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的小羊188
-
2 # 潤物無聲26101067
說這話的人,一是自己沒本事掙錢,二是懶,三呢也是為自己開脫。兒孫是有兒孫福,但這個福是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基礎上的福。當然,也有的是老子沒本事掙不到錢,兒子孫子創業掙下的,這樣的人家大部分是農村的老人。
-
3 # 芒果維生素
生活不只是努力上進這一種狀態
探討這個問題要反過來思考,父母一心只撲在孩子身上,一下班就督促孩子學習,一起床就督促孩子學習,一到週末就督促孩子學習。作為孩子你會怎麼想。
其實社會上很多悲劇,往往不是父母管得松,反而是父母要求太高,導致孩子壓力太大。
就像上面說的,古代孟母三遷,但又有幾個孩子能超越孟子呢。每個孩子不一樣,好嗎!
在一些人看來,那些守著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是不快樂的。那些風裡來,雨裡去的人是不快樂的。
其實還真不一定。他們幹完活,幾個老鄉在一起喝點。或者回家陪老婆孩子,順便刷刷抖音。你覺得他們不快樂?
在農村,幾個老太太悠閒聊著天,到了中午各自回家吃飯。你覺得這種生活沒意義?
本來工作就很累了,回家娛樂一下並沒有錯。一味工作,一味上進。反而會讓人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生活中除了學習,除了工作,還有什麼呢?
還有一個觀點要糾正一下,文學,哲學,藝術,本質上就是一種娛樂方式。對你賺錢的幫助不會很大。
從這一方面來說,爸媽在你學習的時候,自己享樂並沒有錯 。你的任務是學習,他們的任務是工作,這不矛盾。
所以你肯不肯學習,用不用心學習,在你,而不在你爸媽。兒孫自有兒孫福可以理解為,你的人生要靠你去爭取,別人替代不了。
做事情要有個限度但做事情都要有個度,超過了就不好了。比如孩子明明在學習,自己餓了,非叫孩子替你去買東西。比如明知道孩子學習要安靜,你還叫人來家聚會。比如孩子想買課外書,你卻不給,轉頭就給自己買了套化妝品。
這樣的父母,就是自私,把兒孫自有兒孫福掛在嘴邊就是藉口。
你下班了,想娛樂一下沒關係,也沒有錯。但前提是不要去打擾別人。
-
4 # 鹽河縴夫號子
兒女未自立之前,父母為養兒育女,不得不奮鬥,不得不辛苦,再奮再鬥,再辛再苦也要撫養後代到成年人,這是法律和道德雙標賦予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父母已經把兒女撫養大了,已經完成了法律和道德賦予的任務,已經操勞了大半生,如果有條件,晚年享樂一下未嘗不可。老有所樂,老有所福,晚輩應為之高興,為之歡呼。
現實是大部分父母不是″只顧自己享樂",而是如殘陽繼續發揮著餘熱;如蠟燭燃燒著自己,繼續照亮後人;如蠶吐絲做繭,繼續為後人作嫁;如老牛吃著草,繼續擠著牛奶血;如登天的梯,繼續讓後人踏肩攀行。這樣的例項枚不勝舉:
街坊老未退休工資每月4000元,牛年73了,今年又去了北京綠化,他完成了兒子的任務,還要為孫子而奮鬥。給兒子在市裡買了樓,娶了妻,成了家,立了業,還要攢錢給孫子在市裡買樓娶媳婦!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下圖這位老哥,牛年78歲,兒女們早已成家立業。但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他拾廢品的身影,10幾年如一日,早出晚歸,風來雨去。老哥不缺吃穿,還這般辛苦,還不是為了兒孫福嗎?
兒女如果是"啃爹族",便體會不到、觀察不到父母這護犢之心,良苦用心,無私奉獻,忘我行動;只瞅著父母手裡的錢財。這樣的兒女,靠″啃爹″過日子,缺乏自立擔當精神,如不改正,永遠是個沒出息的主。
兒孫只有兒孫福。這福啃不來,等不來,靠不來,要不來;要幸福的生活,只能靠兒女自己去努力,去奮鬥,去實現。當然,如果父母幫助你,扶持你,則更好;但兒女幸福的立足點必須建立在主觀努力之上。正如春晚小品表演,如果不是雞蛋,而是塊石頭,再適宜的溫度,你也孵不出小雞來,你永遠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還有的兒女埋怨父母給自己塑造了個醜陋模樣,是因先先天不足而缺乏競爭優勢,才造成難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奉勸如此兒女,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先天的缺陷。但前提你必須是個雞蛋,哪怕是個畸形蛋,只要內容質量沒問題,溫度適宜也能孵出小雞來。如果生下來就是個傻蛋和低能兒,與石頭無疑,這另當別論。將是父母一輩子的業,只有"啃爹"一門。這樣的主,"啃爹"到老死,爹也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
5 # 曹存寧
中國傳統老照顧少使少的安心工作,少的也要孝道。啃老或一味顧少都超過紅線,都要有理有利有節,和諧相處才會最最佳化。
回覆列表
我本人很反感這樣的父母,他們是不負責任的人。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說一個老家真實的事例。老家有一對50後夫妻,他們都是殘疾人。男的瞎了一隻眼睛,女的斷了一個手臂。幸好男的是小學校長,女的在小學開小賣部。他們育有一雙兒女,姐姐75年的,弟弟77年的。他們小學時在自己父親學校讀書,母親對他們管教很嚴。嚴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她母親說一不二,沒有照章執行就會被鞭打。據說有一次弟弟在做完作業後私自下河游泳,結果回來後被媽媽吊在梯子上用皮帶抽。姐姐初中畢業後聽從母親意見考上武穴師範,臨近畢業時她母親去學校活動幫她搞到一個保送指標,直接去了華中師範大學讀本科。四年本科畢業後又在母親活動下去了北京某武警學校讀研,研究生畢業後順利去了武漢某高校當老師,如今都是教授了。雖然說她本人也是勤奮好學的,但是沒有她媽媽的一路護航她現在可能也只是小學老師。
再說弟弟,弟弟當年初中畢業考黃高差了2分,上我們縣一中是學校熱烈歡迎的。但是他媽媽竟然跑去黃高找關係,據說花了好幾千元才得以進黃高上學。整個高中期間,除了寒暑假弟弟很少回來,一般都是他媽媽去學校看他。弟弟高中畢業考上了南開大學,本科畢業後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也算是圓了他媽媽要他上清華大學的夢。碩士畢業後去了南京工作,如今據說身家千萬自家開有公司。
一對殘疾人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兒女,周邊的人很是羨慕。很多人上他家求教經驗,也因此他們接受小孩在她家上培優。說是培優,其實就是放學後統一去他家做作業。奇怪的是在家再調皮搗蛋的孩子到了她那裡都很乖巧,她的培優班從原來的每天放學後延伸到星期六日甚至寒暑假。
2000年前後她的培優班就辦得名聲在外,如今他們都是快70歲了,也不知是否培優班還在。但是他們的晚年生活肯定是很安逸的,因為早在十幾年前,他們縣城買了臨街地皮蓋了三間四層樓房。據說老家的房子也拆遷賠了地皮和房款。
你們能說她和孩子們的成功不是她的功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