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七貓

    家長,是在孩子嬰孩時,給與身體上的照顧,精神上的愛與包容,以及高質量的陪伴的人。

    家長,是在孩子孩童時期,教授孩子基本的辨別能力,人生道理,生活秩序的人。

    家長,是在孩子幼年時期,教會孩子自尊與責任,愛與關懷,學習與生活的人。

    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家長的角色也是不斷變化的,是導師,是夥伴,是朋友。

    是關愛,是依靠,是包容,是無條件的愛。

    家長家長,不是一個家裡年紀最長的人,而是給孩子一個溫馨健康的家庭環境,所有人一起,共同成長的港灣。

    至於家長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它的定義裡便已經清晰明瞭。

    隨著孩子一起成長,見證孩子每個起起落落,教會他做人做事的道理,保護他不受疾病和傷痛的侵害。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堅定地站在他的身後,在孩子展翅飛翔時,做那個抬頭仰望,放手信任的觀者。

    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陪孩子一起成長吧!

  • 2 # 大樹和棉花

    作為家長,我覺得除了小時候照顧孩子的日常吃喝,慢慢的更重要的是一種引導,引導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考,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能引導他點燃火種,激發興趣,慢慢的長大能主動去求索,這也是我們最為家長應該做的,在這其中我們能和他一起成長,成為朋友就更好了

  • 3 # 寶寶小影片

    合格家長角色定位的指導策略

    當今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展開,但是應試教育的弊端依然頑固地存在。在升學、考試、分數的指揮棒下,無數家長為了孩子的“大學夢”不得不把孩子的學習盯得緊緊的,千方百計地助孩子一臂之力。可以說,家長角色的錯位,有人們認識上的偏頗,另一方面,也是根本的原因,是應試教育弊端的反映,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我們不應該、也沒有理由過多地埋怨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家長進行角色定位,這是家庭教育指導者的責任和艱鉅的任務。

    其一,強化角色學習,增強角色意識。《家長教育行為規範》以及“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宣傳教育活動所弘揚的“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旋律,正是對家長角色的準確定位。大力宣傳家長的角色規範,對於強化角色意識有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尤其要注重強化家長個人的角色學習。

    對家長來說,角色學習是將角色期望內化的過程,是角色扮演和角色行為的前提。一方面要學習角色的權利、義務和規範;另一方面,要學習角色的知覺、態度和情感。前者是角色的“硬體”,後者是角色的“軟體”。也就是說,做一名合格家長,不但要了解家長的權利、義務和行為規範,而且還要在思想上認識自身作為家長的使命,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不斷體驗孩子的心理反映,從而鞏固被社會、被孩子肯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改變被否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合格家長”的角色規範。

    指導家長進行角色學習的要點是:首先明確角色學習不是片斷的學習,而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因為家長角色是根據其所處的地位,由各種行為方式組合起來的一個整體,零碎或間斷地角色學習不利於對角色內涵的整體把握,反而容易產生角色錯位、角色衝突等情形;二是家長的角色學習不是空泛的、脫離實際的學習,而必須在相互作用著的家長同孩子的互動關係、家長與社會的關係中進行。沒有相應的角色伴侶,沒有參照個體或參照群體作為角色學習的榜樣好楷模,也就談不上角色的權利、義務和情感;三是家長的角色學習是無止境的,應當不斷隨著社會的角色期望和孩子的變化對家長角色的要求而改變、而提高。要讓家長了解,角色學習應當成為自覺行動和長期任務。

    其二,重視效能訓練,提高角色能力。幫助家長進行角色定位,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性教育活動上,更要注重父母角色的效能訓練,只有使之提高教育能力,才能體現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效性。

    在過去家庭教育指導中始終強調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有相當一些家長往往有良好的願望,在方法上對孩子也並不是放任不管或者任意打罵,但就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有的家長也看了不少書、聽了不少課、找老師找專家諮詢,可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問題的時候,依然是束手無策。問題的關鍵他們缺乏教育能力,不能把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很好地運用在家庭教育的實踐中,以致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屢遭失敗。這也反映出家庭教育指導忽視了對提高家長教育能力的訓練。比如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往往是違法犯罪的前兆。我們全國未成年犯調查中瞭解到,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並非放任不管,他們以說服教育、打罵等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卻沒有能力去改變孩子。最終,孩子還是違背父母的良好願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說,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影響教育效果,但並不決定教育效果,決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幫助孩子和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能力。

    家長的教育能力包括瞭解孩子的能力、協調與孩子關係的能力、評價孩子的能力、保護孩子的能力等等諸多方面。家庭教育指導中對家長的效能訓練可以引入個案和小組社會工作、行為訓練、家庭治療等多種方式,透過對家長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其教育能力,能夠在解決現實問題中舉一反三、見到實效,才能說明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是有效的,而不是流於形式的。

    其三、引導社會輿論,改變角色評價。家長的角色認知不足和角色錯位現象的存在,不僅是家長自身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社會傳統觀念和社會輿論宣傳導向有關。比如有關“助孩子一臂之力”的宣傳,許多是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消化課堂老師授課內容,甚至有的媒體開設專欄指導家長與孩子同步學習文化知識,把家長履行自身的角色職能定位在幫助孩子提高學習分數上,引導家長把教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而忽視了對家長應當做和有能力做的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的指導。在一些人看來,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輔導天經地義地是父母的事,這種父母角色認知偏頗和行為導向錯位,有其深厚的社會基礎。再如對“神童”、“高考狀元”、以及考上國外名牌大學學生的大肆宣傳,導致很多家長將此作為自身效仿的榜樣,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過高,壓力過大,加重了角色錯位現象。在這方面,一些學校和大眾傳媒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此,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正面指導家長的同時,尤其要注重對家庭教育和家長角色方面的誤導予以矯正。一方面,發揮家庭教育研究專家的作用,讓科學的、主流的聲音透過各種渠道傳導給廣大家長;另一方面,對於教育孩子成功經驗的宣傳,以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為標準,而不是以孩子某一點的“輝煌”作為評價家長教子成功的典型過度追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華師大一學生,擅長喜愛英語想轉入英語專業,想問當前英語人才如此飽和,我應該將英語作為我的專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