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長夢遠2020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

    從農曆臘月二十日後,家家戶戶都忙於除塵擦洗、春粿蒸糕、置辦年貨。廿四晚,送“灶神公”上天“奏善事”,人們供奉年糕、白粿、豆腐、麥芽糖、糕餅等素食和茶酒。女兒出嫁的第一年,男家向岳家送膀蹄、公雞、魚、年糕等禮品,俗稱“送四色”。岳家向男方送過年“果仔”,另加紅桔、荸薺、紅棗、冰糖、瓜子和花生,寓意“早生貴子”,俗稱“送頭年”。鄉村則單由男家向岳家“送年”。

    除夕晚,建甌人稱“三十日暝”,家家戶戶都要吃“分歲暝”(年夜飯)。全家團圓就餐,煎糕、炒粿、納底、太平蛋、膀蹄、公雞、魚,一般都不可少。建甌的“分歲暝”,從臘月十六日後就陸續有人設宴請客。當晚,迎接“灶神公”下凡“保平安”。全厝燈火通明,一家大小圍爐守歲,現在多是看電視節目,到子時正(夜十二點)擺香案,舉行“辭歲”儀式,放炮仗“封大門”,全家圍坐在圓桌上吃“歲酒”,表示一年完滿結束。翌日凌晨,要根據《通書》(皇曆)所定時辰,擺香案、放炮仗“開大門”。大門對縫貼對中裁開的“開門大吉”紅紙條,表示新的一年開始,全家吃“湯圓”,祈求一年圓圓滿滿、萬事如意。

    正月初一,“一元復始,永珍更新”,人們有正月正頭,凡事討好兆頭的慣例,見面都要互道吉利的的話。這天不串門,互不干擾、不動刀、帚,人人穿戴簇新、整齊,有的去神廟“拜佛年”,也有的人家帶同子女上墳,給祖宗“拜冢年”,有的在家裡休息“享清福”。有的到公共場所下棋、打球、遊玩,預兆一年平安、快樂、清靜、無煩。當日飯食簡便,有的吃上年除夕夜煮的“歲飯”剩食,兆為一年慶“有餘”。有的早餐吃素食,有的整天吃素食。所吃菜蔬都取諧音說吉利語。如:吃菠(會買田)、大蒜(會划算)、芹菜(銀錢滾滾來)等。

    初二,親朋串門“拜年”,互道“新年順遂”、“恭喜發財”。主人用冰糖、紅棗、糕點、糖果、紅桔、瓜子、香菸招待客人,長輩給小輩一些“墜歲錢”、“果仔包”和甘蔗、紅桔、荸薺。親朋間也有小酌圍爐清談的。

    初三、初四也可繼續拜年,這都是關係較疏的,對至親、上輩要是初二不上門拜年,就視為失禮。所以,本地有“沒長衫、拜初三;沒像時,拜初四”的說法。

    初五小元宵,鄉村人稱“小開戒”。晚上“過燈節”,鬧市大街上彩燈高照,各門會場龍燈陸續上街。鄉村農民從初三、四就開始“出行”,帶香燭炮仗到山上砍來兩棵枝葉茂盛的小樹木,用紅紙圈杆,插在大門外,象徵新的一年勞作開始,預兆“勞動大吉、財源茂盛、一年豐收”。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稱上元節,鄉村人稱“大開戒”。城區和各集鎮戶戶扎彩門,家家張燈,街頭放焰火,街上打獅、叉龍燈、春臺、高腳戲、蚌精、綵船、花擔,伴著鼓樂列隊踩街,萬人空巷,新年娛樂達到高潮。人們把“龍燈”視為吉祥物,有人特請龍燈叉入屋門給“紅包”。在龍燈叉至大門口時,新婚婦女爭剪“龍鬚”,放在床底下,以求“早生貴子”。從初二至十五,還有“請春酒”的習俗。親朋間互相酬酌,聯絡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節氣都有哪些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