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芳華校園

    1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利於他們發展的成長環境,包含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孩子思想品質、良好習慣、個人喜好都有重大影響。實踐證明,父母有修養,孩子往往也有修養;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上習慣良好,孩子往往也習慣良好;父母喜愛某方面,孩子也喜愛某方面。“孟母三遷”恰好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有利的。

    2

    根據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

    父母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強制孩子做某事,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喜好,只有順其喜好去培養孩子,孩子才有學習的興趣,將來才能學有所成。違背孩子的意願去安排孩子的生活,會招致孩子的反感,其結果可能事與願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要培養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

    孩子的生活一切都由大人安排,孩子可能就會缺乏生活的獨立性。遇事拿不定主意,離開父母的安排,便不知所措。這對孩子將來的獨立生活是有影響的。

    4

    培養孩子多種興趣和愛好

    孩子還小,可塑性很強。父母不應該自作主張將孩子的興趣定位在某一方面,而應該透過長期觀察,發展孩子的多種興趣和愛好,這對其將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選擇一兩項孩子最突出的方面加以重點培養。 這樣孩子長大之後就可能成為“既博又專”的人。

    總之,孩子正是成長時期,父母過早的給孩子“定性”是沒好處的。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的是Sunny、雨露,但不需要繩索。父母不正確的“愛孩子”可能就是在“坑孩子”。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 2 # 9314聚能中高考英語

    排除有些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實則控制孩子自由外,大多數控制孩子自由的父母本意其實是好的,就是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

    但是這種好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成長過程中該是孩子必須有的經歷,例如挫折,一定要讓孩子親自體驗到,只有親自體驗到了,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愛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太過干涉孩子的成長軌跡!

  • 3 # 教育志士

    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樣做不是為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這樣的弊端多多:束縛孩子的雙手,不給孩子任何自己動手的機會,從而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創造力,個性和人格亦得不到完善,生活自理能力差,獨立意識得不到增強,還會讓孩子產生幸福缺失感,對工作、婚姻的不滿就是一種‘‘自我’’被壓抑的心理失衡,他們覺得不幸福,嚴重的整天鬱鬱寡歡。

    正確的方式是:讓孩子在每個年齡段做好那個年齡段該做的事。家長只能是引導。要做好‘‘管’’與‘‘放’’的藝術平衡不是很難,建議家長多看看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

  • 4 # 鬍子物理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與示範,孩子的人格與習慣的確是受到家長的影響的。

    如果家長的理念、習慣是好的,孩子會形成正迴圈,逐漸進步;如果家長的理念、習慣是壞的,孩子就會形成負迴圈,逐漸落後。

    而實際的情況是,大部分家長的理念、習慣是介於好的、壞的之間,處於一般狀態,所以孩子一樣屬於平平之輩,但不是庸碌之輩。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就是你我看到的結果:少數人優秀、少數人惡劣、多數人平平。

    能夠掌握孩子生活方式的家長,相比也是有一些思想和能力的,否則做不到這一點(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但是他這樣做是不是有效果呢?

    短期看,肯定有效果,但是時間長了,變數就多了,結果也會不可控制。

    人生的變數太多了,起主要作用的變數還是來自於自己。

    隨著孩子長大,他的資訊輸入的增加,自己對資訊的整理、轉化的存量增加,孩子形成了獨有的價值觀,對於家長的教育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經歷了:“擱置、分析、選擇性接受”的心理過程,那麼越是掌控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長大的時候被拒絕的機會就越大,即孩子的叛逆期越長、越猛烈。

    所以,還是建議家長適度調控,自我提升以影響孩子,而不是用權力來壓制孩子。

  • 5 # 自然英語俱樂部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來發表下看法。未成年人其實也要分的,有幼小階段和中學階段及高大階段的。對於幼小階段的孩子,即5到11歲左右,家長掌控孩子的自由及生活方式是完全可行的。孩子還小,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看待問題只是憑感覺,自我喜好。沒有對錯,應不應該之分,家長要隨時糾正孩子的行為,避免孩子走彎路。不客氣的講,現在大家聲討的熊孩子本質是就是熊家長的對映。跟孩子沒多大關係。

    但是,孩子到了12歲左右,家長就要小心了,請把你們的韁繩收一下,給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間吧!孩子這個時候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並且有了自尊心及需要外界的認同感。他們需要家長的尊重,家長們如果太過強硬地干涉孩子的自由和生活方式,就有可能給孩子落下怨恨的種子,那些跳樓的,殺母的孩子的心理扭曲都是這個階段開始的。

    最後就是高大階段的孩子了,這些孩子的心態很成熟了,家長如果再不放手,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道德綁架。

    以上觀念來自於青少年心理學,不喜勿噴!

  • 6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父母總是盡其所能做到他們認為的最好。有時可能父母認為的最好,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最好的。

    比如父母生活在這個年代,控制了孩子以後的發展,那麼孩子再過二三十年長大成人之後,父母給孩子的思維模式就是二三十年前的那種思維模式,有可能已經不適應二三十年之後孩子的發展了。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對大學生國家包分配工作,所以大家認為鐵飯碗是最穩定的工作。所以七八十年代工作的人,認為孩子一定要有穩定的工作,這樣孩子才會幸福。可是現在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穩定的工作太少了。所以如果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就是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找不到穩定的工作,他怎樣生活下去呢?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出於愛是一定的。但是那後面一定也有巨大的恐懼。害怕孩子將來不幸福,害怕孩子將來過得不好。所以要把孩子控制在可控範圍內。被控制的孩子往往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去順應這個變化的時代的能力。

    所以父母們可以來嘗試,從一個長遠的眼光來看孩子,放大孩子的格局,鼓勵孩子創新,鼓勵孩子去適應變化。

    在這樣做的同時,父母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你可能要忍受恐懼,擔心,害怕等等許多情緒。去讓孩子做一個不同於自己的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個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寶粥商業做法及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