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戶外視界

    羅布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儘管其早已乾涸,但因為眾說紛紜的原因,使得這個原本普通的湖泊一直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那在這個地方,究竟發生過什麼?

    一、奇怪的形狀: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衛星所傳回的照片顯示,從空中俯瞰下去,羅布泊的外形輪廓,竟然酷似人的耳朵,不但有耳孔、耳輪,甚至連耳垂也沒拉下。

    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於自然界中洪水穿過沙漠時,裹挾著大量的泥沙,不斷的衝擊、侵蝕原有的湖盆,由於水流方向變化,形成了一條條的環狀地帶,加之沉積物中的鹽殼以氯化物為主,鹽分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自然形成了一些反射效果極佳的晶狀物質,在衛星拍攝時,就顯現除了一道一道顏色深淺不一的形似“耳朵”的輪廓線。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認為自然界的力量,何以如此“巧合”的完成這等鬼斧神工之作,到底是自然的原因,亦或者說是“人為”的作用,對此,科學家們也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二、歷史的記載:

    早在先秦時期的著作《山海經》中,就有對羅布泊的記載,當時稱其為“幼澤”,後來北魏酈道元所作《水經注》中,就開始描述羅布泊當地“少禽多鬼怪”,再後來,在《大唐西域記》中,就已經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有人甚至被活生生的渴死,但在身邊幾步之遙就是甘泉,著實讓人不解。

    此外,在位於羅布泊以西偏北岸邊,距孔雀河南岸七公里處,埋藏著一座甚至可以說稱得上是“傳說”的古國:Murano。這座在各種古籍文獻中都有記載的繁華富庶之國、這座在當時威名遐邇的絲路重鎮,卻在公元四世紀前後神秘“消失”,歷經滄桑鉅變,只為後人留下一片廢墟。當時的Murano古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和與之息息相關的羅布泊又有什麼關係?

    三、無解的失蹤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今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過了九年之後,也就是1958年卻奇怪的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的殘骸,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頗為費解的是,迪化(今烏魯木齊)在鄯善縣的西北方向,而墜機地點,也就是羅布泊的東部基本位於鄯善縣的正南方向,為何一架本應飛往西北方向的飛機,卻南轅北轍的向南面飛行並墜毀在了羅布泊這個地方?

    1950年,解放軍某剿匪部隊的一名戰士失蹤,熟料在30餘年後,有一支地質勘探隊在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發現地點竟然離當時的出事地點達百公里之遙。

    1990年,哈密有7個人乘汽車前往羅布泊去找尋水晶礦,結果卻音信全無。在兩年之後,有人發現了其中三人的蹤跡,不幸的是三人早已遇難。當時的汽車被停在了距離死者三十公里處,而其他人四個人至今下落不明。

    1995年,在米蘭農場有三名職工人乘坐一輛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後失蹤。再後來,人們在距Murano古城十七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其中倆人的屍體,死因不明,而另外一人卻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飲用水、汽油等都不缺。

    在諸多離奇的失蹤事件中,最為著名或者說是最能為眾人所牽掛的當屬轟動一時的科學家彭加木失蹤一事,

    1.彭加木的身份背景

    彭加木是一位生物化學方面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後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後志願赴新疆工作,曾負責組裝了中國第一臺高分辨電子顯微鏡,並用這臺顯微鏡找到400多種動植物病毒,填補了我們國家在這個研究領域的空白,為中國的植物病毒研究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2.彭加木的研究動機

    儘管彭加木專注於研究動植物病毒領域,但翻看一下他們第一次進入羅布泊的理由,竟然是猜測在羅布泊中可能有重水等重要資源,併為此主動請纓,要求進入尋找。一位植物病毒學家,為何會如此的熱衷於跨界研究原本應該屬於地質學家或者說是核物理學家關注的領域?第二次,是因為要與日本共同組成《絲綢之路》攝製組,彭加木作為顧問受聘進入,在此權且按下不表。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入羅布泊,彭加木則是以隊長的身份,率領著一支十一個人組成的科考小隊,去湖盆中採集土壤和生物標本。這裡有必要對這十一人的小隊成員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隊長彭加木,生化學家;副隊長,汪文先,水文學家;沈冠冕,植物學家;馬仁文,化學家;閆紅建,化學家;谷景和,動物學家;包繼才,司機;陳大化,司機;王萬軒,司機;陳百錄,行政總管,軍人;蕭萬能,聯絡員,負責透過電臺與外界溝通你那個,軍人。很明顯,在這裡面,主要成員的研究領域無外乎是動植物生物化學方面,試想一下,在那個寸草不生的荒漠,有何動物、植物或者是生物能夠值得如此興師動眾的讓這麼一群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去探險?

    3.彭加木去哪了

    1980年6月16日下午2時,考察隊來到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但此時,車上所帶的汽油和水都幾乎耗盡,按計劃,考察隊還應繼續前進約400公里的路程才能夠到達補給點。在考察隊就近尋找水源無果後,於當晚開會決定向當地駐軍發電報求援。6月17日上午9時,部隊回電同意給予援助物資,並要求提供營地座標。但就在滿以為可以原地等待救援部隊到來的時候,司機王萬軒去車裡取衣服,卻在一本原本由隊長彭加木親自保管、隨身攜帶的地圖冊裡,意外的發現一張紙條,看後他不由大吃一驚:“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 17/6 10:30”這是一個很讓人費解或者說是疑惑的舉動,首先,儘管考慮到部隊救援需花費的代價或資金較高,如果說出於為國家節約資金的角度考慮,在沒有電告部隊求援前,所做出的自救行動是完全合理的,但明明在已經電告部隊需要救援、或者說在已經得到部隊同意救援的回覆的情況下,竟然沒有按常理原地待命,還執拗的出去找尋水源,這就顯然很不合理;再者,彭加木也知道,考察隊周邊的地方已經被他們搜尋過,並沒有水源的痕跡,因此,如果他要找,一定會去離考察隊現有位置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去尋找,要知道在茫茫大漠之中,莫說走出去幾公里,就是走出去幾百步,也很有可能迷失方向,況且彭加木還是隻身一人外出,作為一個曾經兩次進入過羅布泊的考察隊隊長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危險,為何他仍然堅持這麼做,難道在他的身上另有隱情,亦或者說在他看來,孤身一人才是最安全的?

    儘管後來歷經四次大規模的搜尋,尤其是第四次搜尋,動用了1029人次,累計搜尋1011平方公里的土地,前後歷時近41天,卻仍然是一無所獲。

    也許這些,都將成為歷史之謎,永遠長眠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鵝和豆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