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新世紀
-
2 # 林中楓葉139412925
惑,迷戀之意。四十不惑,就是人己成熟,一切言詞都不可能左右到他。他的心中自有一杆天平秤,能分辯事非曲直,秤出幾斤幾兩。聰明的人還可做到一葉知秋,料事如神。也就是說,四十歲是人走向理智性的高峰,可獨擋一面了。
-
3 # 王漢超暱稱微塵
首先我要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讓我來回答“四十不惑到底是無惑還是不想惑亦或是不願再惑?”這樣一個問答題!說到“四十不惑”,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這是出自《論語·為政》篇裡孔子在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過程階段當中的一句話。他在說到自己時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那麼這其中所指的“四十不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說人到了四十歲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就洞明瞭世事、看透了人生、完備了學養,對任何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名利地位、酸甜苦辣、憂愁煩悶、生老病死或人生一切的不如意等等,就都看得開、放得下、想得透、不糾結於心,且不再疑惑、迷惑、或惑然於心而不再迷失自我了呢?我想,這“四十不惑”應該不完全是這個意思。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孔子一生志立於儒學,我想這“四十不惑”應該與其所堅持和宣揚的儒學有關,亦即:他已完全明白自已所做的事,任何的風雨飄遙艱難困苦也更改不了他的志向和他的學說才為恰當。
說了這麼多也該回到今天的正題上來了!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論你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多高的地位和多大的權力,也不論你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多少的財富和榮華,但終究在百年之後這些都會因著自己的撒手歸天,而與自己毫無牽連。既然如此,人生為什麼就不能活得簡單一些、平淡一些、瀟灑一些呢?為什麼要惑然於心,欲壑膨脹、權慾薰心而毫不知足呢?人生如花草,終必會枯乾,如果人的一生都是營營苟苟、爭權奪利,一味的沉迷於物慾與金錢的追求之中而不能自拔,且精神與身心又完全處於高度的疲憊狀態,這實在是得不償失,不但不是“不惑”、“無惑”,反而是“惑然”於心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人生在世總該有所建樹和有所追求。人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總要吃喝住用吧,你總要養育子女吧,你總要生活的質量也好些吧。又加之現實社會的高發展、高消費,這樣我們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所以,你不努力不行,你不打拼不行,你不辛辛苦苦的勞動和工作也不行。到處都有要花錢的地方,房貸的壓力、家庭生活的壓力、子女讀書方面的壓力、自己將來生活與身體或患疾病需治療的壓力,另外四十歲這個年齡正是上有老(雙方父母)下有小(子女讀書、就業、買房、結婚等等)的節骨眼上,這不辛苦、不勞累、不打拼能行嗎?
誰都想“不惑”、“無惑”、“不想惑”或“不願再惑”,但這說起來容易,真正要做到“不惑”、“無惑”甚而“不想惑”、“不願惑”又是何其難也!但難是難,但我們總當要擺正這“惑”與“不惑”、“無惑”、“不想惑”、“不願惑”的辨證關係。下面本人將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跟大家交流、探討:
第一、我們當明白只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最為重要的。人活著要是沒有了健康,說啥都沒用。天天看病或者躺在了醫院裡,除了自己痛苦不說,同時也給家人帶來了極大的煩憂和勞累。就算此時你的事業做的再大,家財再多,我們講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思呢?!因此,隨著四十歲這個年齡段到了,身體的機能也隨著年紀的增長而下降。所以說,保持好身體的健康才是最為重要的,人也只有身體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身體好了才有本錢去做事情。
第二、就是要勇於擔當,要對社會和家庭有責任感。四十歲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要善待孝敬雙方的父母,要讓老人家們安心的度過晚年。再者還要精心撫養子女成人,成家立業。另外就是夫妻間的彼此照顧和互相擔當,且同心合意的操持家庭和教養子女。
第三、就是凡事都要靠自己,沒有天上掉下餡餅的好事,不要貪圖所謂的捷徑之路,那是極其危險的,也靠不住的。更不要貪圖不義之財,或不切實際的好高鶩遠夢想著一夜暴富的幻想。
第四、就是當珍惜家人和親人。很實在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人能比父母、夫妻等家人更可靠、更珍貴。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善待,不要因為工作、事業、生活上的壓力大,就在家人和親人面前亂髮脾氣,不要把壞情緒帶給家人,要多關心多噓寒問暖,少些牢騷,只要家人和睦、平安健康,雖然平淡、簡單,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幸福呢!
第五、就是做人要善良和有包容睦鄰之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杜絕一切噁心惡事,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雖然說為善不一定完全有好報,但良心總是安寧的。正如俗話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離。”
第六、就是我們要樂於接受不完美的人生,人生不都是詩情畫意風花雪月,人生少不了的是離愁別緒、憂煩苦悶,甚至於生離死別!所以我們不能一直糾結於此而折磨自己。
第七、就是要常懷知足甚至滿足之心,不攀高比貴,乃是向那些各方面都遠不如自己的人去看去比,這時你便會感到自己是何等的幸福和幸運啊!
只要我們有了這極積的人生態度,又何在年齡之大小,其人生的道路也一定會從“惑然萎頓”到“豁然開朗”!
好的,因自己人生閱歷的浮淺與學養的鄙陋,也只能說到這裡,文中所述必錯謬連連,望多批評指正!
-
4 # 平安就好177286358
四十應該是不想惑也不願再惑,人到中年萬事收,四十歲人是個穩重成熟的人,對每件事都會透過大腦過濾,看穿紅塵明白事非,儘量不去惑亂,也就是不想惑,不再去惑,想得開看得透,過一個舒心的日子輕鬆日子。
-
5 # 路上有心人
謝謝邀請。首先這句話是孔夫子的個人總結,並不見得適合世界上每一個人。其次,我認為,四十不惑既不是無惑,也不是不想惑,更不是不願再惑,而是一個人,特別是聰明出眾的孔夫子這樣的人,到了四十歲,他所讀的書和經歷過的事,使他形成了完整的趨於正確的世界觀,這樣他就具備了判斷是非的能力,從而讓他能夠在複雜紛繁的事物中迅速找到正確的方向。也就是說,他具有了可以不惑的辨別能力,以確保他能夠不惑。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看明白了路,磨平了稜角,傷透了心。
很像佛教所謂的頓悟。
正如菩薩設計唐三藏殺親生父親,生母投河自盡斬斷俗世。
既然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就只能逆來順受,然後隨波逐流,最終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