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愛如海Abby

    想寫好一個人物的反應或寫對一個人物的反應,就看最開始這個故事對其人物的定位,從而想象其人物對待人或事時的心理和肢體語言等反應。平時多看多聽多交流,自然就能對一個人物做個何種反應了。

  • 2 # 書中塵埃

    生活中處處留心,洞察一個人的舉止行為,或者透過大量的閱讀,去認識一些人物,非此則不然。

    在樊登讀書會中,聽樊登老師講到一個這樣的例子:

    他讀到大四的時候,班級裡一位同學不幸去世,這位同學來自農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所有同學都前去弔唁,幫忙辦理後事。

    等老父親給兒子換過衣服,把兒子送往停屍間的時候,天已經昏暗,此時所有同學都在門外院子中站著。

    大概又過了四五分鐘,這位父親的眼睛才紅了,開始嗚嗚地哭起來……

    透過這樣的描述,我感受到的是一位農村父親老實、淳樸、甚至有點笨拙的模樣,和他喪子之後,內心極度地悲傷之情,並且這個感情是一個醞釀到爆發地過程。

    這樣來自於真實生活的人物反應,很難只通過想象就描寫出來,按照慣常的思維,我們很容易就寫成,這位父親號啕大哭,過度悲傷云云。

    小說忌諱落俗套,像以上這種細節,常常也是高手和普通作者的分水嶺,能夠取材於生活的,永遠是最合常理,最出人意料,最能將讀者代入場景,感同身受的。

    所以人物反應,是一個人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體現,需要豐富地生活經驗,和深厚的文筆功底,除了積累,沒有捷徑。

  • 3 # 夢圓相伴

    兩種人物反應都正常,雖然不知道二人爭執內容,以及更多資訊,但相比之下我會更認同男推女進店,也就是編劇B的寫法。原因有三:首先女生失憶不認識男生,那麼試想一下我要是個女生有個陌生人抓著我的胳膊爭執的話我肯定不會拉他近店裡。

    其次,這裡是男生主動女生被動行為,但是如果女生拖著男生進店則變成女生主動行為,這中間的轉換缺少契機,這個接下來說。

    再次,女生覺得街上很亂的話會拖著一個陌生的剛剛與自己爭執過的男生進店嗎?也許會,但我覺得很難,所以要看爭執內容以及前史和人物小傳。

    剛才說到轉換的契機,如果想要女生拖男生進店,那麼就要創造契機變被動為主動,最好用的方法是被動方受到侵害。換到這裡舉例來說就是:男生抓著女生胳膊,二人爭執時一旁傳來了打架聲音,女生髮現一旁打架的人是自己的債主或者仇人,又被男生抓著胳膊掙不脫,所以才將男生拖到了店裡。

    話說回來,其實這兩種處理方法都沒問題,但是在我看來並不好,可以想象到店裡肯定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或者回憶,或者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必須進店。所以這都是為了進店在兩個人身上使了大力氣,感覺力氣有點拙,不夠巧妙。

    借用一旁打架的處理是想簡單的給二人進店一個勁,逼他們進店,但是沒用好這個勁又做回到兩個人身上。既然想借用第三方逼兩人進店可以更直接一些,例如:兩個人爭執之時一旁打架的飛過來一把斧子砸在了二人身旁,二人看了看斧子又對視一眼共同躲進店裡。或者第三方打鬥中向二人跑來,二人躲進店。

    其實還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核心是既然用了第三方就儘量避免繞個圈讓主人再透過最近鎮上比較亂等無法或者不好在當時表現的出來的內在因素讓主人公進屋,因為這樣在觀眾心裡就是多繞了一個圈。

    不知道表述得是否清晰,雖然以上都是基於不瞭解具體情況而根據自己揣測所寫,但是能夠為一個行為或者一個鏡頭而較勁的編劇肯定值得尊敬。

  • 4 # 一蓑煙雨看人間

    在故事中應如何寫好人物的反應?或者說寫對人物的反應?我認為要把握好三個符合:

    一是要符合身份。故事中的人物反應,是隨其身份作出反應的,恰到好處的人物反應,可以為人物增添形象感,為故事增加色彩,比如三國的劉關張三兄弟,性恪不同,身份不同,那麼對一件事的反應就有不同,在三顧茅廬的時候,劉備為長遠目標而求賢,所以不辭辛苦,始終抱著求賢若渴的心態。而張飛性恪魯莽粗暴,心直口快,對兄弟三人頂風冒雪,屢次求見而不得,就大發牢騷。關羽性情沉著冷靜,見劉備不惜身價要見諸葛,心裡也不樂意,但是隻在心裡不說,當張飛說出來,劉備制止張飛時,關羽還做中間人,幫劉備說話。這是三個人的反應,符合身份,不失為名著之經典,其他人更是如此,比如後來的趙雲,黃忠等。因身份不同,就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反應來。

    二是符合環境。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故事中的人物都不是無關人物,每個人物的出場,一言一行,除了符合其身份的要求外,還要有符合其時其地的環境要求,還以三華人物為例,曹操殺董卓不成,亡命奔逃,在遇到呂伯奢熱情招待他的時候,他左等不見,右等不見,心中生疑,當聞聽綁捆而殺之這句話後,一下子肯定了心中的疑,即呂伯奢要抓自己邀功請賞,不由分說,揮劍出手,當看到家人是準備幫捆肥豬宰殺,而不是針對他的時候,曹操沒有停留,而是一路斬殺,把呂伯奢一家殺光了。出門後,遇呂伯奢買酒回家,曹操依然殺之。這裡就是一個環境問題,當時曹操亡命奔逃,有口水有口飯足矣,哪還敢奢望酒肉?何況你的酒肉又不能及時,這麼長時間,誰能不懷疑是緩兵之計,穩住曹操,然後圖之?這點心思,對曹操來說,簡直是"小兒科”太簡單了,所以,由生疑到肯定疑,由發現錯到既然錯,再錯。是環境不能容曹操留下活口,是環境讓曹操心生疑慮,對一個已是驚弓之鳥的亡命人,豈能不懷疑一切?此時曹操的反應,非常符合當時環境,這種寫作方法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三是要符合故事的情節發展。故事中的人物反應,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而發展的,只要留心,都會發現,比如人物的喜哭怒罵,是情節的需要,該笑的時候,人物就要笑,如果變成了怒罵,就失去了情節的合理性和人物的合理性,而隨情節需要,此時人物做出恰當的反應,就能讓故事生彩生輝。仍然以三國為例,劉備東吳招親中,按理說劉備剛去東吳時,心裡是忐忑不安的,當到了東吳,見了東吳領導人後,特別定了親後,心裡就安逸了,甚至都不再想回家了,若不是諸葛亮考慮在先,謀劃在前,趙雲催促,劉備差點陷入溫柔鄉里。從不安到安,從壯志凌雲到貪圖安逸,這種人物反應,就是隨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發展的。

  • 5 # 獨舞原創

    故事中寫好人物的反應有以下三點:

    一:人物一定要有個對立面,最好是性格不同,總說不到一起去又不能分開的那種,比如:光腚娃娃、表親或閨蜜。

    二:設定衝突,衝突要有話提和原由。

    三:最後設定故事起衝突的核心,因為什麼起衝突。

    以上三種衝突設定好之後自然而然一方的反應出來了,而且還是最強烈的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霜3引擎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