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九”是文革時期對知識分子的別稱。 在文革時代,中國是把人分成了幾個成分的。其中最為吃香的當屬“紅五類”,也就是工人、革命軍人、革命幹部、貧農和下中農,他們這類人可以說是根正苗紅,能夠享受國家的很多特殊待遇。 而另一群人就慘了,這群人統稱“黑九類”,也就是地主、富農、反動分子、壞分子、右派、叛徒、特務、走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在“黑九類”中排名老么,因此被稱為臭老九。由此可見,當時的整個國家對於知識分子是多麼的不重視,而且還把知識分子當成了大敵來對立。 然而,把知識分子稱作臭老九,文革時期並不是第一次,追溯歷史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早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把知識分子排在了第九位,俗稱“臭老九”。 在元朝時期,按照社會的分工不同,將人所從事的工作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名,分別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可以看出,在當時知識分子排在了第九位,就比乞丐高一個名次,但卻比娼妓還低下。 拓展資料: “臭老九”概念起源於蒙元,而這個詞彙最早見於清嘉慶年間,但流傳不廣。 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文革”之風狂起,“臭老九”其名遠揚。全國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識分子被批鬥勞動改造,有的甚至命喪黃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臭老九”大多恢復名譽,重新走上新的崗位,為祖國做貢獻。 從建國初期開始,就有“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人)、右(派)”的說法,這五類人屬於專政、改造的物件。而文革開始後,又有“叛徒、特務、走資派”也成為專政、改造的物件。隨著文革的深入,知識分子也成為改造物件。 從而知識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後的第九位,所以就把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了。 解放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後有極左思想的人把知識分子排在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特務,叛徒,走資派的後面,名列第九。流入民間,對知識分子謔稱“臭老九”。 來源: 臭老九
“臭老九”是文革時期對知識分子的別稱。 在文革時代,中國是把人分成了幾個成分的。其中最為吃香的當屬“紅五類”,也就是工人、革命軍人、革命幹部、貧農和下中農,他們這類人可以說是根正苗紅,能夠享受國家的很多特殊待遇。 而另一群人就慘了,這群人統稱“黑九類”,也就是地主、富農、反動分子、壞分子、右派、叛徒、特務、走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在“黑九類”中排名老么,因此被稱為臭老九。由此可見,當時的整個國家對於知識分子是多麼的不重視,而且還把知識分子當成了大敵來對立。 然而,把知識分子稱作臭老九,文革時期並不是第一次,追溯歷史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早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把知識分子排在了第九位,俗稱“臭老九”。 在元朝時期,按照社會的分工不同,將人所從事的工作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名,分別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可以看出,在當時知識分子排在了第九位,就比乞丐高一個名次,但卻比娼妓還低下。 拓展資料: “臭老九”概念起源於蒙元,而這個詞彙最早見於清嘉慶年間,但流傳不廣。 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文革”之風狂起,“臭老九”其名遠揚。全國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識分子被批鬥勞動改造,有的甚至命喪黃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臭老九”大多恢復名譽,重新走上新的崗位,為祖國做貢獻。 從建國初期開始,就有“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人)、右(派)”的說法,這五類人屬於專政、改造的物件。而文革開始後,又有“叛徒、特務、走資派”也成為專政、改造的物件。隨著文革的深入,知識分子也成為改造物件。 從而知識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後的第九位,所以就把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了。 解放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後有極左思想的人把知識分子排在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特務,叛徒,走資派的後面,名列第九。流入民間,對知識分子謔稱“臭老九”。 來源: 臭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