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望君山人
-
2 # 梅珊
肯定是進化了。
唐詩主要是絕句和律詩,句式較整齊。多為文士官官所作,多反映國計民生大事。宋詞、元曲句式有較大變化,長短句混用,篇幅也長短齊出。。內容逐漸向民間尤其是底層民眾轉移。
-
3 # 創意匯文化傳播
文學上的事兒,根本就沒有進步和退步一說。這玩意兒不是文物,越古老越好;也不是科技,越發展越牛。
就比如說《詩經》吧,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夠古老了吧?裡面的很多詩,比如說“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我也講不出好在哪裡。但也不能說不好,如果放在那個時代來看,當然有優秀之處。
文學相關的東西吧,都是一代一代文學人,在用自己的力量逐漸開拓了文學的型別和圈子。
如果古代文學最早是這樣的:
那麼一個優秀的文學家是這樣的:
看,他拓展了文學的高度與寬度。但最裡面藍色的古人們所創造的燦爛文明,是不能抹滅和拿掉的。只要進入這個圈層,都是文學世界的一部分。當然,很多人的所謂創作,還依然在圈外。
感謝每一個文學人對文學世界的付出。
-
4 # 醉裡逃禪
肯定是進化了,唐詩把漢朝以來的古詩發展成律詩,在格律上是進步,使詩歌的韻律更美了,但是宋明清又把格律詩僵化了,現代更是僵化,結果意境搞沒了。宋詞打破了這種僵化,向著活潑的方向發展,元曲則向著更自由的方向發展,但是由於元曲過於俗化,反倒不如詞受歡迎。
-
5 # 徐參海闊天空
我看,既不是進化了,也不是退化了,是變化了,發展了。
唐詩也好,宋詞也好,元曲也好,都是文字藝術的一種形式。在文字藝術的長流中,在唐詩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宋詞,而在唐詩和宋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元曲,這只是藝術形式上的發展變化增加,但文字藝術的宗旨、特質沒有變,也就是說,文載道詩言志沒有變。
從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既然它們的宗旨、特質都沒有變,何來“進化”“退化”之說?
-
6 # 遊風尋塵
按遞弱代償原理,一切東西都是在慢慢退化的,不過詩詞退化的快了一些。可能是我們的詩人吃的太飽了、太幸福了吧。人只有過的悽慘、吃不飽飯才能開始思考。吃飽了就好鬥,揣著手看熱鬧。。退化、死亡、出生。我的觀點不一定對
-
7 # 大悔憶智冰
是的,文學藝術是在退化,因為人類的感性在不斷減弱,理性在不斷加重。
而羅丹說,“藝術即情感”。
中國最早的詩歌是《詩經》。
埃茲拉.龐德說,“華人的道德,是基於審美的道德”,“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埃茲拉.龐德何許人?
他是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略特、海明威、劉易斯的偶像和精神導師。
為埃茲拉.龐德所五體投地的、帶露的樹枝一樣水靈靈的《詩經》,永遠不再來!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最輝煌的只是小說。人類從天真爛漫的嬰孩已經長成為日益世故的成人,到今天,文學邊緣化。
有人試圖從頭來過,寫些率真的從感覺裡直接出來的詩,如餘秀華,如賈淺淺,很多人於是圍著罵。
我要告訴那些人,詩歌,真不是理性的產物,感情和直覺,支撐著詩歌。相對而言,西方歪果仁比較功利、注重邏輯、十分科學,所以要寫出超脫物質世界的詩歌,比華人要難。
-
8 # 南若柔
享受什麼事都不做,它很簡單,但是看起來很困難,而它之所以看起來很困難是因為你,否則它是簡單的。找一些時間去練習什麼事都不做。每當你可以找到一些時間,只要將眼睛閉起來,什麼事都不做,不久你就會嚐到那個沒有味道的,不久你就會進入一種不同的存在,耶穌、克里虛納、和老子就住在那裡。
-
9 # 鳳兮空靈
律詩有種種嚴格規矩,但因為律詩又太有名了,所以,模仿寫律詩的人很多。只是,許多人因為不懂律詩的這些規矩,所以釋出的冠予五律七律標題的一些詩,確實不合律詩的種種嚴格規矩。對於這種情況,不少人非常較真,總要在別人帖子下評論或指責不合規矩,其中,指責最多的是不合平仄,似乎只要不合平仄,就是大逆不道。
個人認為,律詩之所以歷代受到追捧,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它有嚴格的平仄,而是因為它講究對仗整齊,讓人覺得舒服。對仗,才是律詩的精髓。
至於平仄,古今語音已經不同,許多字平仄已經變化,如果按今天的平仄來判定,許多優秀的律詩已經不合平仄了,但是,仍然不影響我們喜歡閱讀和喜歡朗誦古代這些不合平仄的律詩。而且,這些律詩,人們或用方言朗誦,或用普通話朗誦,朗誦時都不會因為平仄問題而糾結。所以,在當今,再死摳平仄,就是抱殘守缺。
回到題主所問,古往今來,所有時代,都一直有今不如昔的觀點。從詩經到唐律,從唐律到宋詞,從宋詞到元曲,從元曲到白話新詩,不能用進步和退步來打標籤。各種詩歌形式,都有自己擅長表達的範圍。詩經、樂府、唐律、宋詞、元曲、白話新詩,出現這樣多不同形式的載體,這不是退步,這是表現手法豐富化,這是進步,不是退步。只有抱殘守缺者,才會認為這是退步。
再說當今許多新詩,遭到痛批,實際,是大家誤會了新詩界。
我認為,新詩,實際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經典類(或傳統類)。這是五四以來已經被人們認可了的那類新詩。比如徐志摩的,卞之琳的,郭小川的,汪國真的,就是這類。
第二類:疑問類(或新潮類)。以朦朧詩或意識流為代表的這一類詩歌。這類詩部分文學愛好者已經逐漸認可。社會上對這類詩歌譭譽參半。比如海子、顧城等人的詩歌,就是這類。
第三類:探索類。這是新詩界在探索突破和創新過程中產生的這類新詩。比如口語詩,等等。因為是探索,所以失敗的機率差不多是99.9999%。目前大眾最無法接受的,就是這類詩歌。但是,沒有探索,就沒有發展。這個社會,如果不能容忍探索的失敗,還能發展嗎?
-
10 # 立志成蟲
詩,詞,曲這三種藝術表現方式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只說唐詩,難道唐朝人只寫詩就沒人寫詞寫曲了嗎?詩歌的巔峰時代在唐朝,所以“唐詩”知名度遠高於其他朝代,宋詞元曲也是這樣,詞的巔峰在宋朝,曲的巔峰在元朝,還有元雜劇。文學藝術表現的手法形式異彩紛呈,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形式達到巔峰和達不到巔峰,根本不存在進化和退化的說法
回覆列表
說不上進化,亦不是退化,只是適應時代審美而已。任何藝術形式都要適應時代。古詩太規整,於是有詞(長短句)。詞太文,於是有曲(通俗)。古詩詞曲有格律限制,於是有人移植外國新詩,於今已百年……無論如何變化,藝術境界等基本要素並無改變。只可惜人們不諳此道,有的食古不化,死摳格律;有的扔掉優秀傳統,味同嚼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