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旱生植物,寧幹勿溼。比如彩色仙人球。 中性植物,見幹見溼,意思是說等乾透了再澆水。另外土不幹不要澆水,澆水要一次澆透,不可以中途停止。 溼生植物,寧溼勿幹。 澆水的溫度要與環境溫度相差5攝氏度之內。 如果是嚴重缺水的急救,使用38-40攝氏度的溫水澆,同時剪掉枯萎和發蔫的葉子。 澆水的時間一般在早上8-9點比較合適。 花開花之前要比平常少澆水。 溫度低或者花卉休眠(有的花冬天停止生長,有的是夏天)時也要少澆水。 水澆花之前最好在室內有Sunny的地方存放2-3天。 一 什麼情況下該澆水 “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這是向內行人請教時經常聽到的經典回答。此話說起來挺容易,可做起來卻相當難,難就難在什麼“幹”,怎樣算“透”。筆者化了十幾年才悟出一些道理,但也僅能做到“不會幹死、不會淹死”的程度。可以這樣說,初養盆景者,盆景的死大凡都是被水淹死的,被幹死的則相對較少,因為喜歡,生怕幹著就不斷澆水,災難也就發生了。那麼,怎樣來識別盆土是幹還是溼呢?這裡有一些前人的經驗之談,你不妨瞭解一下,或許會有些好處:一是看,二是彈,盆土發白,盆土邊沿的土出現裂痕,是盆土乾的跡象;盆土深褐、無裂縫,是土溼的表現。用手指彈擊、敲打盆壁,聽聲音清脆為土已幹,音渾濁則土尚溼。也可憑感覺,彈擊時有空殼感說明盆土已幹,有結實感是盆土尚溼。應該注意的是,盆土的乾溼不一定都是以此為標準的,新土和老土、土粗和土細、盆厚和盆薄所聽到和所看到的情況都會有差異,因此,最好再透過觀察植株的葉色和葉態,按一下盆土的軟硬,棒一棒盆的輕重等多種方法綜合來加以判斷。還應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盆的乾溼都一樣,應分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該不該澆水,澆多少水。最根本的是平時注意觀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做到判斷正確、澆水量得當。 二 澆水的注意事項 1.要乾透澆足 做到這點,有利植物根系正常生長和水分的吸收。盆土不過分幹就不至於影響植株的生長。但是,如果夏日炎炎,又是在陽臺上,水不澆足會造成盆土表層溫度低、盆土底層溫度高的狀況,極易引起爛根。因此,遇此情況必須澆足水,使盆土充分降溫,達到保護根系的目的。 2. 澆水不能過勤 澆水要澆足,澆足不等於澆勤,澆水過勤盆土會過溼,特別是連續澆水過多盆土始終處於溼濼狀態,土內空氣被排斥,長期得不到補充,就會造成根部缺氧引起腐爛。爛根後進而影響吸水,長期如此惡性迴圈,植物必死無疑。因此,如發現盆土不易收幹,表明根部吸水受阻,就必須減少澆水。如已有爛根現象,最好將爛根修去,並強修枝葉後重新種植,經細心養護尚可望復原。因澆水遺漏盆土太乾,往往造成大量落葉或頂梢部分枝片枯萎,如干得時間不長,及時澆水,精心養護,尚有復原可能。如長期土壤過溼,根部全部腐爛,自下而上乾枯,就難以挽救,初學者應多加註意。 3. 不澆半邊水和半截水 盆要放平,水要澆勻,不能澆半邊水。盆不放平水自然往一邊淌,盆土長期半邊幹半邊溼,會直接影響盆景正常生長髮育,甚至因區域性缺水而“回片”。所謂半截水是指澆水量過少,水不能滲到盆底,造成上半截溼下半截幹,長期如此亦會導致樹木死亡。有時盆土過幹開裂嚴重,澆水時水從裂縫中很快流失,此時,應稍等片刻,讓土稍許澎張一點,再補澆一到兩次,直至盆土溼透;盆面貼有青苔的,在乾燥狀態水會從青苔上滑落,澆不進去,此時就應多澆幾次或先向盆面噴水使苔蘚溼潤後再澆水,水才容易滲入土中。 4. 雨中(後)要查盆 雨天,尤其是雷雨天,當雨量很大時,會造成盆中積水,應及時處理,勿使積水久留盆中。有時雷聲大雨量小、時間短,看似盆土已溼,往往只是表面潮溼,中、底部仍是乾土,此時不能大意,應如平時一樣正常澆水。 5. 澆水時間有變化 要隨季節變化安排好澆水時間,尤其冬夏兩季更應注意。冬季澆水數日一次,以維持盆土微溼為宜,中午氣溫較高,此時澆水最為適宜;夏季澆水要切記避開烈日,儘量在日落後進行,補水可在上午8點以前,下午的一次水要澆足,上午的一次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6. 澆水方法有講究 澆水方式有兩種,一是根部澆水,另一種是葉面噴水。自然生長在高山雲霧之中的或喜溼觀葉植物,自春到初秋經常噴葉水則生長良好。剛栽的樹木澆足連根水後短時間內,也都以噴葉水來維持植物的生理需要。另外,同時要澆水和噴水的,應先澆根水再噴葉水,以防漏澆根水。 7. 花果盆景澆水要節制? 一般情況下花果盆景在花芽分化期要注意控水,減少澆水量,以促使枝條粗短,花芽增多,而在花期及座果期,應適當多澆水,否則易導致掉花落果的情況發生。 總之,對於盆景愛好者來講,養好盆景先要過好澆水關,要多加實踐,注意觀察,不斷總結經驗,既借鑑前人經驗,又不死搬硬套,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只有做到判斷正確,才能掌握好澆水要令,保證盆景植物的正常生長
簡單的說,旱生植物,寧幹勿溼。比如彩色仙人球。 中性植物,見幹見溼,意思是說等乾透了再澆水。另外土不幹不要澆水,澆水要一次澆透,不可以中途停止。 溼生植物,寧溼勿幹。 澆水的溫度要與環境溫度相差5攝氏度之內。 如果是嚴重缺水的急救,使用38-40攝氏度的溫水澆,同時剪掉枯萎和發蔫的葉子。 澆水的時間一般在早上8-9點比較合適。 花開花之前要比平常少澆水。 溫度低或者花卉休眠(有的花冬天停止生長,有的是夏天)時也要少澆水。 水澆花之前最好在室內有Sunny的地方存放2-3天。 一 什麼情況下該澆水 “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這是向內行人請教時經常聽到的經典回答。此話說起來挺容易,可做起來卻相當難,難就難在什麼“幹”,怎樣算“透”。筆者化了十幾年才悟出一些道理,但也僅能做到“不會幹死、不會淹死”的程度。可以這樣說,初養盆景者,盆景的死大凡都是被水淹死的,被幹死的則相對較少,因為喜歡,生怕幹著就不斷澆水,災難也就發生了。那麼,怎樣來識別盆土是幹還是溼呢?這裡有一些前人的經驗之談,你不妨瞭解一下,或許會有些好處:一是看,二是彈,盆土發白,盆土邊沿的土出現裂痕,是盆土乾的跡象;盆土深褐、無裂縫,是土溼的表現。用手指彈擊、敲打盆壁,聽聲音清脆為土已幹,音渾濁則土尚溼。也可憑感覺,彈擊時有空殼感說明盆土已幹,有結實感是盆土尚溼。應該注意的是,盆土的乾溼不一定都是以此為標準的,新土和老土、土粗和土細、盆厚和盆薄所聽到和所看到的情況都會有差異,因此,最好再透過觀察植株的葉色和葉態,按一下盆土的軟硬,棒一棒盆的輕重等多種方法綜合來加以判斷。還應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盆的乾溼都一樣,應分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該不該澆水,澆多少水。最根本的是平時注意觀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做到判斷正確、澆水量得當。 二 澆水的注意事項 1.要乾透澆足 做到這點,有利植物根系正常生長和水分的吸收。盆土不過分幹就不至於影響植株的生長。但是,如果夏日炎炎,又是在陽臺上,水不澆足會造成盆土表層溫度低、盆土底層溫度高的狀況,極易引起爛根。因此,遇此情況必須澆足水,使盆土充分降溫,達到保護根系的目的。 2. 澆水不能過勤 澆水要澆足,澆足不等於澆勤,澆水過勤盆土會過溼,特別是連續澆水過多盆土始終處於溼濼狀態,土內空氣被排斥,長期得不到補充,就會造成根部缺氧引起腐爛。爛根後進而影響吸水,長期如此惡性迴圈,植物必死無疑。因此,如發現盆土不易收幹,表明根部吸水受阻,就必須減少澆水。如已有爛根現象,最好將爛根修去,並強修枝葉後重新種植,經細心養護尚可望復原。因澆水遺漏盆土太乾,往往造成大量落葉或頂梢部分枝片枯萎,如干得時間不長,及時澆水,精心養護,尚有復原可能。如長期土壤過溼,根部全部腐爛,自下而上乾枯,就難以挽救,初學者應多加註意。 3. 不澆半邊水和半截水 盆要放平,水要澆勻,不能澆半邊水。盆不放平水自然往一邊淌,盆土長期半邊幹半邊溼,會直接影響盆景正常生長髮育,甚至因區域性缺水而“回片”。所謂半截水是指澆水量過少,水不能滲到盆底,造成上半截溼下半截幹,長期如此亦會導致樹木死亡。有時盆土過幹開裂嚴重,澆水時水從裂縫中很快流失,此時,應稍等片刻,讓土稍許澎張一點,再補澆一到兩次,直至盆土溼透;盆面貼有青苔的,在乾燥狀態水會從青苔上滑落,澆不進去,此時就應多澆幾次或先向盆面噴水使苔蘚溼潤後再澆水,水才容易滲入土中。 4. 雨中(後)要查盆 雨天,尤其是雷雨天,當雨量很大時,會造成盆中積水,應及時處理,勿使積水久留盆中。有時雷聲大雨量小、時間短,看似盆土已溼,往往只是表面潮溼,中、底部仍是乾土,此時不能大意,應如平時一樣正常澆水。 5. 澆水時間有變化 要隨季節變化安排好澆水時間,尤其冬夏兩季更應注意。冬季澆水數日一次,以維持盆土微溼為宜,中午氣溫較高,此時澆水最為適宜;夏季澆水要切記避開烈日,儘量在日落後進行,補水可在上午8點以前,下午的一次水要澆足,上午的一次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6. 澆水方法有講究 澆水方式有兩種,一是根部澆水,另一種是葉面噴水。自然生長在高山雲霧之中的或喜溼觀葉植物,自春到初秋經常噴葉水則生長良好。剛栽的樹木澆足連根水後短時間內,也都以噴葉水來維持植物的生理需要。另外,同時要澆水和噴水的,應先澆根水再噴葉水,以防漏澆根水。 7. 花果盆景澆水要節制? 一般情況下花果盆景在花芽分化期要注意控水,減少澆水量,以促使枝條粗短,花芽增多,而在花期及座果期,應適當多澆水,否則易導致掉花落果的情況發生。 總之,對於盆景愛好者來講,養好盆景先要過好澆水關,要多加實踐,注意觀察,不斷總結經驗,既借鑑前人經驗,又不死搬硬套,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只有做到判斷正確,才能掌握好澆水要令,保證盆景植物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