-
1 # T哥小站
-
2 # 動漫N次番
根據我多年的看番經驗和對日本動畫行業的瞭解,我來說說我的見解。
首先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短小化。
相比較於十幾年前的日本動畫,動不動就是年番、半年番之類的,而現在,則多為季番,除了偶爾幾個的子供向作品,年番基本已經銷聲匿跡,而半年番的數量也同樣急劇減少,季番成為業界的主導形式,甚至現在出現了許多的泡麵番,還有就是更加驚人的憋氣番2333
這種現象解釋起來比較麻煩,簡單的來說就是為了降低商業成本,畢竟改編已經有原作粉絲基礎的作品,經濟效益無疑是更好的。
還有一點就是,硬核向的劇情番逐漸凋零。
最近幾年,劇情向的作品真的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日常系的輕劇情番劇,比如百合廢萌的,簡單校園戀愛的,基腐類的,等等。
這種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為和逐漸加快的生活節奏,劇情的創作的成本越來越高有關。
-
3 # 黑鼠鼠
做EVA的“庵野秀明”痞子這個老瘋子,曾經說過“業界還有五年”雖然他現在收回了,但我依然有不少朋友挺信的。
“日本動畫要玩”這個說法實際從上個世紀就已經有了,一直沒挺過,我印象中最早接觸這說法的作品,是千禧年開始有的,之前也有,但我沒聽過明確的說法,那時候日本動畫剛過最狂熱的時期,同樣也是日本經濟崩盤的時期,動畫公司很多也是漂浮不定,但,這麼說好呢,來來去去,依然是發展到了今天這個規律。
我的朋友對日本動畫的未來基本上都是兩種看法,一種是“滅亡”一種是“存續”我是主張持續發展的,畢竟這麼大個體積的文化產業,要完蛋也是很難的。
滅亡是主張日本動畫畸形產業的崩潰,人員不斷的流失等等各種,而存續派,就以我的主張來看,日本動畫現在並不是崩潰,而是處於一種轉型,或者說死而後生。
日本的宅文化,以及做法風格等各種都是分年代的,就我知道的目前有六代,而我們現在看的許多動畫作品就是第六代,萌系文化作品世代,特點是“廢萌”“萌就行了”等等各種,而我本質上是屬於三代御宅,劇情黨,考究黨,而這種年代的劃分,也是透過作品來劃分時代的,就我知道的幾個“EVA”“宇宙戰艦大和號”“輕音少女”他們都是標誌性的劃分一個時代風格的作品。
我現在的一個觀念,日本動畫是處於轉型中,或者說,即將又是劃分次時代的前夕,如今是第六世代,但這個時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相信也不會再持續太長時間,所以之後肯定會有新的主流風格而去取代,這不是什麼預測,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尤其是文化史。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的說法,不如“死地而後生”日本動畫發展也有數十個年頭了,不管是文化使用者的基數,還是文化產業整體都是相當龐大的,牽扯到的東西也是許許多多的,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衰敗,也是必然的,但我相信的是,日本動畫還沒有到哪個時候,在者衰敗了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不是短短五年時間,是要相當長的時間,而日本動畫每到一個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風格來振興一切,至於這個新的風格是啥,誰也無法預測。
文案:宇
-
4 # ACGN
我認為日本動畫製作的發展將會逐漸兩極化。
一方面按照現在的趨勢,高度發展萌化作品,另一方面則細分市場,將目標定在原本不作為動畫消費主力軍的年齡段上。
正如大家所說,2018年是“文藝復興之年”,大部分舊作都推出了續作預定或重置計劃,然而這麼做的理由,我想不只是透過舊作品攻城略地,更多的是打一手情懷牌,以求吸引老讀者的目光重溫舊夢。當然,這手情懷牌的效果見仁見智,各公司的收穫也大不相同,然而以這些作品的年代來看,大部分曾經的讀者都要25-35歲,甚至更大了。
換句話說,這些原本不作為動畫主要物件,又具備購買力的人,已經被劃分到使用者群體當中;而隨著少子化現象的愈發嚴重,傳統的少年動、漫畫市場只會愈發萎縮。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形成贏家通吃的形勢,眾多galgame遊戲廠家的破產倒閉,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堅持製作作品,業界或許會向青年方向傾斜資源。
當然,這只是一己之見。
回覆列表
筆者不是專業的動畫人,但是筆者也認識一位在日本做原畫師的中國朋友,據他的說法是,日本的TV動畫製作,名列前茅的企業是很排外的,只用本土員工,或者本土外包,像京阿尼這樣的公司,就是不會用中國畫師,當然,不是所有動畫公司都不用。反倒可以說,中國的外包和南韓一樣,日本的TV動畫製作,由於總量比以前大的多,因此反而很依賴外包。但是也僅僅是外包,在日本動畫公司,核心的畫師也不會用外華人,說明這個行業,還是比較閉塞。
根據這位朋友的描述,日本的動畫圈子非常小,畫師的話找來找去就是這麼點,比如你想做機器人動畫,你沒有足夠的人脈,資源,可能就是找不到會畫機器人的畫師,資源可能就在這麼幾家公司,或者幾個人手裡。你如果在這個行業換公司做,那麼你去的公司也很可能遇到過你之前合作過的夥伴,甚至有可能你多年的轉換,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會遇到你過去的東家。如果日本TV動畫製作圈子,沒法擴大自己行業的規模,沒法引進人才或者培養新的人才的話,再過5年可能體現不出,再過10年就會暴露各種問題,就比如剛才筆者說的,會做機器人動畫,會畫機器人,會做機器人人設的,就那麼幾位,尤其是做的好的。如果沒有預先培養人才,又不引進人才的話,那麼10年後,上一輩的老前輩們退了,就沒有人再會出錢去做機器人動畫了,就算做出來,也可能是崩壞連連,或者機甲缺乏美感,總之沒法做出80年代那種水平的機器人動畫,也很現實的事情。
然後就是動畫的產量的問題。現在一個季度的新番可以多達50部,甚至有出現過一季度新番多達70部的爆棚現象,但是量在增加,質卻在減少。而由於過多的量,壓的不少動畫公司喘不過氣,於是他們只能外包作品,最後因為外包出去的部分太多,沒法管理作畫,最終導致作品質量下降。這是惡性迴圈,如果不像京阿尼那樣,減少產量,增加質量的話,這個圈子的未來是迷茫的,而京阿尼的優勢就是,版權握在自己手中,產量控制在1年2-3部的水平,質量牢牢把控,這樣會導致一個結果,如果大家都學習京阿尼做精,那麼業界的動畫產量會大幅度下降,質量會有提高,不過這之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業界去思考,去解決。
日本動畫經歷了70年代的啟蒙階段,80年代從大熱到冷漠,90年代的浴火重生,2010年左右的黃金時期,到現在2018年目前遇到的各種瓶頸,不是哪個時代的日本動畫都能佳作輩出的,因此如何跨過這道坎,確實很讓忠實的動漫迷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