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書君
-
2 # 曲士雄
首先立志,明確自己為什麼要閱讀她。
其次擇師,選擇一位有高度責任感使命感的正氣老師。第三,結合實際生活工作。
-
3 # 心智玩家
要正確解讀國學經典,首先要明白所有國學經典的“真實背景”。
國學經典與西方現代知識最大的區別在於各自不同的“真實背景”,我們先來說西方現代知識的“真實背景”。
西方現代知識的“真實背景”是:牛頓經典力學所描繪的“單一結構世界”,在牛頓經典力學以後所產生的現代知識都建立在“單一結構世界”的基礎上。
我們再來說國學經典的“真實背景”。
傳統國學的儒、釋、道、易、醫的“真實背景”都是“重疊結構世界”。
如果用“單一結構世界”的經驗去認識國學經典,永遠都不可能真正讀懂國學經典的內涵。
只有明白了“重疊結構世界”,才能真正弄懂國學經典的內涵。
那麼,什麼是“重疊結構世界”呢?
“完整的世界”由兩個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真實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覺到,這個真實世界稱之為:顯性世界,還有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感覺不到,這個真實世界稱之為:隱性世界。
隱性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存在的所有一切的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所有一切的運動、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也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把“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搞清楚了,國學經典才能真正讀懂,才能真正認識國學了不起的地方。
-
4 # 雲私塾
國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
核心是中國思維
中國思維是陰陽平衡 五行制化 所以 只有在懂得易經的基礎上 方可讀懂國學經典
-
5 # 蜂聞言事
國學經典數千年的沉澱後今天再次熠熠生輝。咱們又開始興起這樣一個浪潮,要認真的學習研讀它們。
原因有兩個。第一,古代我們的國學經典沒有知識的分類,都集中在對人性的研究,社會的治理,精神領域的探討上。
歐美西方很早就開始了不斷的解釋知識,從蘇格拉底說知識是讓人們認識掌握論斷證明的技術,到把它劃分為數學,邏輯學,哲學,人文,科學,地理,形成詳細的分類學科,變成一個個可以操作使用的技術。
第二,從造原子彈的比不上賣雞蛋的開始起,咱們挖空心思鑽尖腦袋都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口袋填滿。從以往的主動搜尋到今天的智慧分發技術,知識是咱們快速掙錢的技術,凡是符合這個要求的都會被快速的產出,供給和使用。
現在與其說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不如說是掙錢技術被空前創造的年代。
所有的產品技術,圍繞著掙錢為目的來產出。但這一切仍然脫離不了一個根本,滿足人性的需要。咱們的國學經典是人性密碼的程式碼,所以讀國學經典,理解翻譯他的意思,要圍繞著接個點來展開。這是讀國學的方法之一!
篇幅有限,還望各位大咖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
6 # 來龍居士
首先應該在較權威的註釋幫助下,逐字逐句正確翻譯。對於歷史上有不同版本、不同註解的部分應多比較鑑別。力戒望文生意或偏聽編信。
其次應充分了解經典寫作的歷史背景和整體把握作者一貫的思想主張與創作風格。避免斷章取義。
第三得其意而忘其形,以從經典中汲取有益的智慧營養從而開啟我們的智慧,進而結合當下時代的生活、工作,創造性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不做死讀書、讀死書的教條書呆子。
第四,不唯書、不唯聖,在虛心學習先賢智慧的同時,要敢於正視與揚棄傳統文化。做到敬賢而不迷信,傳承而不泥古。
-
7 # 鍾百超
國學,確切地說,是儒學經典書籍,如四書。學習國學,首先要明確學國學目的何在。國學首先是修身養性之學。但凡學國學,都要立志成為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其次,注意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要查閱資料,並隨時歸納總結,最好寫讀書筆記,或者學成一系列文章,像朱熹的《四書集註》一樣。最後一點,把學習國學視作弘揚國學的一項使命。只有這樣,才會把國學學好。
-
8 # 夕陽紅155908541
與其爭論《國學》,
不如鑽研《科學》。
《國學》分優劣,
《科學》無止境。
生長新時代,
必須朝前走。
不因循守舊,
須立志創新。
不固步自封,
須奮力前行!
回覆列表
“國學”之名,源自清末,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西學”,梁啟超等人就把所有的傳統學術統稱為“國學”。
中國的傳統經典,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至今依舊熠熠生輝,但是中國古典著作浩如煙海,所以需要打好根基之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古代典籍。
國學經典如何正確閱讀?一言以蔽之,打好基礎。
這些基礎包括四書五經、先秦諸子、前四史、資治通鑑、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
四書五經的閱讀方法四書應該熟讀成誦,五經應該熟讀成誦,經典篇目都需要背誦。
先秦諸子先秦諸子書籍包括:老子、莊子、荀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等。
老子一共五千言,既可以全部背誦,入門可以利用陳鼓應的《老子註釋及評介》,入門之後,可以看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校》。
莊子《內篇》七篇及《天下篇》最應該精度,現代的註釋可以選擇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古注可以選擇郭慶的《莊子集釋》。
荀子中《解蔽》《正名》《天論》《正論》《性惡》《禮論》《樂論》應該精讀,其他的可以瀏覽。
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都不是完整的書籍,但他們是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就是片段也值得一讀。
韓非子是法家的精華,需要全部瀏覽,書籍選擇王先謙的《韓非子集釋》。
前四史前四史指的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史記,最好的本子是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最好能夠偏偏閱讀,如果不能,就閱讀梁啟超挑選的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 楚王流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 文武雙雄 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 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 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戎馬一生 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漢匈和親 文化交融——《匈奴列傳》 商道貨殖 安邦定國——《貨殖列傳》 史公記史 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漢書,是繼續史記寫的一部斷代史,和史記並稱,最好的本子是王先謙的《漢書補註》,王先謙在顏師古的基礎上做了更加詳細的註釋,今人楊樹達的漢書窺管以及陳直的漢書新證可以配合在一起閱讀。
後漢書,范曄所寫的東漢歷史,不同於史記和漢書的散文形式,後漢書多用駢文,和他成書與南朝有關。本子可以選擇王先謙的《後漢書集解》。
三國志,是陳壽所寫,後來裴松之進行了註釋,等到清朝,盧弼對三國志進行了全面的註釋,寫成了《三國志集解》。三國志可以選擇閱讀。
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繼春秋之後的又一部著名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砍掉了很多與主旨無關的細節,除了選擇正史的資料之外,有選擇了兩漢紀的編年體史書。胡三省音注版本就已經很好了。實際上資治通鑑在閱讀上難度不是很大,相對於前四史卻是有些簡單,最好配上讀通鑑論一起閱讀,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這些屬於文學類。上面的這些可以認為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
除了上面這些,深入瞭解的有文史通義、史通、讀史方輿紀要、鹽鐵論、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