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ABC貨
A貨翡翠
天然的,除了經過正常的琢磨、打蠟上光工序外,未經任何人工改良處理的翡翠。
B貨翡
指經過漂白、充填處理過的翡翠,一般為一些底色帶有髒色,用強酸浸泡漂白後,再充膠固化處理的翡翠,此類翡翠顏色和透明度可以得到較大的改善,但是翡翠內部結構會遭到嚴重破壞。
C貨翡翠
主要是染色翡翠,顏色為人工注入染料所形成,性質不穩定,很容易褪色。
B C貨翡翠
一種酸蝕、漂洗並注色的翡翠。B貨翡翠的綠色是天然的,原來就有的。但若在製作B貨過程中灌注的不是無色的膠,而是帶色的膠,就成為B C貨翡翠。
D貨翡翠
有人按A、B、C的序列,把那些不是翡翠的翡翠仿冒品(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統稱為D貨翡翠。這些所謂的D貨翡翠由於具有和翡翠完全不同的物質組成和性質,故不難鑑別。
2
如何鑑定B貨翡翠
漂白又注膠的翡翠B貨,大大地改進了翡翠的透明度,使原有的綠色更加翠綠華麗,外表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時間一長,由於樹脂的老化會開始變色或龜裂,這一致命弱點暴露後,人們才明白這不是心目中所想的那種天然翡翠,而是經過人工處理的。當時香港翡翠市場立即受到衝擊,業者也不知如何來鑑別,以致消費者失去採購翡翠的信心。這一難題使珠寶界警惕和重視。
現在,B貨翡翠的有效鑑別問題並未完全解決,但寶石界的鑑定師已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加上引進了一種用鐳射拉曼光譜儀鑑別B貨翡翠的方法,它利用譜峰強度和尖銳性來鑑定翡翠中硬玉分子遭破壞的程度和狀態來作依據。
一件又黑又發黃的翡翠飾物,經過B貨處理後,其外觀猶如老坑玻璃種一樣
B貨翡翠經過了漂白,其顏色變得鮮麗非常,白綠分明,看起來有點不順眼、不自然、不柔和,加上注入了樹脂,使其外表由玻璃光澤變為蠟狀光澤,同時偶爾出現白色的網紋或斑片。由於漂白液的腐蝕,灌漿後的翡翠表面不會出現麻坑或砂眼。最主要的是,放大鏡能觀察到其內部結構受酸腐蝕後出現的狀態,例如晶粒間界線模糊、晶體排列方向反常、結構鬆散、長柱形晶體錯開或斷裂等。
經過漂白和注膠的B貨
總之,檢測B貨翡翠,最好要進行綜合檢測,之後再系統分析,才會獲得正確的結論。如果單憑某種光學檢測就下結論,極易出錯。
當今對B貨翡翠的鑑別法有:肉眼鑑定法、常規儀器鑑定法和高科技儀器鑑定法。消費者如打算買數百元的A貨,可用肉眼鑑定法;如果要採購十萬元以上的A貨,最好用高科技儀器鑑定法。
肉眼鑑定法
1、外部特徵
A貨翡翠呈較強玻璃光澤,而B貨翡翠呈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這是因為注膠引起的。
A貨翡翠在普通放大鏡下有許多雜色的鐵、錳等氧化物斑跡,更有各型別的內含物,也有裂紋。但是B貨,雜色已被漂除,顯得綠色過分鮮豔並有不自然和剌眼的感覺,其乾淨程度和透明性出人意表,而裂紋也因注了膠而看不見。
B貨翡翠有過多的砂眼或麻坑,即因翡翠中除大部分硬玉外,還有小部分的其他礦物,它們接受強酸溶解腐蝕時速度是不同的。因為在酸處理後的翡翠表面會出現許多大小和形狀不同的凹坑,行家將其命名為砂眼或麻坑。這些凹坑在注膠後無法填平,時間久了也會出現,這是B貨的特色。砂眼多呈橘皮狀。
用線牽著翡翠玉器,以錘輕擊之,A貨發出清脆的金屬聲,貨發聲沙啞又沉悶。
2、 內部結構
B貨翡翠的鑑定部位是裂隙部位和淺層結構,它具有明顯的不均勻性,裂隙部位和淺層結構破壞程度深些。這主要取決於酸溶蝕時的濃度、溫度和時間等因素。
酸浸結果使B貨顆粒感減弱,翠性變小。酸蝕注膠後礦物顆粒邊界呈現模糊不清狀。礦物晶體之間由緊密鑲嵌關係向鬆散分離轉化。
基質膠結明顯,充填的聚合物沿著擴大的裂隙和晶隙注入構成膠結的基質。這些充填物如是有機的高分子聚合物,則反光極弱,在垂直反射光下有暗色絮紋,在透射或斜光下呈光亮的特性。在高倍放大鏡下呈雲霧狀。
3
C貨翡翠的鑑定方法
以手提側光放大鏡觀察C貨時,染上綠色的部分往往呈蜘蛛網的立體絲狀或水草狀的形態沿孔隙和裂隙分佈。但對於A貨翡翠,則可見到數量不等的綠色絲絮、條紋或斑點,它們都是一些細小的綠色礦物晶體,多呈長柱狀、一頭粗的棒狀釘子狀或點狀,這些綠色礦物的晶體邊界清晰.綠色實在,行家稱它們是翡翠的色根,憑此亦可分辨C貨和A貨。
1、使用放大倍數高的顯微鏡
可在微晶的狹縫中看到許多綠色的網紋。
放大鏡下觀察到C貨翡翠的 在放大鏡觀察下,染色翡翠中之顏料藏身於
綠色染料沿著裂障和粒間孔 翡翠裂縫或孔隙之中
縫滲透入內部
2、 使用紫外線測熒光
天然翡翠在紫外線燈下無熒光反應,而染色的翡翠則有頗強的藍白色熒光效應另外,A貨和C貨的折光率不同。如先後把二者放入溴萘中,A貨的綠模糊不清,C約可見到綠色的色調,C貨不久會發黃褪色。
人工焗色(烤色)的翡翠
行家將一些褐紅色、棕色或褐黃色等翡翠,放入熱處理爐中去加熱,可達到變成紅色的效果。
在自然界中紅色的天然翡翠並不多,但華人又偏愛紅色,因其寓意吉祥,於是許多行家和工匠仿效其他寶石處理方法,用加熱將翡翠變色。熱處理加熱上述雜色的翡翠可以獲得紅色,而對綠色的翡翠是沒有任何變色效果的。
翡翠的焗色熱處理,不加外來物,對本身的結構和耐久性並無破壞,而且又不會褪色,這些條件顯然和B貨翡翠及C貨翡翠不同,在傳統上一直為顧客所接受。焗色後的紅翡翠,水短又幹
其加工過程是,先選出褐紅、棕色或褐黃的翡翠材,最好是種佳和較易焗色者,將它們的油汙徹底清除,然後放入熱處理電爐中慢慢加溫,這一操作純粹是在氧化氣氛中進行的,翡翠隨著溫度上升顏色發生變化,當溫度上升至200℃左右時會出現“豬肝色”,立刻停止加熱使其自然降溫。對於不同質地的翡翠要具體調整其操作的時間和溫度,才可以達到所要求的顏色。為了進一步取得鮮豔的紅色,可以將這些處理後已冷卻的翡翠,放人漂白水中浸泡數小時,使其充分氯化來增進豔鮮度。
焗色後的紅翡翠,其透明度並不佳,其“水頭”無法和天然的紅翡翠相比。
1
什麼是ABC貨
A貨翡翠
天然的,除了經過正常的琢磨、打蠟上光工序外,未經任何人工改良處理的翡翠。
B貨翡
指經過漂白、充填處理過的翡翠,一般為一些底色帶有髒色,用強酸浸泡漂白後,再充膠固化處理的翡翠,此類翡翠顏色和透明度可以得到較大的改善,但是翡翠內部結構會遭到嚴重破壞。
C貨翡翠
主要是染色翡翠,顏色為人工注入染料所形成,性質不穩定,很容易褪色。
B C貨翡翠
一種酸蝕、漂洗並注色的翡翠。B貨翡翠的綠色是天然的,原來就有的。但若在製作B貨過程中灌注的不是無色的膠,而是帶色的膠,就成為B C貨翡翠。
D貨翡翠
有人按A、B、C的序列,把那些不是翡翠的翡翠仿冒品(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統稱為D貨翡翠。這些所謂的D貨翡翠由於具有和翡翠完全不同的物質組成和性質,故不難鑑別。
2
如何鑑定B貨翡翠
漂白又注膠的翡翠B貨,大大地改進了翡翠的透明度,使原有的綠色更加翠綠華麗,外表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時間一長,由於樹脂的老化會開始變色或龜裂,這一致命弱點暴露後,人們才明白這不是心目中所想的那種天然翡翠,而是經過人工處理的。當時香港翡翠市場立即受到衝擊,業者也不知如何來鑑別,以致消費者失去採購翡翠的信心。這一難題使珠寶界警惕和重視。
現在,B貨翡翠的有效鑑別問題並未完全解決,但寶石界的鑑定師已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加上引進了一種用鐳射拉曼光譜儀鑑別B貨翡翠的方法,它利用譜峰強度和尖銳性來鑑定翡翠中硬玉分子遭破壞的程度和狀態來作依據。
一件又黑又發黃的翡翠飾物,經過B貨處理後,其外觀猶如老坑玻璃種一樣
B貨翡翠經過了漂白,其顏色變得鮮麗非常,白綠分明,看起來有點不順眼、不自然、不柔和,加上注入了樹脂,使其外表由玻璃光澤變為蠟狀光澤,同時偶爾出現白色的網紋或斑片。由於漂白液的腐蝕,灌漿後的翡翠表面不會出現麻坑或砂眼。最主要的是,放大鏡能觀察到其內部結構受酸腐蝕後出現的狀態,例如晶粒間界線模糊、晶體排列方向反常、結構鬆散、長柱形晶體錯開或斷裂等。
經過漂白和注膠的B貨
總之,檢測B貨翡翠,最好要進行綜合檢測,之後再系統分析,才會獲得正確的結論。如果單憑某種光學檢測就下結論,極易出錯。
當今對B貨翡翠的鑑別法有:肉眼鑑定法、常規儀器鑑定法和高科技儀器鑑定法。消費者如打算買數百元的A貨,可用肉眼鑑定法;如果要採購十萬元以上的A貨,最好用高科技儀器鑑定法。
肉眼鑑定法
1、外部特徵
A貨翡翠呈較強玻璃光澤,而B貨翡翠呈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這是因為注膠引起的。
A貨翡翠在普通放大鏡下有許多雜色的鐵、錳等氧化物斑跡,更有各型別的內含物,也有裂紋。但是B貨,雜色已被漂除,顯得綠色過分鮮豔並有不自然和剌眼的感覺,其乾淨程度和透明性出人意表,而裂紋也因注了膠而看不見。
B貨翡翠有過多的砂眼或麻坑,即因翡翠中除大部分硬玉外,還有小部分的其他礦物,它們接受強酸溶解腐蝕時速度是不同的。因為在酸處理後的翡翠表面會出現許多大小和形狀不同的凹坑,行家將其命名為砂眼或麻坑。這些凹坑在注膠後無法填平,時間久了也會出現,這是B貨的特色。砂眼多呈橘皮狀。
用線牽著翡翠玉器,以錘輕擊之,A貨發出清脆的金屬聲,貨發聲沙啞又沉悶。
2、 內部結構
B貨翡翠的鑑定部位是裂隙部位和淺層結構,它具有明顯的不均勻性,裂隙部位和淺層結構破壞程度深些。這主要取決於酸溶蝕時的濃度、溫度和時間等因素。
酸浸結果使B貨顆粒感減弱,翠性變小。酸蝕注膠後礦物顆粒邊界呈現模糊不清狀。礦物晶體之間由緊密鑲嵌關係向鬆散分離轉化。
基質膠結明顯,充填的聚合物沿著擴大的裂隙和晶隙注入構成膠結的基質。這些充填物如是有機的高分子聚合物,則反光極弱,在垂直反射光下有暗色絮紋,在透射或斜光下呈光亮的特性。在高倍放大鏡下呈雲霧狀。
3
C貨翡翠的鑑定方法
以手提側光放大鏡觀察C貨時,染上綠色的部分往往呈蜘蛛網的立體絲狀或水草狀的形態沿孔隙和裂隙分佈。但對於A貨翡翠,則可見到數量不等的綠色絲絮、條紋或斑點,它們都是一些細小的綠色礦物晶體,多呈長柱狀、一頭粗的棒狀釘子狀或點狀,這些綠色礦物的晶體邊界清晰.綠色實在,行家稱它們是翡翠的色根,憑此亦可分辨C貨和A貨。
1、使用放大倍數高的顯微鏡
可在微晶的狹縫中看到許多綠色的網紋。
放大鏡下觀察到C貨翡翠的 在放大鏡觀察下,染色翡翠中之顏料藏身於
綠色染料沿著裂障和粒間孔 翡翠裂縫或孔隙之中
縫滲透入內部
2、 使用紫外線測熒光
天然翡翠在紫外線燈下無熒光反應,而染色的翡翠則有頗強的藍白色熒光效應另外,A貨和C貨的折光率不同。如先後把二者放入溴萘中,A貨的綠模糊不清,C約可見到綠色的色調,C貨不久會發黃褪色。
人工焗色(烤色)的翡翠
行家將一些褐紅色、棕色或褐黃色等翡翠,放入熱處理爐中去加熱,可達到變成紅色的效果。
在自然界中紅色的天然翡翠並不多,但華人又偏愛紅色,因其寓意吉祥,於是許多行家和工匠仿效其他寶石處理方法,用加熱將翡翠變色。熱處理加熱上述雜色的翡翠可以獲得紅色,而對綠色的翡翠是沒有任何變色效果的。
翡翠的焗色熱處理,不加外來物,對本身的結構和耐久性並無破壞,而且又不會褪色,這些條件顯然和B貨翡翠及C貨翡翠不同,在傳統上一直為顧客所接受。焗色後的紅翡翠,水短又幹
其加工過程是,先選出褐紅、棕色或褐黃的翡翠材,最好是種佳和較易焗色者,將它們的油汙徹底清除,然後放入熱處理電爐中慢慢加溫,這一操作純粹是在氧化氣氛中進行的,翡翠隨著溫度上升顏色發生變化,當溫度上升至200℃左右時會出現“豬肝色”,立刻停止加熱使其自然降溫。對於不同質地的翡翠要具體調整其操作的時間和溫度,才可以達到所要求的顏色。為了進一步取得鮮豔的紅色,可以將這些處理後已冷卻的翡翠,放人漂白水中浸泡數小時,使其充分氯化來增進豔鮮度。
焗色後的紅翡翠,其透明度並不佳,其“水頭”無法和天然的紅翡翠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