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高中時就有這個感覺了例如: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們那時候的語言類似粵語?===========之前無意中提了這個問題,一直都沒留意,今天回頭一看,一堆人在諷刺。提問的原因是處於好奇,為什麼有人立即上綱上線?現在誰特麼問你哪種語言正統不正統了?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哪個是正統重要麼?

52
回覆列表
  • 1 # 確據柒

    上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傢伙,早讀的時候用家鄉方言閩南話朗誦現代文,大家肚子裡在偷笑,又不敢笑出來.

    後來有一天被語文老師撞上了,上課的時候點名批評,要用普通話來朗誦.

    現在想想,是可以用粵語或者閩南語等來朗誦詩詞賦,更押韻.這些是古老的語言.比現代漢語更豐富.但是用來朗誦現代文顯的"不倫不類".

    葉嘉瑩先生朗誦古詩詞朗朗上口,非常有韻味,聽她朗誦是一種享受!

    她用巜秋聲賦》舉例.

    餘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呼號憤發"之"發"是入聲字,"木遭之而葉脫"的"脫"字,也是入聲字,現代漢語念成平聲.是錯的,或者說"不準確",所以朗誦古詩詞要特別注意."常以肅殺而為心之"殺"也是入聲字.

    有些字現在讀不像是押韻的字,但是在古代,入聲字押韻的時候比較寬.有很多韻是可以通用的.

    所以樓主用粵語朗誦是對的,有時候更押韻,建議讀一讀葉嘉瑩先生的有關詩詞賦的書,裡面很系統化.彼此共勉!

    潮州話也是古老的漢語方言之一,保留了中原古漢語的語言成分,古樸典雅.

    參考資料:葉嘉瑩先生巜迦陵講賦》

  • 2 # 快變質的老臘肉

    粵語中有很多古漢語的發音,古詩詞是古人運用古漢語創作的作品。古漢語聲韻中某些音現在還鮮活在粵語方言中,不僅是粵語,很多方言中都保留著古漢語的聲韻。

  • 3 # 品茗看雲

    古代有東粵(越)、閩粵(越)、南粵(越)之稱謂,相對於中原,百粵(越)屬於蠻荒未化之地,同時也是統治者發配流放犯人的邊緣之地。中原文化隨之傳播於百越邊疆,保留古漢語就不奇怪了。

    粵語朗讀古詩“更”押韻?我不敢苟同。只要存在古漢語的入聲字,朗讀古詩都很好聽,但“更押韻”言過其實了。“更押韻”的區域在哪裡?在閩南金三角的泉州。

    溯其源,秦滅,秦皇幾十萬大軍之戍卒黔首定居於百越之地,逃入閩、止於泉。西晉八王混戰,戰亂百餘年,北方士族紛紛南逃,建立東晉政權,《福建通志》載: ”晉人南渡,沿江而居,故名晉江” (泉州的母親河,泉州原稱晉江地區)。東晉政權敕令: 沿襲西晉之規,南渡氏族必須講洛陽話,由此江東有“百譜”,泉州所有的古民居門楣、碑刻依然可見“江東百譜”。現在泉州人的話語中可以找到無數的古漢語入聲字。

    泉州,“”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起點,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名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設立泉州”世界多元文化中心”與“泉州學”,國家認定為正統閩南文化始發祥地。泉州有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40多處,省級重點文保單位70多處,市級文保單位600多處,中國史學界有“中國文物地下看西安,地面看泉州”之譽。世遺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南音”、“泉州提線木偶”、“泉州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至今演唱的仍然是古中原的”河洛話”,史學界認定泉州保留中國最完整的“中古音”,是“中原古樂活化石”。白刃先生說: “如果李白、白居易能活到現在,他們一定可以和泉州人吟詩、唱和”。試想,如果中古音不通,又如何與唐人唱和呢?

    從小學到中學,每當學古詩時,不論是小學或是中學的老師,他們都會搖頭晃腦的用泉州話吟唱唐詩,詼諧逗趣、朗朗上口,非常和韻,關鍵是“唱”,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更押韻”。

  • 4 # 滿族貝勒80後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 粵語 和 “現代的普通話”,哪個更接近與古代詩歌興盛時期的漢語發音。

    現在全國推廣的“普通話”,叫現代標準漢語,與古代漢語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而粵語更加接近古代漢語的發音。所以,用粵語去朗讀那些古代文人(明清以前)的古詩詞,能夠更加真實的還原古人的格律、韻律,也就會覺得更押韻,更有節奏感。

    唐朝“普通話”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古詩詞的黃金時期,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越。但是唐朝時期的“普通話”跟現在的現代普通話有什麼區別嗎?

    有學者根據孫愐所著的《唐韻》推斷,《唐韻》是在《切韻》的基礎之上增加一韻。唐韻就是唐朝官員和科舉考試的標準音,就相當於唐朝的“官方普通話”。

    根據羅常培的《漢語音韻學導論》的論述,唐朝古音律的發音與現在的粵語是極為相似的。

    不斷變化的“普通話”

    但是為什麼,現代的普通話與之前的古代普通話有很大差別呢?

    在唐宋之後,明朝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從此官方語言由金陵雅音的南京官話,逐漸向北京官話轉變。

    清朝時期,滿族入京。在滿族人學習北京官話的過程中,又將滿、蒙的語言要素加入其中,形成了接近現代普通話的北京管話。

    在雍正時期,曾大力推廣,但是收效甚微。只在北方地區,有滿、蒙語言要素的北京話得到普及,取代了有南京官話語言要素的北京話,南方官話的要素在京城逐漸消失。

    關鍵的語言要素變化就是,全濁音和入聲等發音都消失了,這對於古詩詞的格律和節奏感損害很大。

    現代“普通話”

    在民國時期,制定關於現代普通話的標準時,選擇粵語還是“北京話”的爭論很激烈。五四運動後期,白話文興起,替代了傳統詩文的霸主地位。

    1924年,最終決定用“北京話”為“新國音”(之前制定的叫“老國音”,但未得到廣泛推廣)為官方國音標準。原因主要就是清晰、簡單、易於推廣。

    建國之後,1955年最終選定以北京官音為標準的“新國語”為國語,並改名為“普通話”。

    至此,一個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失去了古漢語的入聲、全濁音等發音特徵的當代版“普通話”終於正式成型,並迅速生根發芽。

    結束語:

    因為,我們現在所學的“普通話”與古代詩歌興起時的“普通話”相差甚遠。然而,在清朝推廣普通話時,天高皇帝遠的福建、兩廣地區的粵語基本未受到其它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延續了古代“普通話”的發音。所以粵語朗讀起來也更有節奏感、更加押韻。

  • 5 # 雲淡瀟湘

    誰說粵語讀唐詩就很押韻?

    下面列舉幾首粵語完全不押韻,而普通話完全押韻的唐詩:

    前為粵語拼音,採用香港通用的粵拼

    後為普通話拼音

    大家一目瞭然

    《八陣圖》唐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tou。tu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ng。wu

    《聽彈琴》唐 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hon 。han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taan。tan

    《涼州詞》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ceoi cui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wui hui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wan。 hun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cyun。 cun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saang sheng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sing sheng

    《新嫁娘》唐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tong tang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soeng chang

    《春怨》唐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han hen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mun men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gu gu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mou wu

    贈別二首之一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co chu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jyu ru

    隋宮 李商隱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haam han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faan fan

    《長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 6 # 戰國策陳永佳

    錯了,是客家語讀得更加押韻!(客家語有著古漢語活化石之稱)

    說到抗戰,就不得不說客家人!因為他們不僅成為抗戰的主力軍,而且可以說“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由客家人書寫的歷史”!貧道為身為客家人而驕傲!

    從唐代開元盛世的名相張九齡(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成為千古絕唱)開始,他就是來自韶關的客家人!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用客家話念古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會比用普通話念還要有韻味!因為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客家話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的讀法。如《道德經》中第55章有一句“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其中的“朘”代表的是男性生殖器,讀音為“zui”,而女性生殖器叫“膣”,讀音為“zhi”。現代漢語用法和讀音都沒有了這種叫法,但是客家話依然保留了這種讀音!其實在《詩經》中也可以找出同樣的例子,在此不贅述。

    中國的民族英雄基本上也是客家人!如宋末抗元名相文天祥;明末抗清民族英雄袁崇煥;清末抗法名將馮子材,劉永福;抗日戰爭那就更多了。如素有“戰神”之稱的薛嶽以及羅卓英,蔡廷鍇,謝晉元,張發奎,朱德,葉劍英,葉挺等等!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客家史!

    1.太平天國運動就是由客家人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雖然最終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敗,但是動搖了滿清的統治和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2.戊戌變法中,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就是客家人!甚至在變法最積極的湖南,當時主政的陳寶箴,黃遵憲也是客家人!

    其實在之前的洋務運動中也有客家人作為中堅力量,如丁日昌等。

    3,辛亥革命中的大部分重量級人物都是客家人!如孫中山,胡漢民,廖仲愷等等。

    4.中央蘇區的土地革命也是客家人領導的。如朱德,葉劍英,葉挺,盧德銘等。

    5.抗日戰爭,上面已經說明,不必贅述!

    貧道認為,客家人傳承了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傳統思想,也就是老莊思想。因為客家人大部分是由古代河洛地區,尤其是古代河南地區遷徙而來的(老莊都是河南人)。而江浙一帶則是傳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因為他們那邊有很多人是山東一帶遷徙而來。這種遷徙運動,都是因為古代朝代更迭,發生戰亂而形成的!

  • 7 # 光遠

    歷史的變遷,華夏大地幾千年的人口流動,都是地方方言產生的原因。據說,廣東粵語保留了大量唐宋時期中古漢語的語音,所以讀起當年的詩詞更押韻和琅琅上口。

  • 8 # 曹安林

    古代人沒有拼音一說的,無論是讀或說都是方言,比如杜枚的《山行》用普通話讀就不對了。“遠上寒山右徑斜”的“斜”字就讀qia而不讀xie,南方方言。

  • 9 # 從前和以後

    沒有更押韻一說。看到問題的同時,我用自己的方言讀了一遍,同樣很押韻。我是華北人,不會也聽不懂廣東話。按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我這邊的方言更押韻,而廣東話根本

    聽不懂。至於押韻與否,當然押韻,因為本身就是詩詞啊,詩詞一大特點就是押韻。

    你讓任何地方的用方言念這幾首詩詞都很押韻。方言再怎麼改,這個字變不了。方言的用詞更豐富, 如果沒有這個字,會借用,那還是這個音。

  • 10 # 劉一飈

    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廣東湛江八小。馮立楓老師是我們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他老人家教的古漢語:說 粵語和古漢語同音,粵語讀 帥 普通話讀 帥!然後所有宋詞我們都讀了一遍,背了幾闕。什麼 青玉案 呀 令 呀 慢 呀朗朗上口。不懂粵語的朋友是很難填宋詞的。關鍵是五聲和韻。古風難現。我們填首小令只要有酒五仄韻一疊韻亦可,長短句亦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屬猴的不管男女,在感情方面大部分都比較冷漠!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