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釣魚人之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其用意就是要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選擇有水草的地方下杆作釣,才能有所收穫。自然水域中,其實魚和水草之間有著天然的共生依託關係的,魚為水草捕捉害蟲,清理腐質物,排出的糞便還為水草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營養成分。那麼水草對魚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魚在水裡生存,什麼樣的水就有什麼樣的魚,除了和水打交道以外,還要和水裡的其它水生生物有交集。其中水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水裡是立體生長的,所以不僅從水底影響魚,從水面處也有影響。當然所有的影響,在魚看來是利大於弊,好處如下。
1、提供了安全之所
自然環境中,魚是生活在食物鏈的中間層,它能吃其它生物,也有可能被其它生物吃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小魚會被大魚吃掉,而素食性魚類會被掠食性魚類或者是鳥類捕食到,尤其是在大水面處,這種物競天擇的事情天天在上演。還有就是我們人類對魚類的捕撈,各種漁網,各種器材,有的方法可能會大小通殺。但是水草為魚類提供了最後一道保護屏障,是它們眼中的安全之所。有水草的地方至少是能藏的住魚的,這種說法是針對人類的過度捕撈的,如果是真正的自然競爭是不可能讓魚類的數量銳減的。
2、提供了生存之所
在安全的前提下,魚類就要生存了,那為什麼要在水草區才能生存下來呢?首先,就是水草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會發生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這在無形中就會增加水體的溶氧量,那麼生存在水草周邊的魚類活性就會比較高。尤其是在夏季氣壓低的時候,這點小小的改變可能會拯救它們的生命。其次,就是在冬季的時候,光水區的水溫受氣溫影響大,溫度會非常低,而水草區的水溫受氣溫影響小,水溫就相對高一點點,別小看這一丁點的溫差,魚是對它非常敏感的,就會聚集在水草周圍生存過冬。
3、提供了覓食之所
人以食為天,魚類也是一樣,在解決了安全和生存問題後,就要覓食來填飽肚子,雖然野外水域的魚類不會挑食,但是食物來源比較少。只有在水草處才會有大量食物存在的機率,比如,水草周邊集聚的水生動植物,小魚小蝦也會來吃水草或者是捕食水草上的微生物。這些都是大魚的理想食物。還有一些水生昆蟲動物等,它們也是依靠水草生長,繁衍的。
4、提供了繁衍之所
自然水域的魚類都是透過自身繁殖來延續物種的,其中水草扮演的極其重要的角色。有時候我們在野外水草周圍都會看到一些圓形的卵,有的是青蛙的,有的是魚類的。水草成為它們生存繁衍的載體,水草將它們托起來浮於水面,自由呼吸,水草為它們提供了安全的港灣。同時魚類透過魚水草的接觸,會更好地順利地產卵。
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是要有一個度,所謂物極必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中水草對魚也是一樣,也有著不利的地方。尤其是在某處水域水草眾多的時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和魚類爭奪氧氣
魚雖然是水生動物,但是生存也是離不開氧氣的,它主要是吸取水中的氧氣,所以水體含氧量直接影響著魚體的活性。水草多的地方,在沒有太陽照射或者夜晚的時候,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水草還是在進行呼吸的,不僅沒產生氧氣,還會消耗水中的氧氣。這樣就會形成和魚類爭奪水體有限氧氣的局面,這樣對魚是不利的。
2、汙染水質
水草是有壽命的,水草少的話還可以透過自然降解來完成,一旦水草多的話,尤其是現在人類使用眾多化學產品,比如在水裡漂洗衣物,化學品會使得水體的營養含量增加,水草就會氾濫生長。那麼在眾多水草老化死亡後就無法及時分解,它在水裡就會腐爛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影響水質還能影響魚類生長。比如,現在許多野塘都被水花生所佔領了,我們叫做革命草,基本上本土的水草已經被替代了,它生長的水域到最後都會導致水體發黑發臭,魚類根本無法生存。
3、和魚類爭奪生存空間
就像前面所述,水草一旦多了以後,魚的生存空間就少了。具體表現就是,首先,水草的根部非常發達,會固定水底的泥土等物質,在外來物質長期的堆積下,水底的醬層會變厚,水草就有機會往水中央生長,這樣下去清淤難,水草爆塘容易。其次,就是水草厚了,水裡的水草肯定會吸收水中的氧氣,這樣留給魚類的氧氣就少了,氧氣的空間就小了,最終導致魚類無法生存。
雖然水草對魚的反噬作用比較恐怖,但是還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一般在野外水域,如果沒有什麼汙染的話,是不容易淪落到那樣的地步的。不幸遇到這樣的水情的話,只能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解決。
1、天氣的選擇
天氣是決定魚類生存的首要因素,即使水草比較多的情況下,如果是太陽高照,光合作用強,水草就會釋放更多的氧氣,水體溶氧量高,魚自然歡騰。如果是在陰天,那麼就不適合在水草密集區作釣了,道理同上面相反,光合作用減少,水草會吸收水中的氧氣,魚就不願意呆在水草周圍了。所以,釣水草還是不釣水草,還是要看天氣的。
2、釣點的選擇
雖說釣魚要釣水草處,但是真正跟水草打交道的話,還有一句名言需要理解一下,就是:草釣光,光釣草,不光不草釣結合。意思就是在水草區也是要有針對地選擇釣點的,否則作釣只能是雲裡霧裡。比如,在水草比較多的地方,就要選擇光水處作釣,因為水草多了的地方含氧量不一定好,而且生存空間有限,魚就會經常在光水區溜達。在水草少的地方,魚會出於安全考慮,首選水草區生活。光水和水草差不多的地方就要釣二者的結合處,此處是魚活動的必經處,等於是在魚道上作釣了。
3、人工除草
時代發展到現在,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既然水草多是由於人為汙染造成的,那麼我們同樣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遏制水草的生長。比如,可以人工手工來清理除多餘的水草,現在有專門的割草刀,使用起來也是很方便的,作釣前往水裡扔幾下,就可以輕鬆地除掉。對於經常作釣的水域,我們可以專門花時間來清理,尤其是水草霸塘的情況下,撈幾處光水,打上窩料,魚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水草雖然和魚有著密切的共生關係,對魚類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改變,但是也要看到當水草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有反噬作用,傷害到魚類。但是水草和魚的中間還是放著一個釣魚人,所以我們就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協調二者的關係,才能利用水草釣到魚。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釣魚人之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其用意就是要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選擇有水草的地方下杆作釣,才能有所收穫。自然水域中,其實魚和水草之間有著天然的共生依託關係的,魚為水草捕捉害蟲,清理腐質物,排出的糞便還為水草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營養成分。那麼水草對魚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水草為魚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魚在水裡生存,什麼樣的水就有什麼樣的魚,除了和水打交道以外,還要和水裡的其它水生生物有交集。其中水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水裡是立體生長的,所以不僅從水底影響魚,從水面處也有影響。當然所有的影響,在魚看來是利大於弊,好處如下。
1、提供了安全之所
自然環境中,魚是生活在食物鏈的中間層,它能吃其它生物,也有可能被其它生物吃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小魚會被大魚吃掉,而素食性魚類會被掠食性魚類或者是鳥類捕食到,尤其是在大水面處,這種物競天擇的事情天天在上演。還有就是我們人類對魚類的捕撈,各種漁網,各種器材,有的方法可能會大小通殺。但是水草為魚類提供了最後一道保護屏障,是它們眼中的安全之所。有水草的地方至少是能藏的住魚的,這種說法是針對人類的過度捕撈的,如果是真正的自然競爭是不可能讓魚類的數量銳減的。
2、提供了生存之所
在安全的前提下,魚類就要生存了,那為什麼要在水草區才能生存下來呢?首先,就是水草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會發生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這在無形中就會增加水體的溶氧量,那麼生存在水草周邊的魚類活性就會比較高。尤其是在夏季氣壓低的時候,這點小小的改變可能會拯救它們的生命。其次,就是在冬季的時候,光水區的水溫受氣溫影響大,溫度會非常低,而水草區的水溫受氣溫影響小,水溫就相對高一點點,別小看這一丁點的溫差,魚是對它非常敏感的,就會聚集在水草周圍生存過冬。
3、提供了覓食之所
人以食為天,魚類也是一樣,在解決了安全和生存問題後,就要覓食來填飽肚子,雖然野外水域的魚類不會挑食,但是食物來源比較少。只有在水草處才會有大量食物存在的機率,比如,水草周邊集聚的水生動植物,小魚小蝦也會來吃水草或者是捕食水草上的微生物。這些都是大魚的理想食物。還有一些水生昆蟲動物等,它們也是依靠水草生長,繁衍的。
4、提供了繁衍之所
自然水域的魚類都是透過自身繁殖來延續物種的,其中水草扮演的極其重要的角色。有時候我們在野外水草周圍都會看到一些圓形的卵,有的是青蛙的,有的是魚類的。水草成為它們生存繁衍的載體,水草將它們托起來浮於水面,自由呼吸,水草為它們提供了安全的港灣。同時魚類透過魚水草的接觸,會更好地順利地產卵。
二、水草的反噬作用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是要有一個度,所謂物極必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中水草對魚也是一樣,也有著不利的地方。尤其是在某處水域水草眾多的時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和魚類爭奪氧氣
魚雖然是水生動物,但是生存也是離不開氧氣的,它主要是吸取水中的氧氣,所以水體含氧量直接影響著魚體的活性。水草多的地方,在沒有太陽照射或者夜晚的時候,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水草還是在進行呼吸的,不僅沒產生氧氣,還會消耗水中的氧氣。這樣就會形成和魚類爭奪水體有限氧氣的局面,這樣對魚是不利的。
2、汙染水質
水草是有壽命的,水草少的話還可以透過自然降解來完成,一旦水草多的話,尤其是現在人類使用眾多化學產品,比如在水裡漂洗衣物,化學品會使得水體的營養含量增加,水草就會氾濫生長。那麼在眾多水草老化死亡後就無法及時分解,它在水裡就會腐爛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影響水質還能影響魚類生長。比如,現在許多野塘都被水花生所佔領了,我們叫做革命草,基本上本土的水草已經被替代了,它生長的水域到最後都會導致水體發黑發臭,魚類根本無法生存。
3、和魚類爭奪生存空間
就像前面所述,水草一旦多了以後,魚的生存空間就少了。具體表現就是,首先,水草的根部非常發達,會固定水底的泥土等物質,在外來物質長期的堆積下,水底的醬層會變厚,水草就有機會往水中央生長,這樣下去清淤難,水草爆塘容易。其次,就是水草厚了,水裡的水草肯定會吸收水中的氧氣,這樣留給魚類的氧氣就少了,氧氣的空間就小了,最終導致魚類無法生存。
三、如何應對雖然水草對魚的反噬作用比較恐怖,但是還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一般在野外水域,如果沒有什麼汙染的話,是不容易淪落到那樣的地步的。不幸遇到這樣的水情的話,只能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解決。
1、天氣的選擇
天氣是決定魚類生存的首要因素,即使水草比較多的情況下,如果是太陽高照,光合作用強,水草就會釋放更多的氧氣,水體溶氧量高,魚自然歡騰。如果是在陰天,那麼就不適合在水草密集區作釣了,道理同上面相反,光合作用減少,水草會吸收水中的氧氣,魚就不願意呆在水草周圍了。所以,釣水草還是不釣水草,還是要看天氣的。
2、釣點的選擇
雖說釣魚要釣水草處,但是真正跟水草打交道的話,還有一句名言需要理解一下,就是:草釣光,光釣草,不光不草釣結合。意思就是在水草區也是要有針對地選擇釣點的,否則作釣只能是雲裡霧裡。比如,在水草比較多的地方,就要選擇光水處作釣,因為水草多了的地方含氧量不一定好,而且生存空間有限,魚就會經常在光水區溜達。在水草少的地方,魚會出於安全考慮,首選水草區生活。光水和水草差不多的地方就要釣二者的結合處,此處是魚活動的必經處,等於是在魚道上作釣了。
3、人工除草
時代發展到現在,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既然水草多是由於人為汙染造成的,那麼我們同樣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遏制水草的生長。比如,可以人工手工來清理除多餘的水草,現在有專門的割草刀,使用起來也是很方便的,作釣前往水裡扔幾下,就可以輕鬆地除掉。對於經常作釣的水域,我們可以專門花時間來清理,尤其是水草霸塘的情況下,撈幾處光水,打上窩料,魚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最後總結水草雖然和魚有著密切的共生關係,對魚類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改變,但是也要看到當水草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有反噬作用,傷害到魚類。但是水草和魚的中間還是放著一個釣魚人,所以我們就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協調二者的關係,才能利用水草釣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