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君史話

    太公望呂尚,東海上人,四嶽伯夷之後,姜姓呂氏,呂尚避亂,隱居遼東三十年,七十歲的時候,屠牛朝歌,賣食棘津,七十餘主,請他做事,他不去,人人都說他是個狂人。呂尚以為不遇明主而不事呢。

    周昌將出獵,卜之:所獲非熊,非羆,非虎,非豹,得伯王師,然後齋三日而行,在渭之陽,遇姜尚坐茅草而垂釣,姬昌上前問道,你老喜歡釣漁麼?姜尚道,君子樂其志,小人樂其事。我雖在釣漁,並非樂於釣漁。只恐志不行,故逍遙於渭濱呢,

    周昌大喜,道: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號曰太公望,立為師,且以三子學於呂尚。其後輔周滅紂,不述。

    其出道前,能隱忍,不小就,擇明主而事,故而終成大業。

  • 2 # 大華273557151

    姜太公出道前勤苦自學,積累了大量知識,無奈機緣未至,窮困潦倒。至於有人說他為紂王監造鹿臺,看到珍寶裝飾,瓊樓玉宇,認為過於奢侈,這是沒有的事,因為據考古發掘,以商朝的建築水平,宮殿的房頂也不過覆蓋茅草,何來珍珠瑪瑙裝飾?

    姜子牙懷才不遇,垂釣渭水濱,其心態可用一句話形容:直鉤釣魚,願者上鉤,不願者去!說得明白些,就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要待時而動,要是時機不到,強要出仕,只會徒費精力。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大部份人都是急功近利的,長時期達不到目標就會灰心喪志,甚至借酒澆愁,作踐自己,結果早早死去。殊不知人生境遇,正如梁啟超所說,是順逆交替,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失敗不如早失敗。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上天很公平:如果早早讓你功成名就,在這方面給了你好處,就會從另一方面拿走你某些東西,往往拿走的比你得到的還多!不信?讓我們舉幾個例:

    甘羅十二歲當上了秦國的上卿,但不到二十歲就死了。這樣的"好運氣"你要嗎?

    光緒被慈禧看中,四歲進宮當了皇帝,後來一生坎坷,死於三十八歲盛年;

    所以姜子牙早歲貧苦,晚年出仕,活到百歲開外,沒有什麼不好!一個人的壽命長了,福祿自然要來得遲一點。

    有些人看不到這一點,拚命掙錢,透支了身體,結果早早一命嗚呼,如王均瑤身家幾十億,卻不到四十就撒手人寰,真是何苦來哉!

    還有些人一時看不到希望,就作踐自己,以酒色傷身而死,如李白晚年充軍發配,借酒澆愁,死時不過六十四歲,但死了不多久就來了聖旨:唐代宗召他入朝去任左拾遺!但他已死了還說什麼?杜甫也是如此:不注意健康,飲酒食牛肉過量而死,年僅五十九,一生默默無聞。身後幾十年,韓愈、元稹、白居易把他推上了詩壇首席!

    所以年輕的朋友們不要被一時的逆境所困惑,要向姜子牙學習,心平如水,笑對順逆,堅信活著就有希望!即使一輩子得不到富祿,只要無病無痛,衣食無虧,活到百歲以上,不已在這方面出人頭地,獲得非凡成就了嗎?上帝已經給了你充足的補償啦!

  • 3 # 辯證哲學論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吧!我小時候應該是95年左右,因為家裡在一個山旁邊辦了一個石子廠,不知道什麼原因沒生產,所以當時沒上學的我就跟爺爺去看廠子,廠子在山旁邊,因為我在那前前後後住了有十幾天,所以跟山旁邊放羊的小孩混熟了,有一天放羊的小孩給我說有一個石臺,非常的神奇,據說是姜子牙釣魚的石臺,有一個小孩在臺子旁邊玩,撿到了一分錢(當時一分錢能買到一些東西的),還有一個小孩聽說後,也去石臺旁玩,期望自己能撿到錢,當他爬到石臺上後,竟然一下流鼻血了。這個故事很神奇,不論放羊小孩講的故事是真是假,不過這確實是我童年時期的記憶。並且,當時我確實見到了一個長方體的四平八穩的石臺擺在那。當然不論這個地方是不是姜太公釣魚臺,首先,這個臺子肯定不是,姜太公他老人家與文王相遇的那個地方。

    大家都知道姜太公70多歲的時候才被文王所發現,而後被重用。姬昌在某一天突然想外出狩獵,當時文王已經年近70,姜子牙當時72歲。這麼大年紀了,還帶著子孫出去狩獵,也是令人費解,不過此次出去狩獵前,文王特意佔卜了一卦,卦辭還挺特別:“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隨後果然在狩獵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奇人。遂後姬昌又對“巧遇”的姜子牙說了這麼一段話:“先君太公曾說,定有聖人來周,使周從此興旺,先太公一直盼望的人就是您吧!”“太公望”因此而得名。因為這麼一句卦辭,所以有人認為二人的“渭水一遇”是事前商量好的,只是姬昌想重用這位當時社會地位不高年齡又長的姜太公而合謀演繹的一段千古佳話而已。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今天的問題卻來了,他老人家70歲當帥,怎麼樣才積累了這麼深厚的人生智慧和積極樂觀的處世心態呢?

    我仔細瞭解和思考了一下,首先,記載太公年輕時候的故事並不多,我們只能零碎的瞭解到太公年輕時候是“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屠夫出身,不被人所重視,甚至他的原配馬氏,還嫌棄他,最後還弄了個“覆水難收”的典故。但是,就實際的情況而論,姜子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不容置疑的。人們常說“文人多壽”即孔子曰:“智者樂,仁者壽”。姜太公學識自不必說,“天下三分,周得其二,太公之謀計居多”。這其中的智慧當然是太公“鑿壁偷光”甚至是“引錐刺骨”由學所得。

    其次,就姜太公的心態。姜子牙與老妻有一個覆水難收的故事,說馬氏對姜子牙非常嫌棄,後來離他而去,等姜子牙飛黃騰達之後,馬氏又尋回來了。這故事講的大快人心。馬氏對姜子牙的不滿肯定是因為姜子牙的貧困潦倒,就姜子牙前70年,一直受馬氏冷嘲熱諷,而一直忍氣吞聲,如果心胸不寬闊,人生格局不大,那麼他如何能長壽呢?

    不論怎麼說,學識對一個人的智慧和心態的影響都很深,人不學不知義。總之,“活到老學到老”就是一個人積累智慧和保持心態的人生修煉準則。

  • 4 # Lucky

    一是,曾經的榮耀與骨感的現實。祖上曾是部落首領。後來家境敗落,迫於生活壓力,幹過屠夫,賣過酒。這個反差還是有點大的。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會讓人的想法成熟的。心態自然會找到一種平衡。

    二是,勢利的老婆與飢渴的求知。太公是個愛學習的人,跟現在的學霸有一拼,不然不會有那麼廣博的知識。但是普通生活中是用不上的,在老婆馬氏看來,純屬不務正業。實際生活中的苦惱,老婆的不理解,市井小人的想法,還有自己的不自信與動搖,到最終自己的幡然醒悟,堅定自己的信念。這個過程是無比痛苦的,對於太公的智慧與心態是種大磨礪。

    三是,多年的不遇與內心的火熱。太公後來應該當過商朝的小官,不然有些東西不是看書就能搞明白的。也應該四處遊走過,不然不好得知天下大事,周邊情況。更不會與西伯侯相遇。長時間的打擊,長時間的積累,讓太公的智慧與心態有了巨大的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VS馬刺G4,波波維奇繼續缺陣,馬刺是放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