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元奔古典情懷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轟轟烈烈,原因主要有:

    (1)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危機,這是洪秀全發動民眾的歷史背景。

    (2)清政府對西方列強的妥協,顯示出清政府的巨大的統治危機,這是洪秀全發動革命的契機。

    (3)廣東遠離清政府統治中心,太平天國的主要活動區域江南也距離清政府統治中心相對較遠,這是洪秀全推進革命程序的地域條件。

    (4)拜上帝教既有中國傳統因素,又有西方色彩,對落後的農民有強大的吸引力,這是洪秀全發動革命和推進革命程序的思想基礎。

    (5)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有助於農民思想的覺醒,這是洪秀全推進革命的政策手段。

    (6)當時中國其他地區也有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是洪秀全發動革命和推進革命的支援力量。

  • 2 # 大明雄魂

    首先,太平天國運動沒那麼轟轟烈烈,和元末、明末大規模民變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其次,在每個朝代末期基本都會發生大規模的民變(農民起義這個詞是很不恰當的),這主要是和極權專制統治的內生性弊端有很大關係,而與什麼清政府的外戰失利、對外妥協屁毛關係都沒有。南宋的外部壓力最大,對外妥協也最嚴重,倒反而沒有什麼大規模民變。

    第三、太平天國是一次邪教性質的暴亂,就其性質而言,其正義性遠不能和其他朝代末期的民變相提並論。之所以能禍害中華十幾年,完全是清政府在防漢心態作祟下,武功盡失的結果。

  • 3 # 守著一份心意

    歷史就是一塊多面菱鏡看問題的角度和人們處在歷史的地位不同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就不同,所以說看待歷史問題我們就不要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價歷史。

    太平天國之所以能轟轟烈烈的主要是人民在思變社會環境在思變,洪秀全拜上帝教主要就是抓住了這樣的機遇。太平天國運動人為失敗了但轟轟烈烈的程序加速了社會環境的改善加速了人民思變的情緒的進化。

  • 4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在中國歷史上多如牛毛的農民大起義一般都是在特殊的狀況下爆發的,要麼民不聊生,要麼官逼民反,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是屬前一種,稅賦太重農民不堪承受大量逃亡逼反天下;陳勝吳廣起義則是嚴刑峻法讓人民鋌而走險,但是太平天國這次肯定和這些都不一樣。

    1851年,康乾盛世後的五十年,大清社會沒糟糕到什麼程度,稅賦直到覆亡都不算高,三十稅一;流民問題也沒有像明末那樣;滿清皇帝都比較謹慎和勤政,沒出現暴君昏君,從現在流傳下來的皇后妃子照片一個個歪瓜裂棗樣,根本不像辮子戲裡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那般美色天下,原來滿清祖訓規定選後選妃都不能以顏值為上,防止帝王沉迷美色斷送江山,試想把皇帝的私生活都管成這樣,那些橫徵暴斂,濫用民力等導致王朝覆亡的顛覆性錯誤幾乎沒機會犯,但是農民大起義還是爆發了,席捲全國十幾個省。

    滿清王朝的問題不是底層民眾生存不下去必須造反,而是社會承平日久,國家機器老化低效,一些不起眼的小問題長期存在得不到解決,釀成驚天大禍,比如廣西的客家人與土著人之間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地方官府不作為,息事寧人,偏袒一方,客土矛盾終於成太平天國運動的導火索,事後又想大事化小,不想驚動朝廷結果地方官府自己已經撲滅不了。

    太平天國運動的轟轟烈烈不是說它有什麼新的動員能力或銳不可當的戰鬥力,而是反映了古代社會里社會成員處於原子化生存狀態,彼此的聯絡和組織幾乎沒有,如果一個強有力的武裝團體突然暴力切入,根本沒法選擇和抵抗,唯一可能的就是被裹挾,其次朝廷軍隊近一兩百年不打戰早不會打仗了,通常的情況是太平天國每到一個地方搶光那裡的財物和糧食,當地民眾無法生存只好跟著走,所以有個現象就是太平軍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遇到的抵抗很弱,數量膨脹得很快,而且拖家帶口,男女老少,因有男女之大防,太平軍不得不分“男營”,“女營”。被裹挾的人必須去毀壞他人財產乃至殺人才會獲得心理上平衡。最終結果是,太平天國靠裹挾的方法集合起來的軍隊,只要遇到敗仗就迅速潰散,這些敗兵與土匪沒有任何區別,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面對太平軍這種奇葩軍隊,滿清正規軍早不堪任用,同時在戰爭史上有一個奇葩的戰法出現了,就是曾國藩創造的“結硬寨,打呆仗”:所謂“結硬寨”,湘軍每到一個地方首先要看地形選擇紮營地點,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後要修牆挖壕,牆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塊組成。壕溝深一尺,壕溝挖出來的土必須要搬到兩丈以外,以防敵人用挖出來的土把壕溝填掉。壕溝外是花籬,花籬要五尺,埋入土中兩尺,花籬有兩層或者三層,搭籬笆是為了防敵軍的馬隊。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打呆戰”就是不玩那些誘敵深入,圍魏救趙等兵書裡花哨軍的事藝術,防守工事做得好,道道壕溝把對手困死,最後靠此取得戰爭勝利。曾國藩初期打了很多次敗戰,但是正是靠著這種總結出的笨方法,他漂亮地打了四次勝仗,第一次打下武昌、第二次打下九江、第三次打下安慶、第四次打下南京,結束了這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

    過去說太平天國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這種說法有人為拔高之嫌,拜上帝教是和西方帝國主義帶進來的,再說至始至終太平天國也沒有什麼反帝的舉措;其次是反封建更不靠譜,因為凡是農民起義反封建這頂高帽是戴不上的,他們起義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都是要改變皇帝的姓氏,自己坐江山,當皇帝,說他們反封建就像拎著頭自己的發離開地球一樣不靠譜。

    太平天國每打下一個地方,洪秀全都會做兩件事,一是蒐羅當地的美女納入後宮。其次是洪秀全七次科舉不中,所以他就很妒忌仇恨讀書人,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搗毀孔廟,焚燒書籍,這對於文化的破壞非常嚴重的,這場運動喪失了基本的進步意義。正是這樣小農思想(實際上就是封建思想)的影響,使得太平天國遠比滿清愚昧和落後的多,靠它去間建立一個農民理想的社會,無異於緣木求魚!不管怎麼粉飾它對抗洋人還是帶領農民起義,其內部所顯示出來的殘暴性暴露了它的本質,就是一個披著宗教外衣,蠱惑農民的為滿足自己私慾起義運動。而且所有的暴力運動都是平民的浩劫,首先是大量人口的死亡,雖然戰爭雙方的兵力消耗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當時的人口從4.3億減少到2.3億,人口直接減少2億。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清朝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29%,是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持續十四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讓中國從一個經濟大國變為經濟極貧弱的國家。這裡面難以說盡的,是普通人的死亡,但起義中首先被殺的就是讀書人,當時社會的將精英。如太平天國運動成功了,那才真是中華民族的浩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老美原子彈伺候小日本,小日本怎麼不記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