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異國密探

    影響魯迅求學的,首先是讀新式學堂還是繼續參加科舉考試。魯迅父親去世,家境艱難。但是,在這個大方向上他還是不迷糊,已經嗅到了科舉的沒落。

    1898年,魯迅17歲的時候就去南京求學,進南京水師學堂,名字看起來像個海軍學校,其實非常不正規。在老家叔叔的催促下,魯迅還回家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縣考),雖然考中,卻沒有繼續參加府考。

    1895年甲午海戰中國的失敗,已經註定學海軍沒什麼前途。魯迅很快就明白這一點,他的目標是到日本讀書,要為此做些準備,在南京混了一年,他轉入了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院,學習開礦。

    南京魯迅樓,前身為礦路學堂

    1902年初,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考取公費赴日本留學。這不是多難的考試,1898年之後,很多中國年輕人到日本留學,主要是因為路費便宜,對外語水平要求也不高,很多人都是日語零基礎,到日本先進語言學校。

    魯迅和很多人一樣,進入東京的弘文學院日語速成班。這個學校是日本現代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創辦的,專門教中國學生學日語。嘉納治五郎還在學校開設柔道課,現在有證據表明,魯迅就參加了柔道學習。

    魯迅在日本學習柔道時的簽名

    到1904年,魯迅已經23歲了,相當於現在大學生畢業的年紀,才正式進入大學,也就是有名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現代醫學,他有一個老師叫藤野嚴九郎,魯迅專門為這個老師寫了一篇文章。

    魯迅學習很認真,但是成績卻只能算勉強及格。後來,他講了很多遍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1906年1月,他在課堂上看講述日俄戰爭的幻燈片,一個為俄華人做事的華人被日本人抓住殺頭,圍觀的中國群眾不斷叫好。

    東北大學(原仙台醫科大學)魯迅紀念展示室

    這給他很大的刺激,覺得當醫生做得再好,也不能挽救華人的精神,於是,他就不想學醫了,想從事文學創作。所以,他後來的學歷是,仙台醫學院肄業。作為一個“學生”,魯迅是痛苦的,也是不成功的,他真正找到方向,是從學校肄業開始。他棄醫從文,中國少了一個普通醫生,卻多了最優秀的文學家。

    2

    中國現代文化史,影響最大的兩個人要數魯迅和胡適,胡適在讀大學的時候,也改變了專業。

    和魯迅相比,小十歲的胡適的求學之路要正規得多。他小時候也讀過私塾,但是1905年中國取消科舉制度,大家一律讀新學堂。胡適到上海讀了中國公學,畢業後還留校當了一段時間老師。

    青年胡適

    1910年,胡適19歲的時候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進入常春藤康奈爾大學,他的專業是農學系。這時候的胡適,成熟度遠遠超過當下20歲的青年。在美國讀大學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他投入政治實踐,短期內成為學校有名的演講家。

    胡適對農學不太感興趣,一次考試,讓在幾個蘋果中作出區分。這對那些美國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但是胡適很少吃蘋果,這是一個難題。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專業:對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種蘋果真的那麼重要嗎?

    胡適在美國

    胡適喜歡英語文學和哲學,在這方面顯示出了才華,他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文科生。這時候他對自己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厭倦,康奈爾所在的伊薩卡,是一個小鎮。胡適已經出名,亂七八糟的事情很多,根本無心學習,有一個學期,甚至沒能拿到獎學金。

    他決定轉學,到大都市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讀哲學。後來他說,一個原因是在紐約根本沒人注意到你是誰,融入一個大的人群,才能更好讀書。

    3

    是否從醫學、農學轉到文學和哲學比較容易,而從文科到理科就一定不行呢?其實也未必。

    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德布羅意,1929年因為物質波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最初也是文科生。

    德布羅意

    德布羅意父母早逝,但是他和哥哥讀書都很好。哥哥喜歡理科,而他從小酷愛讀書。中學時代顯示出文學才華,從18歲開始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歷史,並且於1910年獲巴黎索邦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1911年,他聽到作為第一屆索爾維物理討論會秘書的莫里斯談到關於光、輻射、量子性質等問題的討論後,激起了對物理學的強烈興趣,轉向研究理論物理學,並且在1913年又獲理學學士學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布羅意在埃菲爾鐵塔上的軍用無線電報站服役六年,熟悉了有關無線電波的知識。

    第一屆索爾維會議

    德布羅意在歷史和物理之間搖擺,他的哥哥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是X射線方面的專家,擁有裝置精良的私人實驗室。從他哥哥那裡德布羅意瞭解到普朗克和愛因斯坦關於量子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引起了他對物理學的極大興趣。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德布羅意決定徹底放棄研究法國曆史的計劃,選擇了物理學的研究道路,1924年終於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18歲的時候所選的專業,並不具備決定性。最有決定性的時刻,是發展自身潛能和興趣的時候,在那一刻,人就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就像胡適學成歸國的時候所說的:“我們回來,中國就從此不同了。”

  • 2 # 以史為鑑不能忘

    在現代社會,選專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各種原因改專業也是挺讓人頭疼的。作為民國時期的歷史人物魯迅和胡適也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1902年初,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考取公費赴日本留學。1906年1月,他在課堂上看講述日俄戰爭的幻燈片,一個為俄華人做事的華人被日本人抓住殺頭,圍觀的中國群眾不斷叫好。這給他很大的刺激,覺得當醫生做得再好,也不能挽救華人的精神,於是,他就不想學醫了,想從事文學創作。所以,他後來的學歷是,仙台醫學院肄業。作為一個“學生”,魯迅是痛苦的,也是不成功的,他真正找到方向,是從學校肄業開始。他棄醫從文,中國少了一個普通醫生,卻多了最優秀的文學家。1910年,小魯迅十歲的胡適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進入常春藤康奈爾大學,他的專業是農學系。胡適喜歡英語文學和哲學,在這方面顯示出了才華,他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文科生。這時候他對自己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厭倦,康奈爾所在的伊薩卡,是一個小鎮。胡適已經出名,亂七八糟的事情很多,根本無心學習。他決定轉學,到大都市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讀哲學。後來他說,一個原因是在紐約根本沒人注意到你是誰,融入一個大的人群,才能更好讀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星要如何改造,才能適合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