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和交際能力,方法可能有很多,那些方法是正確的,還真不好說,畢竟每個孩子都是有各自的性格和不同的生長環境,而且各自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要培養交際能力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孩子的培養必須是家長與社會共同完成,缺一不可。對孩子的培養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但是有些培養孩子的誤區卻是共同存在的,我來談一下,培養孩子情商、交際能力的誤區吧,如果父母避開這些誤區,可能培養孩子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呢。

    社交能力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一項重要技能。人只要不脫離這個社會,就都有渴望與他人外互動溝通的意願和需求,所以交際能力的培養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是所有父母關心的事情,交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的結果,然而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否可以注意過去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嗎?事實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干預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問題,只是有些人培養的方式不當,走入了誤區。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上有哪些常見誤區?

    誤區一:交什麼朋友,媽媽說的算

    很多孩子的交際圈,都是媽媽說的算,和什麼樣的小朋友玩兒,有時候都是父母處於成年人的考慮,比如看貧富,看父母名聲,看孩子性格,甚至看出身。如果對方父母有汙點,那麼多半這家孩子是不會有太多小朋友去玩兒的。

    誤區二:朋友越多越好?

    孩子平時沒有朋友,一定不是良好的社交狀態,但是孩子的朋友圈很廣,小朋友非常多就一定是好的嗎?這就需要觀察一下孩子的精神狀態,還有孩子的性格發育,是不是性格懦弱,容易盲從,認知比同齡孩子差?這樣的孩子朋友雖然多,但是卻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和關注。這就需要父母反省一下,是不是孩子特別缺乏安全感,容易偽裝自己。是不是在交往心理需求上出了問題。按照心理學發展看,每個人是不可能得到100%的認同和喜歡的。

    誤區三:過分寵愛,出現交際矛盾過於緊張,解決問題過於激化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小霸王,而暴躁的性格多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如晚年生子或者是家中長子,家裡都比較寵,一寵就會讓孩子形成一個自我中心。這種孩子離開家庭環境後,與同齡兒童交往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尤其是遇到完全不能如意的情況下,就會把那種本性的東西拿出來,沒有底線,也就是不擇手段。而家長處處小心翼翼的採取一種心理防守的姿態,去保護孩子,這樣的人際交往不會有好的結果的。

    誤區四:犯錯誤找藉口

    孩子之間的人際關係,背後也是父母成人之間的交往,小孩子交往,肯定會有磕磕碰碰的矛盾,“他還是小孩,也沒經歷過什麼事情”這句話千萬不能成為父母干涉的藉口,別忘了你家的是孩子,別人家的也是孩子,總是這樣為自己找藉口,孩子的交際圈肯定越混越窄,別人家的父母肯定也會有想法。

    誤區五:干涉過多

    現代家庭隔代撫養比較普遍,祖父母、外祖父母參與孩子的撫養,各種寵愛,無條件滿足,使得孩子缺少自我情緒管理,經常順著孩子的意思來,一旦孩子在同齡中收到拒絕,就會顯得無法接受,很多幼兒教育專家分析”從很小就被大人掌控的孩子,按照大人的節奏來生存的孩子,成年後非常容易進入控制和被控制的關係中,難以忍受別人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樣,在各種關係尤其是親密中製造大量的衝突、痛苦。”

    誤區六:缺乏分享和助人為樂精神。

    在孩子的最初接觸階段,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的關鍵過程,孩子由注意逐漸向情感探索、情感溝通,社交的核心是互惠,一味的索取不是交友之道,特別是小孩子,想法比較感性、直觀,如果父母教育孩子從不吃虧,到處佔便宜,那麼不但沒朋友,可能還會產生不少矛盾。

    誤區七:口齒伶俐,聲音大,會說話,就一定會交際?

    很多父母簡單的認為,孩子會交際就是會說話,片面的認為,語言能力就是交際的全部,很多孩子的日常中,誰聲音大,誰氣勢足,誰就佔上風,其實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互相尊重、互惠互助才是保持友誼的交際方式。

    誤區五: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父母認為多與“聰明”孩子在一起,對孩子有好處,這個聰明不只是學習方面,或是認知方面,或是其他特長,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的小朋友。並在實際行動中不斷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誠然,與這些孩子在一起可能會耳讀目染,激發孩子一些良好的興趣愛好,但是隻是限於這樣的交友範圍好嗎?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夥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也應該學習。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有個媽媽虛榮心很重,每當她帶著孩子見到熟人,孩子還沒有說話,媽媽就先開了口:“我們家孩子膽子比較小,內向,羞怯。”其實,媽媽就是擔心孩子說話笨嘴笨舌,說得不得體而讓她沒面子。這樣一來,孩子本來想要說的話也不敢講出口了。當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時候,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這樣做,父母雖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卻損失了可貴的交往機會。因為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環境息息相關的,也就是他與生俱來這個本能,可是這本能可不可以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後天環境的提供。

    心理學家費羅伊德曾說:

    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他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潛力很大,就看您怎麼培養!你可能需要重新認識孩子的交往能力!

    你是如何給孩子培養交際能力的呢?對於孩子交朋友,你有什麼妙招嗎?

    作者簡介:Sunny語言矯正學校始創於2004年,業務涵蓋語言障礙矯正基礎研究、語言障礙矯正、語言矯正師資培訓三大領域。創始人何玲教授,畢業於華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醫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階語言矯正師、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會員、中國唇顎裂診治聯盟特約專家會員,為國際領先AFPP完美語言矯正技術發明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混得好”的職場經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