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乾坤

    李芳遠即位,成為李氏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以後,就三番五次地派遣使臣前往遼東招降胡裡改部首領阿哈出和斡朵裡部首領、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李芳遠向他倆保證,只要他倆率領部眾歸順李氏王朝,就封他倆為上將軍。

    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兒倆斷然拒絕了李芳遠。要找靠山和後臺,也應該找像大明、瓦拉、韃靼這麼強大的後臺啊!你李芳遠也就佔有芝麻綠豆大點地盤,還想招降我倆,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十一月,阿哈出率領部眾到南京朝見朱棣,表示願意歸順大明。朱棣這個人一向野心勃勃、心比天高,把開疆擴土、增加子民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在他的字典裡,壓根就沒有給「拒絕」這兩個字留位置。所以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阿哈出的請求。

    朱棣在胡裡改部設定建州衛,任命阿哈出為建州衛指揮使。

    阿哈出率部歸順大明以後,猛哥帖木兒勢單力薄,根本無力抵抗李氏王朝的瘋狂吞噬,迫不得已,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接受朱棣的招撫,率領部眾前往南京朝貢,被朱棣封為建州衛都指揮使。

    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兒的舉動引起了李芳遠的不滿,你倆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歸順李氏王朝,我可以理解,可你倆居然無視李氏王朝的感受,大張旗鼓地歸順大明。不教訓教訓你倆,李氏王朝的尊嚴何在,我李芳遠的面子往哪裡放。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李芳遠為了打擊建州女真諸部,宣佈禁止女真人在慶源府的貿易活動。

    李芳遠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女真各部落的普遍不滿,作為對李芳遠這一舉動的回應,猛哥帖木兒於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率領部眾遷徙到了鳳州(今吉林省海龍縣境內)一帶,與阿哈出統率的胡裡改部居住在一起。

    既然已經向建州女真各部落攤了牌,那麼就繼續鬥下去吧。李芳遠以女真人劫掠李氏王朝百姓為藉口,任命趙涓為統帥,率領大軍進入遼東,殺害了毛憐衛女真首領把兒遜與斡朵部女真首領哈而非、加時仇,掠去部眾數百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豆門慘殺案」。

    訊息傳到猛哥帖木兒的耳中以後,猛哥帖木兒抓狂了,瞬間抓狂了,真是膽大妄為、不知死活,你李芳遠禁止女真人在慶源府的貿易活動也就罷了,竟然敢率領大軍侵入遼東,殘殺多名女真首領,不把你李芳遠狠狠地教訓一下,怎麼對得起死去同胞的在天之靈,怎麼能夠安撫女真人民那些受傷的心靈。

    李芳遠也知道,自己殺了女真部落首領,劫掠了這些部落的女人牲畜,建州女真各部落是絕對不可能善罷甘休,一定會來找他算帳的。可是李芳遠一點也不擔心,他已經罷黜了趙涓的官職,只要自己再用縱橫捭闔、折衝樽俎的外交才能,就一定能夠擺平建州女真各部落。

    李芳遠的如意算盤是打得很響,只可惜用錯了物件,猛哥帖木兒不是一個只用幾句話就能夠打發的主。既然你給我們女真人是血的教訓,那麼你就必須付出血的代價,血債須用血來償還。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四月,猛哥帖木兒在虛裡、仇老、甫裡、哈利、未工彥、仇里老、達音般老、也斯禿、者剌老等首領的隨同下,率領女真軍隊向李氏王朝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事實證明,李氏王朝的國防能力是薄弱的,李氏軍隊的戰鬥力是不值一提的,猛哥帖木兒率領的軍隊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直搗慶源府,包括慶源府鎮撫權乙生在內的三十七人遭到殘殺。

    女真人還嫌不夠,又向慶源府鎮撫阿吾知的住所發動了進攻,李氏王朝兵馬使郭成佑率領騎兵火速趕來救援,在半路遭到女真軍隊的伏擊,鎮撫金玉、鄭賢等七十三人戰死,郭成佑也身中數箭,在三十多騎兵的護衛下衝出了重圍,女真人在這一戰中劫掠了一百三十多匹戰馬,收穫不可謂不小。

    李芳遠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找大明當調停人,猛哥帖木兒還是很給大明面子的,吃了李芳遠的飯,喝了李芳遠的酒以後,拍著胸脯向李芳遠表示:從此以後,女真軍隊再也不會主動去進攻李氏王朝,讓朝鮮人民放心。李芳遠很高興,大明也很高興,猛哥帖木兒還是很高興,這次和談可真地稱得上是皆大歡喜。

    李芳遠太天真了,忘記了一件事情發展到最滿意的時候,往往就是悲劇的開始。猛哥帖木兒是個陰險狡詐的人,他從來都不會將什麼口頭協議和書面合同當回事,就在猛哥帖木兒拍著胸脯向李氏王朝保證的幾天以後,女真軍隊又三番五次地向李氏王朝發動了進攻。

    猛哥帖木兒的出爾反爾讓李芳遠真正陷入了痛苦之中,為了躲避女真軍隊的侵擾,李芳遠不得不將慶源府移往鏡城。可女真軍隊並沒有打算放過李氏王朝,也隨之追了上來,用拳腳刀劍給李芳遠上了幾堂印象深刻、終生難忘的軍事教學課。

    在這幾堂軍事教學課中,女真軍隊收穫到了二十四名男女以及兩匹戰馬的生命,六十九名男女,五十七匹駿馬,六十九頭牛的高昂學費。

    李氏王朝東北部鏡城等六座城池一片混亂,李芳遠迫不得已放棄了鏡城以北的大片土地,李氏王朝擴張東北疆域的計劃暫告失敗,可是幾十年之後發生的幾件事情,卻讓人難以置信: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李氏王朝國王李祹將慶源府移到了蘇多老,將在石幕的寧北鎮遷到了伯顏愁所,不久又遷到了阿木河(斡木河),設定會寧鎮。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李祹又在伯顏愁所境內的寧北鎮設定鍾城郡,命令寧北鎮鎮節使兼管郡事。

    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李祹在孔州設定慶興郡。

    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李祹又將慶源府和吉州以南,安邊以北地區的百姓強行遷到了多穩,並在多穩地區設定了穩城郡。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李祹又在石幕地區增設了富寧鎮。

    李祹之所以以前不敢瘋狂擴張東北疆域,那是因為他們太害怕建州衛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了,猛哥帖木兒讓他們吃的苦頭實在太多;李祹之所以後來又敢明目張膽、大張旗鼓地擴張東北疆域,那是因為他得到了可靠的訊息,猛哥帖木兒及其長子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十月被女真首領楊木答兀給斬殺了,如今的遼東女真各部落就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實力與資本阻止李氏王朝前進的步伐。

    「小心駛得萬年船」,李祹為了防止佔領區被女真人重新奪回,又召集數十萬民夫沿圖們江從會寧鎮的禿山煙臺起,直至慶源府訓戎鎮結束,修築了數百里長城和數十座城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朝長城」。不僅如此,李祹還從南部地區遷徙了大量人口到這六個城鎮,透過這些措施,李氏王朝對這一區域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拌菜用什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