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都屬於稀有合金性金屬,具有較穩定的化學性質,不容易變質,能長久保持其外部形狀,不易變形,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同時佩戴在人體身上還不容易因摩擦而引起皮膚髮生感染和病變,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就開始用它們來打製首飾,直接佩戴在身體上。社會上也有關於佩戴金銀首飾可以避邪、鎮靜等功效的傳說。
至於佩戴金銀首飾的直接壞處,還沒有聽說,間接壞處到是不少。如南慶風所言“可能會碰到打劫的”,除此之外有:1、佩戴昂貴的金銀首飾可能造成家庭收入分配不均衡,致使經濟負擔過重,生活拮据,引發家庭矛盾;2、由於金銀首飾價格偏高,一旦丟失會引發心理不平衡,過度傷心;3、就是人們俗話說的黃金本事無情物,害盡天下兒女心。
#####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比重為17。4,摩氏硬度為2。5。黃金首飾從其含金量上可分為純金和K金兩類。純金首飾的含金量在99%以上,最高可達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稱。
K金首飾是在其黃金材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屬(如銀、銅金屬)製造而成的首飾,又稱為“開金”、“成色金”。由於其它金屬的加入量有多有少,便形成了K金首飾的不同K數。K數的大小與含金量如下: 24K,99%以上;22K,91。7%;21K,87。5%;18K,75%;14K,58。
5%;12K,50%;10K,41。66%;9K,37。5% 8K,33。34% 6K,25% 在黃金首飾中,純金首飾質地較軟,牙咬有印,容易彎折,色澤金黃、純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覺。K金首飾質地稍硬,牙咬無印,色澤是黃中帶白,並依K數的減小,白色漸增,黃色漸淺。
K金首飾的手感不如純金首飾沉重。此外,無論是純金還是K金首飾上都帶有印籤。黃金首飾上的印籤,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質地。標明含金量時,用“99”字或“24K”字樣的表明是純金首飾,K金首飾依含金量不同,標明著相應的K數,如標著“18K”的K金首飾,其含金量為75%。
此外,首飾上還有標誌著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地印籤。真的黃金首飾,印籤標準、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別標識。 易與黃金首飾相混淆的首飾種類較多,有的是鍍金首飾,有的是包金首飾,有的是銅質首飾,還有的是銅合金首飾。下面就其種種簡要說明一下: 鍍金首飾是在其它的金屬首飾表面用電鍍法鍍上一層金色,顏色與真金首飾相仿,金黃光亮,新時較難辯認。
但鍍金首飾手感較輕飄,質地較硬,牙咬無印,用久易褪色。有的電鍍不好的鍍金首飾,顏色不是發紅就是發白,或者發花。 色金首飾是指在其它金屬表面包上24K或22K的金箔,如金箔的K數太低,其柔軟性較差。包金首飾的外觀與真黃金首飾相似,金光閃閃,又不易褪色,使人真假難辯。
但仔細觀察首飾的凹陷處、夾角處、背後等,可以發現有金箔凹凸不平,有翹邊起皮的現象。如首飾上有斷裂接頭,可從此看到金屬材料的斷面是外黃裡白。此外,包金首飾的手感也較輕,質地較純金首飾硬,牙咬無印,不易彎曲,久戴金箔易起皮脫落。 銅質首飾色為黃中帶紅,發假,光澤較暗,質地較軟,重量輕飄。
銅合金首飾(銅錫合金),顏色發白,質硬質輕,久戴掉色,會使皮膚髮黑。 無論是鍍金首飾、包金首飾、還是銅首飾、亞金首飾,一般不帶類似黃金首飾的印籤。或所帶印籤不同於黃金首飾,如有的首飾刻有英文字母“GK”,其含義是“鍍金”。或者印簽字跡模糊不清,歪歪斜斜,消費者應透過辨認首飾上是否有印籤、印籤是否符合上述規定、印籤是否清晰等方面內容,以判別黃金首飾真偽。
黃金首飾的鑑定方法很多,中國民間總結了一套簡便方法,其口訣是:看色澤、掂重量、聽音韻、折硬度、石上磨、對比牌、用酸點、定成色。前四句靠目力,憑感覺;後四句則需藉助工具和試劑。 一、看色澤 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
即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成色在70%左右;黃色略帶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若對久藏初出的首飾來說,則有“銅變綠,銀變黑,金子永遠不變色”的說法。 二、看密度 黃金的密度是19。
32克/立方厘米,比同體積的銀、鉛、錫重一倍左右。可用公式:一定黃金首飾的質量(克)比上一定黃金首飾的體積(立方厘米)等於密度。求出所測黃金首飾的密度,密度為19。32克/立方厘米左右則為純金或較純金,否則即為非純金或成色差的黃金(此法對首飾無任何破壞性)。
三、折硬度 黃金具有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點,能壓成厚度12.7微米的薄片。成色高時,用大頭針或指甲刻劃均可留下痕跡。97%以上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後,彎折處出現皺紋,也叫魚鱗紋;95%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感覺硬,魚鱗紋不明顯;90%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很硬,沒有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即斷;如為生金製作,彎即斷,斷面有明顯的砂粒狀。
用此法時應考慮到首飾的寬窄與薄厚,厚的、寬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軟些。 四、聽音韻、看彈性 成色高的黃金首飾受敲擊或往硬地拋擲時,發出“噗嗒、噗嗒”的沉悶低聲,且無音韻、無彈力,K金有音韻、有聲、有彈力,彈力越大、音韻越尖越長者,成色越差。 五、用試金石鑑定成色 利用金對牌(已確定成色的金牌)和被試首飾在試金石上磨道,透過對比顏色,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此法應在自然光和日光燈下進行,不能在直射的太Sunny線和白熾燈下進行。 六、用酸點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鑑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
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說帶首飾對人體有好處,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其實只是一種裝飾物品而已。手飾按照人們的習慣表達了一種意思,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另外讓人們顯得美麗,變得更自信。而銀飾品更為老人所喜愛,因為漂亮,價亷,在民間廣為流傳,老人配戴它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美好回憶。
但銀質地軟,易變形,易變黑,所以,現在可已買一種銀質地,外表鍍了一層白金的首飾最好,白金更是漂亮,華貴,不易變色,價格又不是太高,又符合老人的要求多好啊,讓我們的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
金銀都屬於稀有合金性金屬,具有較穩定的化學性質,不容易變質,能長久保持其外部形狀,不易變形,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同時佩戴在人體身上還不容易因摩擦而引起皮膚髮生感染和病變,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就開始用它們來打製首飾,直接佩戴在身體上。社會上也有關於佩戴金銀首飾可以避邪、鎮靜等功效的傳說。
至於佩戴金銀首飾的直接壞處,還沒有聽說,間接壞處到是不少。如南慶風所言“可能會碰到打劫的”,除此之外有:1、佩戴昂貴的金銀首飾可能造成家庭收入分配不均衡,致使經濟負擔過重,生活拮据,引發家庭矛盾;2、由於金銀首飾價格偏高,一旦丟失會引發心理不平衡,過度傷心;3、就是人們俗話說的黃金本事無情物,害盡天下兒女心。
#####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比重為17。4,摩氏硬度為2。5。黃金首飾從其含金量上可分為純金和K金兩類。純金首飾的含金量在99%以上,最高可達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稱。
K金首飾是在其黃金材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屬(如銀、銅金屬)製造而成的首飾,又稱為“開金”、“成色金”。由於其它金屬的加入量有多有少,便形成了K金首飾的不同K數。K數的大小與含金量如下: 24K,99%以上;22K,91。7%;21K,87。5%;18K,75%;14K,58。
5%;12K,50%;10K,41。66%;9K,37。5% 8K,33。34% 6K,25% 在黃金首飾中,純金首飾質地較軟,牙咬有印,容易彎折,色澤金黃、純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覺。K金首飾質地稍硬,牙咬無印,色澤是黃中帶白,並依K數的減小,白色漸增,黃色漸淺。
K金首飾的手感不如純金首飾沉重。此外,無論是純金還是K金首飾上都帶有印籤。黃金首飾上的印籤,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質地。標明含金量時,用“99”字或“24K”字樣的表明是純金首飾,K金首飾依含金量不同,標明著相應的K數,如標著“18K”的K金首飾,其含金量為75%。
此外,首飾上還有標誌著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地印籤。真的黃金首飾,印籤標準、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別標識。 易與黃金首飾相混淆的首飾種類較多,有的是鍍金首飾,有的是包金首飾,有的是銅質首飾,還有的是銅合金首飾。下面就其種種簡要說明一下: 鍍金首飾是在其它的金屬首飾表面用電鍍法鍍上一層金色,顏色與真金首飾相仿,金黃光亮,新時較難辯認。
但鍍金首飾手感較輕飄,質地較硬,牙咬無印,用久易褪色。有的電鍍不好的鍍金首飾,顏色不是發紅就是發白,或者發花。 色金首飾是指在其它金屬表面包上24K或22K的金箔,如金箔的K數太低,其柔軟性較差。包金首飾的外觀與真黃金首飾相似,金光閃閃,又不易褪色,使人真假難辯。
但仔細觀察首飾的凹陷處、夾角處、背後等,可以發現有金箔凹凸不平,有翹邊起皮的現象。如首飾上有斷裂接頭,可從此看到金屬材料的斷面是外黃裡白。此外,包金首飾的手感也較輕,質地較純金首飾硬,牙咬無印,不易彎曲,久戴金箔易起皮脫落。 銅質首飾色為黃中帶紅,發假,光澤較暗,質地較軟,重量輕飄。
銅合金首飾(銅錫合金),顏色發白,質硬質輕,久戴掉色,會使皮膚髮黑。 無論是鍍金首飾、包金首飾、還是銅首飾、亞金首飾,一般不帶類似黃金首飾的印籤。或所帶印籤不同於黃金首飾,如有的首飾刻有英文字母“GK”,其含義是“鍍金”。或者印簽字跡模糊不清,歪歪斜斜,消費者應透過辨認首飾上是否有印籤、印籤是否符合上述規定、印籤是否清晰等方面內容,以判別黃金首飾真偽。
黃金首飾的鑑定方法很多,中國民間總結了一套簡便方法,其口訣是:看色澤、掂重量、聽音韻、折硬度、石上磨、對比牌、用酸點、定成色。前四句靠目力,憑感覺;後四句則需藉助工具和試劑。 一、看色澤 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
即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成色在70%左右;黃色略帶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若對久藏初出的首飾來說,則有“銅變綠,銀變黑,金子永遠不變色”的說法。 二、看密度 黃金的密度是19。
32克/立方厘米,比同體積的銀、鉛、錫重一倍左右。可用公式:一定黃金首飾的質量(克)比上一定黃金首飾的體積(立方厘米)等於密度。求出所測黃金首飾的密度,密度為19。32克/立方厘米左右則為純金或較純金,否則即為非純金或成色差的黃金(此法對首飾無任何破壞性)。
三、折硬度 黃金具有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點,能壓成厚度12.7微米的薄片。成色高時,用大頭針或指甲刻劃均可留下痕跡。97%以上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後,彎折處出現皺紋,也叫魚鱗紋;95%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感覺硬,魚鱗紋不明顯;90%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很硬,沒有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即斷;如為生金製作,彎即斷,斷面有明顯的砂粒狀。
用此法時應考慮到首飾的寬窄與薄厚,厚的、寬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軟些。 四、聽音韻、看彈性 成色高的黃金首飾受敲擊或往硬地拋擲時,發出“噗嗒、噗嗒”的沉悶低聲,且無音韻、無彈力,K金有音韻、有聲、有彈力,彈力越大、音韻越尖越長者,成色越差。 五、用試金石鑑定成色 利用金對牌(已確定成色的金牌)和被試首飾在試金石上磨道,透過對比顏色,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此法應在自然光和日光燈下進行,不能在直射的太Sunny線和白熾燈下進行。 六、用酸點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鑑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
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說帶首飾對人體有好處,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其實只是一種裝飾物品而已。手飾按照人們的習慣表達了一種意思,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另外讓人們顯得美麗,變得更自信。而銀飾品更為老人所喜愛,因為漂亮,價亷,在民間廣為流傳,老人配戴它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美好回憶。
但銀質地軟,易變形,易變黑,所以,現在可已買一種銀質地,外表鍍了一層白金的首飾最好,白金更是漂亮,華貴,不易變色,價格又不是太高,又符合老人的要求多好啊,讓我們的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