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唐·杜甫
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
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如聞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
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
鬱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
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鴞禽。
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
生涯相汨沒,時物自蕭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劉歆。
狂走終奚適,微才謝所欽。
吾安藜不糝,汝貴玉為琛。
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戶砧。
叨陪錦帳座,久放白頭吟。
反樸時難遇,忘機陸易沈。
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
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
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
卻假蘇張舌,高誇周宋鐔。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
朗鑑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
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杜甫回顧半生流離之苦。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冬,杜甫帶著一家八口,從潭州(今湖南長沙)乘船往岳陽,經過洞庭湖時,風疾愈加嚴重,半身偏枯,臥床不起,百感交集,作下此詩,寄呈給湖南的親友。
作為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艱難困頓,聞者無不為之落淚。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在臨終之際,以大鵬作比,不減豪情。
李白的一生自視甚高,一直想要在政治上大展拳腳,有所成就,奈何時運不濟,當李白行將就木時,他明白,他的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
可即便是如此,在臨終之際,李白以大鵬自比,寫下一首慷慨的讚歌。在人生的最後,即使大鵬不能高飛,他依然熱情地歌頌他的夢想。
這就是李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依然慷慨激昂。
《自題金山畫像》
宋·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所作,是對他一生遭貶、坎坷流離的註解。
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
詩中有詼諧、有自嘲,更有深深的悲傷。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在臨終時,還記掛著故土沒有收復,國家沒有統一。
收復失地、重整河山是陸游一生的夢想。當他在臨終之時,他告誡兒子:有朝一日,朝廷如果收復了失地,你祭祖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我。
陸游不知道,終南宋一代,都再也沒有收復舊土。可陸游愛國的精神卻萬古流芳。
《臨終詩》
明·唐寅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唐伯虎豁達看待生死,令人敬佩。
他說,活著也會有散的那一天,又何妨死後魂歸地府。人間和地府都是一樣的,只當自己飄泊異鄉罷了。
把死去當作去異鄉,唐伯虎真是達觀。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在人生的最後一首詞中,表達的是過去深深地懷念,對現在囚徒般的生活的極致悲哀。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詩人透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
在臨死之前,項羽慨嘆自己的失敗,惋惜美人名駒的歸宿。
當項羽被漢軍重重包圍之時,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這位蓋世英雄此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自己的失敗,美人名駒的歸宿,只有深深地無奈和嘆息。
《懷沙》(節選)
屈原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恆悲兮,永慨嘆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抱青,獨無匹兮。
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屈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希望以自己的死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喚起國民、國君精神上的覺醒,令人可敬。
屈原一生為國,即使是死也例外。
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將死之前,有的悲傷流離,有的放不下他人,還有的記掛著家國……不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芸芸眾生之相。
只願你的人生,無憂無慮到白頭。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唐·杜甫
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
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如聞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
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
鬱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
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鴞禽。
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
生涯相汨沒,時物自蕭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劉歆。
狂走終奚適,微才謝所欽。
吾安藜不糝,汝貴玉為琛。
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戶砧。
叨陪錦帳座,久放白頭吟。
反樸時難遇,忘機陸易沈。
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
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
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
卻假蘇張舌,高誇周宋鐔。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
朗鑑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
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杜甫回顧半生流離之苦。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冬,杜甫帶著一家八口,從潭州(今湖南長沙)乘船往岳陽,經過洞庭湖時,風疾愈加嚴重,半身偏枯,臥床不起,百感交集,作下此詩,寄呈給湖南的親友。
作為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艱難困頓,聞者無不為之落淚。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在臨終之際,以大鵬作比,不減豪情。
李白的一生自視甚高,一直想要在政治上大展拳腳,有所成就,奈何時運不濟,當李白行將就木時,他明白,他的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
可即便是如此,在臨終之際,李白以大鵬自比,寫下一首慷慨的讚歌。在人生的最後,即使大鵬不能高飛,他依然熱情地歌頌他的夢想。
這就是李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依然慷慨激昂。
《自題金山畫像》
宋·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所作,是對他一生遭貶、坎坷流離的註解。
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
詩中有詼諧、有自嘲,更有深深的悲傷。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在臨終時,還記掛著故土沒有收復,國家沒有統一。
收復失地、重整河山是陸游一生的夢想。當他在臨終之時,他告誡兒子:有朝一日,朝廷如果收復了失地,你祭祖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我。
陸游不知道,終南宋一代,都再也沒有收復舊土。可陸游愛國的精神卻萬古流芳。
《臨終詩》
明·唐寅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唐伯虎豁達看待生死,令人敬佩。
他說,活著也會有散的那一天,又何妨死後魂歸地府。人間和地府都是一樣的,只當自己飄泊異鄉罷了。
把死去當作去異鄉,唐伯虎真是達觀。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在人生的最後一首詞中,表達的是過去深深地懷念,對現在囚徒般的生活的極致悲哀。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詩人透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
在臨死之前,項羽慨嘆自己的失敗,惋惜美人名駒的歸宿。
當項羽被漢軍重重包圍之時,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這位蓋世英雄此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自己的失敗,美人名駒的歸宿,只有深深地無奈和嘆息。
《懷沙》(節選)
屈原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恆悲兮,永慨嘆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抱青,獨無匹兮。
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屈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希望以自己的死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喚起國民、國君精神上的覺醒,令人可敬。
屈原一生為國,即使是死也例外。
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將死之前,有的悲傷流離,有的放不下他人,還有的記掛著家國……不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芸芸眾生之相。
只願你的人生,無憂無慮到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