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撇子說醫
-
2 # 復康養生小課堂
很多人都知道ct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由於它是一種含有射線的檢查,這種射線在進入身體後掃描才能進行檢查。而在檢查的時候ct所產生的輻射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會導致癌症的出現。因此,很多患者在檢查的時候都擔心ct給身體帶來的致癌率,那麼做一次ct服身體的致癌率有多大?
一般來說,患者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ct儀器會釋放出一些電離輻射,這些電離輻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組織出現變異,從而出現一些疾病。而有的細胞本身處於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但是在進行照射後會處於癌變的邊界,雖然ct檢查會加劇身體癌變的可能性,但並不是一次檢查就會出現癌變的現象。另外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如果醫生的操作合理,能夠將放射線劑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是患者要清楚的是如果濫用ct檢查就會提高致癌風險,它會導致白血病、乳腺癌以及肺癌的發生概率上升,還會導致神經系統以及面板出現癌變。另外出現癌變的機率以及風險和患者的年齡有關,不同年齡的人出現癌症的可能性也是有所不同。就如同兒童可能會因為過度照射而出現白血病,年輕女性可能會因為過度照射而出現乳腺癌。
另外不止兒童孕婦照射ct會帶來極大的風險,就連幼兒在發育過程中,如果受到ct輻射的影響也會出現大腦先天性病變或者身體出現畸形。
由此可見,做一次ct致癌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患者不要過於擔心,偶爾的做一次心情對身體是沒有任何影響。不過要避免頻繁的做ct,目前在臨床上頻繁做ct的現象越來越多,患者要了解 ct對身體的影響,從而聽從醫生的指導,再進行 ct檢查才是最安全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ct檢查對身體有一定的傷害,但是偶爾的檢查對身體的傷害以及致癌概率是非常低的。另外受檢者要注意在檢查的時候做好防護措施,在檢查的時候可以身穿輻射衣來減少輻射對身體的傷害。而且患者還要注意的是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能盲目的進行,這樣才能避免自己的身體因為ct照射的出現癌症。
對於癌症患者,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因為癌症早期是能夠治癒的,通過手術、配合放化療、中醫治療,是能夠實現臨床治癒的目的,中醫不僅能夠緩解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還能夠提升放化療的作用,同時能夠預防癌症的復發。
-
3 # 骨腫瘤科張餘醫生
CT作為一種X線的輻射,對於生物組織是有電離輻射效應的,這是非常明確的事實。
英國有學者專門做了一些調查研究,英國每年0.6%的癌症患者由X射線造成,日本X線和CT檢查比較普遍,每年有3.2%的新增癌症與之有關。這些學者做這樣調查並不是建議大家不要做這些檢查,也沒有忽略這些檢查在醫學上應用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在保留醫學功能的同時,儘量減少X線劑量的暴露,促使科研人員研發新的更精準的發射劑量控制,降低致癌的可能。
不用擔心的理由還有一個,其實我們生活在一直都有各種輻射的世界,包括太陽、土壤等自然界。只是輻射的劑量很低,致癌的作用可以忽略。
有些情況需要注意人體的組織對於射線的敏感性有差別,要做好相應的防護。對射線較敏感的組織有:造血組織、淋巴組織、生殖器官、胎兒。
所以在滿足做CT要求時對生殖腺需要進行保護,孕婦和新生兒則儘量避免X線的檢查。
-
4 # 骨科木匠劉醫生
我們對於CT是又愛又恨,CT對於診斷臨床某些疾病確實很好,尤其是我們骨科涉及的關節的時候需要做CT觀察小骨片的移位程度,當然骨幹的骨折一般X片就夠了。除非特別複雜的需要加做CT來進行三維重建。
CT是好,但是不能多做,CT的電離輻射有害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
CT電離輻射的危害CT檢查的X射線輻射劑量相對較高,層數越多的螺旋CT輻射越高,CT的電離輻射已經接近我們已知的增加癌症發生率的閾值水平了,也就是說接近或超過可增加癌症發生率風險的臨界值了,CT檢查不同的部位輻射劑量不一樣,一次胸部CT約300張胸部X片的輻射水平,一次多層螺旋CT冠脈血管造影更多,相當於約700張胸部X射線平片的劑量。
小孩對於電離輻射是比較敏感的,這和小孩的生長髮育旺盛有很大關係,有學者研究顯示兒童1歲時接受腹部CT輻射患癌症死亡的危險性是0.18%,這個是高於接受自然輻射患癌症的病死率的,大家可能有點不懂,也就是說我們自然界是存在輻射的,這些輻射一樣會引起患癌病死率,只是小孩在接受CT後再加上自然輻射,死亡危險性是有所增加的,雖然增加幅度並不算大。
減少CT輻射的策略1.CT檢查有其適應症,在別的檢查可替代的情況下可優先做其他檢查,如果別的檢查無法替代,才考慮做CT。
2、CT檢查過程中做好防護:包括患者家屬的防護以及醫務人員的防護,最好都穿上防護衣,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3、放射科醫務人員或者其他從事核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攜帶放射劑量筆,定期監測輻射暴露劑量。
4、孕婦禁做CT,小於2歲的小孩做CT要慎重。
5、如果需要做CT來明確診斷,遵醫囑就行,畢竟CT雖然有風險,CT對於內臟腫瘤、骨關節部分骨折、顱內出血等疾病敏感性較高,準確性較好,在臨床上常常選用CT,因為別的檢查有時候確實無法替代。
所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誤診誤治也是比較吃虧的。
-
5 # 手指觸碰的光芒
每天總能看到類似很多的關於電離輻射的問題,總是在強調它的輻射危害性。
還是那一句話"凡事有利有弊,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個頭部外傷、意識不清醒的車禍病人,需不需要做CT排除腦出血,不做就可能得不到明確的診斷,耽誤治療,危急生命。這時候不會去考慮輻射不輻射了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吧。別一天揪住輻射不放了,空氣汙染就不呼吸了,就不致癌了?
CT的發明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濫用不濫用不是CT的錯。
每個部位、每個人個體差異接受或吸收的輻射都有些差別,另一個吸收係數,每個部位吸收係數不一樣。所以題主這個問題真的沒法確切回答。
在一個輻射所致的危害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確定性效應簡單可以理解為達到閾值既發生。隨機效應簡單理解為買彩票,一年買個三五次都能中?這概率有多大。
太多的回答列舉了很多資料、數字,有多少看了能記住數字或者能徹底打消心裡的疑問。說到底還是"可能",所以存在即合理,合理運用,不要過度放大劣勢,正確對待。
-
6 # 知麻糖
在臨床上 Ct檢查是一種常規開展的利用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的掃描技術,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查,並且也具有臨床診斷意義,有腦部CT、腹部CT、胸部CT等等,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醫療手段。在採用CT檢查的過程當中使用的掃描器會產生一種強大的電磁能---x光,這種光束攜帶的能量要比其他光束強得多,它可以穿過人體大多數的面板等軟組織,再借助x光成像技術可以將照射到的情況定格下來,這就它的工作原理。但是,這種x射線在照射時會產生相應的電離輻射,這種輻射會跟人體的細胞以及體液之間發生相關的作用,導致身體內的原子或者分子出現電離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大分子結構,甚至還會使得這些大分子結構的蛋白質鏈斷裂,因此就有可能會波及到對身體作用意義重大的一些酶,嚴重的話還會傷害細胞的結構,也就出現了大家所擔心的致癌、致畸等病理現象。那麼做一次CT檢查的輻射量有多大呢?
總之,小編覺得輻射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很多新聞報道都誇大了輻射的危害。並且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還是很強的,在一定劑量範圍內,人體是可以進行自我修復,將輻射排出體外的。實在不放心,做完檢查之後可以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加強運動鍛鍊來促進體內物質迴圈,將輻射“排出體外“!
-
7 # 福爸聊營養
之所以說做CT會有致癌的可能,是因為CT是靠X射線工作的,和拍片子的X光機一樣。這是一種電離輻射,會損傷細胞,其中包括損傷遺傳基因。部分損傷的基因在傳代的過程中可能導致癌變。而且這種癌變的可能是和X線輻射劑量成正比的,射線劑量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大。一次普通胸片的輻射劑量不超過0.2毫西弗特,而常規CT的輻射劑量為胸片的10到100倍!所以擔心CT致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做一次CT所承受的致癌風險還是非常小的,一般來說,輻射劑量達到1000毫西弗特,致癌風險有4.1%,而一次胸部CT平掃的劑量不超過5毫西弗特,癌變的機會是非常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如果頻繁反覆做CT,風險就不能忽視了。所以,如非醫生認為必要,否則不要做CT。
由於空氣汙染、吸菸等原因,現在肺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而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發現的早晚。普通胸片很難發現早期肺癌,所以現在很多的體檢套餐當中將胸片換成了CT,確實發現了許多早期、極早期肺癌,甚至是小到5毫米的原位癌都能發現,挽救了不少生命。然而,也有不少人擔心CT的輻射大,拒絕體檢做CT。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體檢用的CT是低劑量螺旋CT,輻射劑量只有常規CT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一到兩年做一次完全沒問題。
-
8 # 喜柿嚴採
可見CT會影響細胞和胚胎髮育,至於它能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很早之前有研究結果表明拍過CT的人在若干年後患腫瘤的概率明顯大於沒有拍過CT的人士,之後又根據二戰期間輻射人群較為廣泛推翻了這個結論。之後的研究更是由於健康人士不能頻繁拍攝CT來監測和檢驗CT照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無法拿到有效資料。
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來告知人類,CT是否一定會在若干年後引起身體的變化,因為在若干年內引起身體變化的因素是很多的,很難說明是由於CT照射或是其他事項引起。但是有一點公認的是,拍攝CT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皆存在濫用的情況。
每年大概有2億人士拍了CT,而其中大部分是不必要,可以通過其他手段來確診的。
由於對CT的依賴,很多國內的三甲醫院甚至直接設立了攝像門診部,攝像學科的專家可以替代醫生根據拍出來的片子來判斷是否患病,以前鮮有人問津的部門如今排起了長隊,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
9 # 家有好醫趙博士
國內外單純研究CT輻射致癌危險性的文獻相對較少,目前有明確統計結果有以下幾項十年前前的早期研究:
1,2004年在Radiology雜誌上Brenner等專家發表的對成人全身CT篩查潛在輻射風險的臨床研究。該研究結果顯示:45歲男子單次全身CT檢查的終生癌死亡率風險值約為0.08%,若45歲男子堅持每年做一次全身CT檢查,截止到75歲,預測其終生癌死亡率風險值為1.9%;而65歲以上的男子的風險值分別為0.06%和0.45%。
2,另一項也是2004年發表於Radiology雜誌有關於成年人吸菸者低劑量CT篩查肺癌的潛在輻射風險的研究則指出:50歲的女性吸菸者堅持年度CT肺篩查至75歲,輻射致肺癌風險值是0.85%。如果美中國人中50%的50—75歲的吸菸者和曾吸菸者接受年度CT篩查,50歲的人堅持到75歲,患肺癌的概率將增加1.8%,而60歲的人將增加0.8%。
3,2001年,Brenner等專家對兒童CT檢查的輻射致癌風險進行了估算,該研究指出1歲兒童CT檢查中射線照射所致終生癌死亡率風險是0.18%(腹部CT檢查)和0.07%(頭部CT檢查),數倍高於成年人。在美國,每年有大約60萬名15歲以下兒童做腹部和頭部CT檢查,其中大約有500人最終死於CT輻射誘發的癌症。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CT檢查所產生的電離輻射有沒有可能致癌?當然是有可能的,尤其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的身體組織對於電離輻射更加敏感,單次電離輻射可能導致DNA突變的可能性更高。但是這種致癌率很高嗎?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但是,是不是CT檢查會產生電離輻射,我們就從此拒絕CT了呢?當然不是!因為相當一部分CT檢查在臨床中的診斷價值是無可取代的(可不是做個磁共振就可以看的更清楚哦!!!),當一次CT檢查可能給患者帶來的獲益顯著大於CT檢查可能帶來的風險時,我們仍然應該堅定地進行CT檢查!並且,隨著CT裝置以及掃描技術的飛速發展,單次CT檢查所產生的輻射劑量和電離輻射量在不斷地下降,我上面提到的研究已經是十幾年前發表的研究了,其統計的資料更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醫院資料,如今中國醫院所廣泛裝備的CT不乏64排甚至後64排的新型高階CT,其致癌風險應該會明顯低於上面提到的這些資料。
-
10 # 七色慧
CT英文全稱:computed tomography。
也就是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機。
分為普通與增強兩種,而增強CT還會根據需要對患者注入碘來造影(有很多人不適合這項檢查,具體可以諮詢專業醫生),以便顯示更準確。機器本身價格昂貴,從200到1000萬不等,大家還聽過的PET/CT是混合機器,是加了細胞代謝率鑑別。
至於核磁共振檢查和CT就完全沒有關係了,不但是它的顯示效果是高於CT的,而且不服用核素造影是無害操作,現在我們瀋陽已經有了一臺不用造影,可以做心臟冠狀動脈檢查的機器,機器價格5000萬,每次檢測費用2萬,這也是未來顯像發展的方向,這個機器獲得了世界工業紅點大獎,不過有10年專利保護,期待10年後普及這樣的機器。一般普通檢查會達到800一次,所以普通患者都不會用它。
現在國家把這些機器檢查做了硬性的價格規定,我們瀋陽三甲的是209到450元之間,心臟冠狀動脈檢測會達到1000元。
射線實際上被人體吸收後,一切正常組織細胞都會在輻射下持續傷害,其中的白細胞是人體免疫力最重要的,同樣也逃不掉被破壞的厄運。所以孕婦、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我們的未來*兒童,請不要把他們送上CT操作檯。
但是就像用熱水和冰水來泡腳一樣,肯定都是不行的,只有達到一個合適的溫度,才對人體沒有傷害。
我們國家專門對個人建議量是每年每人不超過1毫西伏(msv),對相關工作人員規定是每年不超過20毫西伏。用一次腹部掃描來說明,它的放射劑量是10msv,它超過了個人的國家建議標準,但是沒超過國家工作人員的劑量,所以應該是安全的。還有實驗報告指出每增加10msv就會增加0.04%的患癌機率,所以在需要選擇做檢查前一定要和醫生溝通好,儘量一次做完,短期內不要重複檢查,儘可能的不做才是最好的。
願每個人都能遠離醫院,遠離醫生,珍惜健康。
-
11 # 家庭醫生線上
說CT致癌並非空穴來風。放射診斷檢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影像能清晰地分辨出病因,是重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對人體是有傷害的,濫用可能會誘發癌症。那麼他發生癌症的機率有多大?
據研究表明,有高達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於CT掃描的輻射造成的,雖然一次CT掃描就導致一個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不大,但是如果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所以提出限制可能是因為輻射導致的,一次對胸部的CT掃描,輻射量就達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一次常規的X光胸透輻射量為0.01~0.15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輻射量為3毫西弗特,牙齒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特。過多的CT檢查,的確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如果劑量不大,只會產生短期效應,人體能夠自身修復,危害相對不大。但是,如果X線劑量較大,就會損傷基因,產生各種有害的生物效應,而且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加,會導致人體出現造血、生殖、遺傳、生長髮育、激素調節等損害機率也會加大。最常見的就是殺死白細胞,白細胞減少造成血液病。另外,還會對甲狀腺、大腦和面板有影響。
總之,做CT雖然會對人體有一定影響,但是由於ct掃描技術的應用。因為這種技術快捷、成本相對便宜,而且不會令病人感到痛楚。其生成的三維影象清晰度很高,能迅速診斷創傷、腹痛、慢性頭痛、腎結石和急性腦出血的判定、部分惡性腫瘤的分期等其他病症提供很大的幫助,能夠幫助確定作者更能夠有效地治療疾病,所以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做ct檢查是可以放心的,一年做1-2次檢查,一般對人體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不會有太大的傷害,可以放心。
-
12 # 厚朴蓮心
我是一個影像科醫生,在CT崗位上幹了七八年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
對於X線對於人體的傷害,一種叫做確定性效應。一種是不確定效應。而我們平常防護,主要就是為了阻止確定性的,儘量減少隨機性效應。
對於射線對於人體的危害,沒有確定的資料。但是對於已知的,可以查查自然界的本底輻射,還有菸民們查一查吸菸的輻射,一包煙的量不次於做ct
對於x線檢查,應該正確的認識,為了醫學診斷的必要,影像檢查的是必須的。現在強調精準醫學,搞醫的都應該知道,現在無論講什麼病和病例。幾乎都是從影像開始的。就算不是搞醫的,自己上網查一查,都不難找到根據。
請不要說醫生亂開影像檢查,因為開100個,他也多掙不了一分錢,舉個簡單的例子,腦出血和腦梗塞的病人,症狀太像了,自己百度一下對照一下就好,可是治療起來,一個是溶栓,而另一個需要止血,沒有影像學的檢查,必然增加很多的醫療事故。
沒有一個病人來醫院看病,最後是被射線射死的。想想我們影像科大夫吧,每天要吃多少射線?有幾個真的得病的?甚至我們還會開玩笑說,射射更健康。
正視影像檢查的必要性吧,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你希望疾病檢查清楚再治療還是稀裡糊塗的接受治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是沒有遇到過,檢查了發現沒事生氣的說自己白花錢了。也不是沒有遇到過胸部CT沒有發現事,被病人磨了一下午非說我沒有好好看的。不知道你們覺得這是笑話,還是覺得確實白花了。
-
13 # 醫聯媒體
當生活中遇到一些從外部無法直接看到的疾病,很多時候都需要做CT幫助診斷,CT是指用各種射線是身體內部的狀況映射出來的一種技術,可以輔助醫生判斷具體病症。
很多病人擔心CT會有輻射,在需要做檢查的時候不願意做。CT會不會導致人體內細胞發生突變從而導致癌變呢?
首先、原則上射線造成傷害的機率理論上跟次數,射線劑量,個人體質有關係,比如說接受次數越多,發生傷害的機率就相對增高。劑量越大,發生傷害機率就越大。
其次、暴露在X射線下會導致多種腫瘤發生跟人群有關。其引發癌症的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接受照射時的年齡;在兒童時期接受過量照射與白血病和甲狀腺癌的增加不無關係,在生育期則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而晚年則可能增加肺癌的發病機會。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之前傳言說,拍一次CT,相當於拍20次胸片,也是真的。但現在由於CT技術的革新,有些新的CT儀器透過極少的射線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成像效果,因此,輻射越來越小。總的來說,若不是天天拍CT,重複拍CT,一次的輻射量都是在安全範圍內的,大家不用擔心致癌。
另外,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CT檢查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的診斷和判斷病情,因此,如果有需要做的,請一定要遵醫囑進行檢查。
指導專家:金川,主任醫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四科主任。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
14 # 養哇教育
1、據研究,具有百分之二的癌患者,有可能為因為CT輻射導致。
2、胸部CT掃描,僅一次,輻射便會達10至15毫西弗特。乳房X光輻射達3毫西弗特。
3、若輻射劑量不是很大,只是發生短期效應,人體可以自行修復,於人危害也不太大。可若劑量大,便可造成基因損傷,形成多種有害生物效應,且由於輻射增大,可造成人對於造血、生殖、發育、激素調整等傷害會變大。多見為殺死白細胞,導致降低出現血液病。還有,會不利甲狀腺、大腦、面板等。
4、所以做CT於人體會有所影響。一般放射性檢查都存在輻射,不過作為必要醫療手段,輻射量為固定的,且按照原則有少次檢查一般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大的影響,大家可以放心進行檢查。一般一年1到2次檢查,於人體並無太大影響,不會產生大的傷害。
過多的進行CT檢查,雖會不利人體健康,但究竟存在多大致癌率就目前並無確切答案。所以大家也不要過於擔心,必要的CT檢查還是要做的。
-
15 # DrX說
X線輻射劑量:0.2mSv
胸透輻射劑量:1.1mSv
CT輻射劑量:2-15mSv:頭顱 2mSv;胸部 8mSv;腹部 10mSv
血管造影輻射劑量:15mSv
對一般人來說,普通人每年的正常因環境本底輻射攝取量是每年1~2mSv。
與放射相關的工人,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mSv,還需要定期檢查,如果超過了需要立即停止工作。就是這個小盒子。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算,一年做頭顱CT的次數最好被控制在2次以內。
所以說CT能少做就少做!尤其是兒童,孕婦如果因為疾病頻繁照射CT之後,很多人會被建議暫時不要孩子。
但是,有些時候疾病給人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做CT的危害,權衡利弊之後還是該做就做。比如顱腦損傷,性命攸關,CT可以在1分鐘之內發現顱內的出血,無法被其他檢查方法取代。
如果醫生讓你做CT,基本上是經過權衡之後的選擇,幾乎不用擔心醫院用CT來賺錢。
因為一次CT的價格現在越來越便宜,最基本的頭顱CT可能只要200多塊,還會被納入醫保。醫院沒有太多盈利空間。
現在國家都是有限價的,可以去當地物價局查一查CT的限價。
-
16 # 科學探秘頻道
CT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利用X射線的極強穿透性,對人體進行一層層的軸掃描,然後再利用計算機處理訊號而得出病變部位整體清晰影象,從而對疾病實現診斷。
我們都知道,CT掃描的輻射量較大,平均輻射量為6.6mSV,而做一次胸透才大約0.05mSV,所以一次CT掃描就相當於做了130多次胸透,而醫院一般建議我們半年才做一次胸透。所以,這麼高輻射劑量的CT掃描到底對人體有害嗎?會不會致癌呢?
翻閱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有關的科學研究顯示:CT掃描確實和某些癌症的發生有一定關係,CT致癌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2009,由美國的Rebecca Smith-Bindman, Jafi Lipson, Ralph Marcus等人發表在<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他們透過對在2008年1到5月份之間的1119名做過CT掃描的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區患者進行癌症風險評估,發現對於40歲的女性來說,做過CT掃描後患癌風險率為1/270,男性則為1/600。
而2013年另外一項針對澳洲青少年做CT與患癌風險率的研究(Bmj 346, f2360, 2013)也發現:
做過CT掃描的人,起癌症發病率要比未做的高24%,特別是一些實體癌(例如消化器官、黑色素瘤、軟組織、女性生殖器、泌尿道、腦和甲狀腺部位癌症)、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和其它一些淋巴癌,它們的發生率要顯著增高。做過CT的組癌症發病率高於未過約9.93人/每十萬人。
所以,做CT還是會增加患癌風險的。不過,這篇文章也提到,隨著技術的發展,CT輻射越來越小,技術越來越最佳化,或許會把患癌風險率降的更低。
雖然CT會增加一定程度的患癌風險率,但是這個風險率並不高,甚至沒有你吸菸喝酒的高。如果有些疾病到了CT非做不可的地步,還是需要進行CT掃描的,這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如果沒必要做,使用核磁共振、超聲等輻射極小的檢測就可以診斷的疾病,還是能不做就不做為好,畢竟,輻射是真輻射,藥就不知道是不是好藥了。
-
17 # 張之瀛大夫
做CT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經歷的事情,即使你沒有做過CT,在以後的日子裡也可能要用到它。CT技術的進步的確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大家可能也都聽說過CT致癌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對是錯呢?
首先,張大夫也認為CT在診斷疾病上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是醫療必要,我認為你就放心的做,一般不會因為做了一次CT就罹患癌症。但是如果不是醫療必要,還是別做,畢竟CT帶來的電離輻射,的確有增加腫瘤發病率的風險。下面張大夫給大家說說CT致癌的相關事情。
1、為什麼說CT可能致癌?
查詢文獻可以發現國外的確有一些關於CT的致癌的相關研究,CT釋放出來的電離輻射是有可能誘發身體某些基因組發生不穩定的變化的,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這種不穩定變化可能遺傳到複製的子代中,並可能這麼一代一代傳遞下去。這樣,即使在受照細胞本身未發生遺傳變化,但照射已使細胞處於一個可能發生癌變的臨界狀態,這樣一來,子代細胞中發生腫瘤突變頻率就增加了。這種變化可能會提高腫瘤發病率。
2、為什麼只說CT致癌,而沒人說照X線檢查致癌?
因為CT 的輻射劑量是X 線檢查的數百倍,一次X線的電離輻射劑量並不會提升到致癌的程度。但是CT檢查電離輻射遠遠大於X線檢查。所以,可以說檢查影像診斷領域的電離輻射,絕大多數是由CT 產生。國外有研究顯示,公眾受照輻射劑量增1000mSv,其癌症發生率就會增加4.1%。
3、國外研究是怎麼認為的?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一些專家曾經認為:在英國75 歲以上人群累計癌症危險的 0.6%歸因於診斷性放射線,這其中主要是CT檢查帶來的。 英國、美國和荷蘭的CT使用最少,診斷性放射線量也就最低,因此診斷性放射線所致累積癌症發病率較低,研究顯示大概只有0.4%的癌症病人可以歸因於診斷性放射線。 日本這個國家使用CT檢查較多,診斷性放射線量是英、美等國的3倍,也是放射線所致的癌症發病率遠遠高於上面幾個國家,大約在3.2%左右。
4、是不是CT越好,輻射量越大?
隨著64層螺旋CT甚至更高級別的CT逐漸普及,檢查層厚的越來越薄,影象越來越清晰,可以查的專案越來越多,這是好事。可是,伴隨而來的是受檢人員接受的輻射劑量越來越高。
以上是張大夫查閱文獻看到的一些相關知識,整理出來,還是建議大家該做CT時一定做,不該做的時候沒必要拿著CT進行常規查體。做一次CT不至於致癌,但是沒必要的CT可以完全不做,畢竟做多了CT有可能增加腫瘤風險。
-
18 # 科學閏土
從1971年醫生開始使用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以來已經將近50年了,CT有助於創造出比傳統x射線檢查影象更詳細的三維影象。但是,研究人員一直擔心CT醫學成像會增加病人罹患癌症的風險。CT掃描器用x射線轟擊人體,是一種電離輻射,可能破壞DNA併產生突變,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CT掃描的輻射劑量一次CT掃描人體接受的輻射劑量也是傳統x射線的150到1100倍,或者相當於自然環境中大約一年的輻射劑量。每個人每天都暴露在電離輻射中,來自周圍環境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在一年內,一般人接受的輻射劑量大約是3毫西弗(mSv),而每一次CT掃描的輻射劑量是1-10 毫西弗(如下圖)。
CT掃描的致癌機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估計,在2007年,美國進行了7200萬次的CT掃描,預計可能導致29000癌症病例,相當於一年確診170萬癌症患者的2%是由於CT掃描誘發的。2009年,舊金山醫療中心的一項研究則計算出了一個更高的風險:每400到2000例胸部CT檢查就會導致一個癌症患者。有些器官對輻射的敏感度要高於其他器官,如乳房、肺、甲狀腺和骨髓都有快速分裂中的細胞,所以它們比其他身體部位如大腦更敏感,兒童一般認為比成人更高。
最近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的研究結果中揭示CT掃描可能增加腦癌風險。在兒童和年輕人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是白血病和腦腫瘤。在1979年至2012年期間,荷蘭共有168394名兒童接受了一次或多次CT掃描,總體癌症發病率比預期高1.5倍。對於腦腫瘤,最高劑量致癌風險增加到2到4倍,但是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CT掃描與白血病的關聯。但是研究人員警告說,這種CT致癌風險關聯可能部分是由於關係混淆,因為本身CT掃描有時被用來識別與腫瘤風險;這些孩子進行CT掃描的原因可能與他們患癌風險有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多數科學家對CT掃描致癌風險的估計主要依賴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原子彈爆炸的長期倖存者的癌症發病率。爆炸發生幾年後,研究人員就開始追蹤12萬名倖存者的疾病和死亡人數。研究結果證明,輻射的致癌風險取決於劑量,即使是非常小的劑量也會增加患病機率。根據這些資料,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6年的一份報告估計,暴露於腹部CT掃描(10毫希弗)的劑量會增加0.1%患癌終生風險。根據同樣的基本資訊,FDA得出結論,10毫希弗的死亡風險增加了0.05%。
CT掃描好處大於風險一般人一生中癌症自然發病率大約是20%左右,因此從CT掃描中獲得癌症的機率非常低。對大多數人來說,CT檢查值得冒暴露在輻射下的風險,CT掃描極大地提高了診斷能力,可以幫助醫生及時發現危險的健康問題,好處大於風險。
-
19 # 小影大夫
常見X光和CT檢查部位的輻射劑量
想必大家都做過胸片,做一次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msv,我們以胸片作為參照,來看看做每一個部位的檢查會有多少輻射。如圖所示,msv是輻射劑量的單位,在常規的X線檢查中,胸腰椎的劑量是最大的,達到了1msv,因為椎體是骨頭,加大劑量才能把骨頭拍出來。這是CT常規部位的輻射劑量,從圖中可以看出來,CT的輻射比X光要大,其中做CT增強或者CTA的輻射比單純做平掃的要大,因為平掃只是掃一次,而增強或者CTA需要掃多次,比如做腹部CT,平掃只需要掃一次腹部,但是增強有三期,需要多掃三次,所以劑量就相應的增加了。
自然界中有本低輻射做CT檢查沒有想象的那麼恐怖。因為自然界中,輻射無處不在,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受到自然界的輻射,這種輻射稱為天然本底輻射,通常約為2.0-3.0mSv/年 (mSv為衡量輻射劑量的一種單位)。
如乘坐飛機20小時的劑量0.1mSv;每天吸20支菸年0.5-2mSv;地鐵安檢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劑量<0.01mSv。 中國放射防護基本標準中規定放射性工作人員受到全身均勻照射時的年劑量當量最高不應超過50mSv(5rem)。每年平均的劑量不應該超過20mSv。放射工作人員每日工作均需要佩戴劑量卡,檢測輻射,每季度檢測一次。而對於公眾人員,並沒有專門的輻射劑量卡。
如何理性對待CT檢查?CT檢查在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方面,有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效應,確定性效應就是說,劑量達到很大時(幾百msv),會增加致癌的風險,但是醫用檢查的CT幾到十幾msv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輻射。隨機效應是指出現癌症的也是隨機的,並不能說照了就會得癌。
一年兩次的CT體檢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應該避免短時間一個部位的多次照射。人體需要時間去修復,照了CT一個月之後,人體就已經恢復了。當然如果能不照就最好。有人會說,醫院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天天做CT複查,是不是照太多了?如果醫療上有必要做的,建議還是要做。因為救命要緊,這時候擔心輻射的事情就是多於了。
照射多,不一定就會長癌,而不照射的人,也會得癌。我們作為放射工作人員,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員工,每年都給自己一次性掃個頭胸腹部的CT。作為專業的放射人員,因為了解,所以才不盲目的懼怕。
另外,孕婦儘量避免照CT,特別是前三個月。在做CT的時候,可以用防護服遮擋非照射部位,特別是腺體器官,比如甲狀腺和性腺。小孩做檢查時,要特別注意防護,一般的醫院都會做到。對於陪同做CT檢查的家屬,可以穿上防護服。每一間檢查室,都已經配備了防護服,比如鉛衣,鉛帽和圍脖等。
-
20 # 綜合內科張醫生
CT的輻射比自然界中接觸到的輻射要高,但是要對身體造成傷害還得暴露在這種輻射下相當長的時間才行。CT儀器所放出的X線是高能量粒子,穿透人體時確實有可能會對人體細胞產生一定破壞。小劑量的X線所產生的破壞可被自身細胞很快修復,即便不能修復,損壞的的細胞也會被體內免疫系統清除,因此不會產生大問題。
最後,再為大家科普一下可能會致癌的食物:
1、醃製食品:鹹魚、鹹菜、鹹蛋等;
2、燒烤食物,其內含有強致癌物質;
3、熏製食品: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4、油炸食品: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質;
5、黴變物質:米、麥、豆、玉米、花生等;
6、隔夜熟白菜和酸菜;
7、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8、反覆燒開的水:含有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生成致癌的亞硝酸胺。
值得一說的是,合理的膳食結構、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治癌症的有效措施。
回覆列表
我們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會去醫院做過CT檢查,但是同時也知道做CT檢查對人體是有輻射的,而且還聽說存在致癌的風險。但是有時候為了病程的診斷治療,這個CT檢查又是必做的專案之一。所以,許多人都想知道,到底做一次CT檢查會對人體產生多少的輻射,對人體致癌是概率有多大?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個CT檢查是不是會存在致癌的風險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排出體內的輻射。
這個危害說到底就是可以對人體細胞DNA造成直接的損害,比如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結構,使蛋白分子鏈斷裂、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的斷裂、破壞一些對物質代謝有重要意義的酶等,甚至可以直接損傷細胞結構,最後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易位畸變,從而致癌。
二,做一次CT檢查會受到多少輻射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做CT檢查是對人體有輻射的,但是我們做一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是否在我們人體的承受範圍之內呢?是否會有致癌的風險呢?正所謂“拋開劑量說毒性的那都是耍流氓”,我們就先來看一些資料。
網上曾經有人說,做一次CT檢查,人體所接受的X線劑量大約為一次X線檢査的5~10倍。另外,也有另一說法,那就是做一次CT檢査相當於做了400次X射線檢查。那麼,這些說法是不是真的呢?
既然CT檢查比胸部X線檢查多了那麼多的輻射劑量,是不是就說明每做一次CT檢查都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呢?
當然不是了。有資料顯示,人一年的輻射劑量不超過100mSv都屬於比較安全的範圍,而我們做一次CT檢查,往往沒有達到這麼高的輻射量。
據相關研究提示,具有10mSv有效劑量的成人腹部CT檢查會增加致癌風險1/2000。 另外,國外也有研究資料顯示,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研究證實做一次CT全身掃描體檢,會使受檢者受輻射致癌的危險性增加約8%,而且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及遺傳性疾患的可能性越大。
而且英國研究人員曾經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稱醫院常用來診斷疾病的X射線檢查以及越來越普遍的CT掃描可能是導致一部分人罹患癌症的原因。在英國每年診斷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線檢查所致;而在X線和CT檢查更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這兩種檢査造成的;在加拿大,每年有近800例的癌症病例是由X射線檢査所致。
最後,美國研究人員也做了一個研究,他們研究了2007年在布林翰女子醫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進行過CT掃描的所有患者,結果發現有7%的患者因為CT掃描從而使其患癌風險增加1%。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經常做CT檢查是會增加致癌的風險。有學者認為,當患者在接受全身CT掃描時,所受到的輻射大小就相當於人們位於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中心2.5公里處接受的輻射量大小。所以說,人們每接受一次全身CT掃描,就會使致癌率增加0.08%。
雖然是這麼說,但是我們也不要太過擔心做CT檢查,一年做1~2次的CT檢查是比較安全,所接受的劑量還在安全的範圍內。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面對著來自大自然的各種輻射,比如房屋的建築材料,我們用的家電,還有太Sunny的照射等等,特別是我們乘坐飛機時在高空所吸收的輻射是在地面上的10倍。所以說,只要沒有超過人體的耐受劑量,即是人一年的輻射劑量不超過100mSv,這都屬於比較安全的範圍。
另外,當我們做了CT檢查之後,我們不妨多吃以下這幾種食物,可以有助於迅速排出輻射以及抵抗輻射:
●①蜂蜜和花粉:經核工業部航天醫學研究所實驗證明,花粉能保護人體免疫系統使其免受輻射損傷,而且蜂蜜可以提高機體抗輻射的耐力。
●②胡蘿蔔:經常吃胡蘿蔔可以使人體少受輻射和紫外線照射的損害。這是因為胡蘿蔔中含有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保護人體細胞,從而有效對抗輻射造成的細胞癌變。
●④魚腥草:魚腥草不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抗輻射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別適合經常接近輻射源的人員。
●⑤橘子、草莓:橘子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生長。而草莓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以及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以抵禦高強度的輻射。
總的來說,雖然CT檢查的輻射比X射線檢查高許多,同時也存在致癌的風險,但是有些檢查是X射線檢查無法代替的,CT檢查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只要我們不要濫用CT檢查,在必要時才進行CT檢查,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CT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