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312923180

    如果你看過《甄嬛傳》,一定還記得甄嬛跳的那段驚鴻舞吧。沈眉莊撫琴,果郡王以玉笛“長相守”相和,在安陵容的淺吟低唱下,甄嬛水袖輕抖,“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lù)波”——此時是四人在皇宮裡最燦爛的時刻。

    這段《驚鴻舞》的歌詞不是今人寫的,它出自建安詩人曹植的《洛神賦》。

    洛水,是黃河下游南岸的一條支流,它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這裡流傳著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周易》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上古伏羲稱王,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上,伏羲根據河圖推演出“八卦”;又相傳,大禹治水時,有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幫助大禹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

    在漢民族神話中,洛神是伏羲的女兒,名叫“宓(fú)妃”。很不幸,她渡河時溺死於洛水,死後便成了掌管洛水的神。

    黃初三年,(黃初,魏文帝曹丕的年號)三十一歲的曹植被徙封“鄄城王”(鄄juàn城,隸屬今山東菏澤)。朝覲京師回鄄城途中經過洛水時,日色西斜,車馬也睏倦了,曹植吩咐從人餵馬卸車,他在岸邊漫步遊蕩。滿岸杜衡和芝草長得茂盛,這時騁目遠望,只見洛川之水浩渺無邊,呼嘯地卷著蒸騰而上的水霧向遠處奔流而去,對岸彷彿變得更縹緲、更遙遠了。

    “睹一麗人,於巖之畔”,神情恍惚間,曹植看到一個絕妙佳人立在山岩旁:“你看見那個女子了嗎?那是什麼人,這麼豔麗脫俗?”

    這個美麗的女子當然是曹植的想象,在《洛神賦》中,他假意問自己的車伕,又借車伕的口回答道:“聽說洛水之神名叫‘宓妃’,您看到的那個女子難道就是她嗎?講講她長什麼樣子吧,臣很想聽聽。”

    曹植說,這個美麗的女子啊,“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賦》裡,宓妃既像流水一般柔美嫻靜,又有女神的超凡脫俗,她在水波上緩緩而行,長長的羅裙裙襬拂過水麵,濺起一陣清塵;她雙目顧盼流轉、容顏光潔潤澤,話還未出口就已氣香如蘭;她華容婀娜,讓人忘餐。(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從古至今,曹植筆下的洛神是最美的。她不像屈原的洛神那麼高傲無禮,也不像李商隱的宓妃那樣世俗多情。她靜靜地站在洛水之湄,嫻靜動人,可望不可即,孤單又燦爛。

    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屈原《離騷》)

    賈氏窺簾韓椽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隱《無題》)

    有人說,《洛神賦》是對宋玉《神女賦》的模仿,曹植純粹是為了讚美洛水的女神而寫,因為《洛神賦》開篇說,“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也有人說,《洛神賦》本來叫《感甄賦》,是懷念魏明帝曹睿生母、曹丕之妾甄氏而作,曹植對甄氏懷有不一般的情愫,後來曹睿即位後覺得不雅,就改名為《洛神賦》。尤其是曹植和甄氏的“八卦”,經過歷代文人加工更是傳得繪聲繪色。

    那麼,曹植的“洛神”真的是甄氏嗎?

    大家記得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曹植頂著兄弟的猜忌和巨大的壓力,在七步之內寫出了一首動情感人的傳世詩,難怪連心高氣傲的大才子謝靈運也甘心情願地屈居他的文才之下。(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後人於是用“才高八斗”來形容人非常有才。)

    曹植從小就十分聰慧,十幾歲就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曾經他是曹操十分中意的繼承人。可是,在與曹丕爭奪世子的鬥爭中,曹植自由放任的性格引起曹操的震怒,傳說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在曹操外出期間,他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車馬,擅開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觸動了曹操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登基為魏文帝。文帝即位後,命令諸兄弟各回封地,不許私下交通,並馬上殺了曹植的羽翼楊修、丁儀、丁廙。黃初四年,曹丕和曹植的同母兄弟、任城王曹彰來鄴城朝見文帝后在官邸暴亡,年僅三十五歲。

    文帝對胞弟曹植一直非常不放心,迫於生母卞氏的壓力不好直接動手,只得把曹植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曹植先被為封為安鄉侯(今河北晉州),後又被徙封鄄城王,他從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儲君人選變成漂泊無依、時時刻刻被人監視的“喪家犬”。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曹植還會寫一篇賦向嫂子赤裸裸地示愛,公開同對他百般猜忌的哥哥叫板嗎?可能性很小。

    文帝可能沒想到,曹植其實無意於“帝位”。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說:“彰至,謂臨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曹操曾和袁紹爭奪天下,袁紹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了爭權奪位自相殘殺被曹操滅掉,從小就跟隨曹操左右的曹植深知手足相殘的危害和殘酷。然而,沒有“帝王之志”不代表沒有經世治國的理想。曹植十五歲開始隨曹操四處征戰,一次西征軍來到漢都洛陽,昔日繁華的洛陽城到處野草叢生,百姓在亂戰中東躲西藏,不是戰死就是餓死,帝都狼煙四起,戰爭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

    曹植說自己“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他要輔佐文帝結束混亂的戰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文帝死後,他給明帝曹睿上書請求任用,渴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也從來都得不到答覆。

    “至少沒被殺掉,逍遙自在地做鄄城的‘王’有什麼不好?”

    洛神越北沚、過南岡,朱唇微啟輕訴衷腸。可惜人神有別,兩個孤獨的靈魂在洛水兩岸給對方留下了驚鴻一瞥,最後還是無奈地分開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那個孤單的女神和捐軀赴國難的理想離曹植越來越遠,可是它們在他的心裡孕育出的光芒在後來的近兩千年裡卻變得越來越燦爛。

    “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洛水一別,曹植和洛神再也沒有相見。三十八歲時,曹植被自己的侄子、魏明帝曹睿徒封東阿,他開始潛心研讀佛經,“登魚山,臨東阿,謂然有終焉之心”。四十一歲,曹植改封陳王;當年11月,他在憂鬱中病逝,遵照他的遺願,家人把他葬在東阿魚山,後人稱他為“陳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觀法師解釋楞嚴神咒怎樣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