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路十八灣
-
2 # 是琳HFC家庭教練
你的問題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有條件的接納孩子的行為!
教育孩子,有個6A原則:地基是接納(accept)和讚賞(appreciate), 有了接納和讚賞,就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親子關係就會非常融洽,也會讓孩子更自信, 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也為後面和孩子講道理、立規則建立起了良好的地基。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是檢驗這層地基搭的是否牢固的時候了。
6A原則再往上就是關愛(affection)和時間(availability)。再愛孩子,沒有時間沒有行動,孩子也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即使再忙,都要抽空陪陪孩子,而且是高效的陪伴,而不是坐在孩子身邊刷著手機,教導著孩子專心做作業。
6A原則的頂部就是責任(accountability)和權威(authority), 這部分就是需要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立規則。但這個度一定要掌握好,因為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如果規則大於了愛,那就是專制,孩子就會叛逆,久而久之就關上了心門,不用你家長嘮叨了。但如果愛大於了規則,怕孩子聽不得批評,錯了也不指正,那就變成了溺愛。家長就沒有盡責,也沒有了家長的權威。
所以實操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管住嘴、不說教不嘮叨;然後要有正確的信念,要相信孩子當時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先耐下性子,瞭解孩子當時的想法和感受,記住中國很多家長在溝通中只講事情不關注感受,但最終決定談話的有效與否經常是由情緒引導和決定的。如果孩子覺得你只是來批評指責他的,那他如何能夠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當時很生氣,也可以用“你句式”來引導孩子先說出自己的情緒,“你現在很傷心,是因為…,你希望…”或者透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他自己的期望。
最後,再提一下即使是批評,也不一定要罵孩子,你可以試著用新的方法:描述錯誤的行為+家長的感受+正確的批評期待得到的結果+正向期待。比如:寶貝今天沒有遵守我們的約定,玩遊戲超時了半小時,媽媽很失望。媽媽一直相信我的寶貝是一個說到做到、信守諾言的孩子,你知到後面應該怎麼做了嗎?(或者如果是小孩子可以直接說出期待)
最後順便提下,現在小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了,平均開始年齡是9.2歲,所以請珍惜青春期之前的美好時光,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同時學習練習正確的方法來給孩子立規則,而不是總批評總說教。
如果實操中有任何問題,可以帶著案例或問題,隨時聯絡。
-
3 # 五十弦a思華年
我覺得我特別有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家的男孩剛剛過了十歲,今年已經十三歲了。在與他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寫出來與你分享分享吧。
我家小子打小就皮。這個皮的意思你們都懂的,就是調皮,不聽話。我們孃兒倆經常是我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我讓他打狗他偏罵雞。我說今天中午吃米飯,他非要吃麵條,我說吃麵條他又偏偏吃米飯的狀態。可想而知,每每想起他從小到大跟我頂著乾的勁頭,我的心就一抽一抽的。別人家的小孩是小的時候聽話,到了五六年級開始有主意的時候才會跟家長頂個嘴,拌個舌的,我家小子從上幼兒園就跟我頂著幹,你能想象的到我每天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是多麼崩潰嗎?
小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剛剛八歲。眼裡基本上只有自己,沒有其他人。那時候還沒有把他單獨分到另一個房間睡覺,仍然是我們三口人擠在一個床上(現在想想太不對了)。有一天早晨我五點多就醒了,(平時六點多才醒。)這麼早醒了也睡不著了,就拿起手機玩玩唄。一不小心點了一個影片,影片裡的聲音立刻就響了起來。我趕緊關掉,但是已經把老公吵醒了。他有起床氣,他惡狠狠地嚷我,說我把他吵醒了,我就大聲辯解。在我倆爭吵時,孩子醒了。他怒氣衝衝地說:“別吵了。”我閉了嘴,但是孩子也就沒有再睡著。就這樣我起床,做飯,給孩子穿衣服,帶著他吃飯,然後帶著他上班去。(我是老師,他在我校區的小學上學,我在中學教書。)我們中學樓和小學樓是前後樓。我一般情況下把他帶到後面的中學樓,然後讓他自己跑著去他小學樓的教室。但是那天他到了我中學樓那,往地上挨著牆一坐,說困了,要去我宿舍睡覺,不想去上學了。我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嗎?當然不能。我好說歹說勸他上學去,他就是不去。拽著一樓的樓梯欄杆就是不走,嗷嗷地哭著要睡覺。陸陸續續有好幾個同事過來勸,嚇唬,都不管用。氣的我掰開他的拽著欄杆的手,抱起來就往小學樓走。他一個滾就從我身上跳下來了,啊啊地哭著不去上學。氣的我都哭了,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我同事,一個體育老師過來,一把扛起我兒子,扛到肩膀上,任我兒拳打腳踢,嗷嗷亂叫也不管了,就給送到小學樓那邊去了。周圍的同事都說,只要見了他老師他就老實了。我也認為如此。沒想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面,我同事把他扛到他老師的辦公室,把他放下,跟他說了具體情況,尋思孩子還不上課去嗎?結果我兒子當著他老師的面仍然嗷嗷大哭,嚷著困,要睡覺。他老師真的很好,就讓他在老師辦公室的床上躺下,給他蓋上一件大棉衣,我家兒子就真的這麼睡著了。我上完兩節課之後去看孩子,孩子還在老師的床上呼呼大睡。辦公室的老師們都驚訝地說“這孩子怎麼睡得著?”我叫醒他,這次他終於不跟我鬧了,乖乖下地,我滿臉歉意地跟老師道歉,然後道謝,領著孩子回到我的宿舍,接著讓孩子睡覺。因為也實在沒招了。下午孩子就去上學了。晚上放學的時候,他的老師特地來找了我,說問了孩子為什麼這樣鬧騰?孩子說爸爸媽媽早晨起來吵架,把他吵醒了,他沒有睡好。老師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一定不要當著孩子面吵架,把我臊的無地自容。
自此以後,我就深刻反思自己到底懂不懂教育,到底對孩子有沒有責任心,也反思為什麼孩子老是跟我對著幹,其實有的時候是我的問題。我在小事上太較真,所以在大事上常常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從那之後,我基本上做事都和孩子商量,任何事情,大事小情都是。比如孩子非要爬樹,我不願讓他爬,已經爬破了好幾條褲子了。之前我的措施就是叨叨,嚇唬,大聲嚷嚷,但好像沒有什麼卵用。後來我改變想法,爬樹還能鍛鍊身體呢!但是要求孩子每次爬樹之前先換條破褲,這樣孩子也高興,我也心安。改變教育策略之後,慢慢地等到我兒子十一歲的時候,他就變得聽話了許多,也慢慢聽聽我的意見,認為我的意見有的時候還是可取的了。
我把我的故事分享給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和我有同樣經歷的寶媽?
回覆列表
當然首先是接納了,你先接納了,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設身處地地進行教育。否則說什麼都是空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犯錯,而是因為過錯被過分放大,等到解決不了的時候才犯下更大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