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在這個把美逐漸放大並且使其多樣化的時代,各位愛美的女孩和帥氣的男子們都清楚的知道髮型的重要性!我們透過髮型展現著自己的個性,有時也透過髮型的改變來表達著自己隨時代審美的變化,那麼古代的女子和男子們又是如何看待頭髮的呢?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人的觀念中,無論是頭髮還是鬍子,都是屬於自己的身體的,而生命來之於父母,如果把頭髮或者鬍鬚剃了,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頭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長,這就象徵著生命的旺盛,延續不息,因此在一些時期,人們除了出生時剃胎毛,一生中都不會再剪頭髮,除非是受到刑罰!

    這觀念顯然沒有延傳到現在,並與現在形成了極大的對比,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是隨心情來"處置"自己的頭髮了,想剪就剪,想燙就燙,想染就染,但也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少女變大媽,畢竟如今大家都在追求做自己,可能這也是審美的改變與觀念的轉變吧,

    古人對於頭髮的重視可能比我們想象的程度還要深,甚至讓我們難以想象!據說在一次行軍作戰時,曹操對士兵們下過一條令,那就是:凡踐踏青苗者斬!可誰也沒想到隊伍在前進中,一隻鳥從麥田中飛出,把曹操的戰馬嚇得跑到了麥田裡,踩踏了青苗曹操本想拔劍自刎,但卻被左右攔下,最後,他以自己的一縷頭髮來代替自己的頭顱!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見,論當時頭髮的重要性,那可是和命同等啊。

    既然頭髮那麼重要,那麼各個時期對於髮型的要求又是怎樣的呢?在各種熱播的古裝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們無論男女,長長的頭髮都有各種各樣的盤法,但其實一些影視劇中為了演員們的樣貌的呈現效果,髮型可能會與相應歷史背景下的人物髮型不完全相符。

    在古代,女子們一般都是把頭髮盤起來,不被允許披頭散髮。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後,連宮中女子的妝容也要統一,必須化桃花妝,梳神仙髻,男子就是中分的束髮,現在我們到西安看秦兵馬俑也能看到這樣的髮型。

    漢朝也流行平髻,有百合髻,盤桓髻,墜馬髻等等,其中墜馬髻較受歡迎,它的名字由來也比較有趣,據說是因為女子從馬上摔下來時,頭型變得不對稱,這樣的樣子顯示出了女子的嬌小柔弱,因此被貼切的稱為墜馬髻。同時,各種髮型的出現帶來了各種髮飾品的製作,也是古時經濟上發展的一種體現。那時男子髮型沒有多少變化,只是當時的一些文人們喜歡戴頭巾。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由北南遷,很多慰勞軍隊將士們的軍妓流入了民間,她們對待容貌的要求極高,因此在髮飾品的選擇上也很奢侈,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唐朝時期,髮型的改變可以說是順應了不同時期的社會變化。我們都知道唐朝前後經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到最後的衰落。而在初期,女子流行梳倭墜髻,望仙髻,總體都是向上梳,體現積極向上的態度。到了中期,社會一片繁榮景象,女子們就改為平梳,看上去很霸氣高貴。而到了最後國家衰亡的時期,女子們的髮型彷彿與社會一樣,開始下梳,變得沒有生氣。

    宋代,女子們以梳高髻為主流,與以往不同的是假髻的出現,也就是在自己的頭上添加了他人的頭髮,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假髮。與此同時,製造和銷售假髻的商鋪也就運營而生了。

    明朝時期的髮式雖然種類上比不過之前所提及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在老版的《紅樓夢》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比如黛玉的桃花髻,還有府中丫鬟的雙丫髻,垂掛髻。

    清朝初期,國家並不是很富裕,那時候孝莊太后提倡大家節儉,帶頭梳梳小把頭,把那些昂貴的配飾換為鮮花。中期,宮中后妃們喜歡梳佩戴有珍珠的兩把頭。而被我們所熟知的《還珠格格》中的髮型和佩戴當時是在後期才流行的,劇中各位格格戴的頭套叫做大拉翅。

    民國以後,西風東漸,大家開始嚮往簡潔的生活,髮式也變得簡潔,一直到現在大家又開始創造各種各樣的髮型。

    不過古代男子的髮型就沒有女子的那麼多樣了,但演變過程較為複雜,以束髮為主,只是佩戴的有所不同以及修理的不同而已。在清代以前,男子15歲開始束髮髻,直到20歲成年。束髮又分為半束半披和全束。

    清朝開始,男子的頭髮遭到了大改革,那就是剃髮,呈現出來就是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前面剃光,後面留長小辮。

    說了這麼多的古人髮型,其實關於頭髮,還有更多的含義。比如說髻年指的是女孩子7歲,在我們學習過的《桃花源記》中"黃髮垂髫"也用了頭髮來代表老人和孩子。還有我們經常說的結髮夫妻,結髮就是束髮的意思,結髮夫妻通常也指第一次結婚的男子與女子,而且它的由來也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典故。

    相傳一位皇帝第二天要登基了,但因為自己的鬍鬚太短,晚上一直為此擔憂而遲遲無法入睡,在那時,男子的學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鬍鬚長短來衡量的,這時,身邊的娘娘就想到了用自己的頭髮來代替皇帝的鬍鬚,因此她剪下自己的一段頭髮,將它完美的接到了皇帝的鬍鬚上,第二天,大臣們都驚歎皇帝竟然一夜之間長出了鬍鬚,就因這樣,後來大家將他們稱為"結髮夫妻"。

    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男子與女子完婚的那天,男子要給女子庚帖,女子在回帖時要送上自己的一縷頭髮,後來慢慢的被譯為原配夫妻。

    同時在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儀式上,髮型的改變也是一種象徵。男子成年後要束髮,女子則要在舉行笄禮上把頭髮盤到頭頂,並用簪子插住。由此可見,頭髮也見證了古人們的成長過程。

    關於頭髮,除了髮型的設計外,還有一件經常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事情,也就是洗頭,那麼問題來了,古人是怎麼洗頭的,用什麼洗頭,又是多久洗一次頭呢?

    據相關記載,秦漢時期,人們是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到後來宋朝就變為十天洗一次了,越到後來古人們洗頭的頻率大大降低了,是他們變懶了,不愛乾淨了?還是有其他原因,我們畢竟不生活在那時,所以也不能切身體會他們的洗頭學問。

    至於洗頭的"洗髮膏",因為古時的生態環境較好,他們洗頭用品也是比較貼近自然的,有皂莢,木槿葉,草木灰,淘米水,桑白皮,豆腐水等等。用木槿葉洗頭時呢,先將葉子搗碎,包入紗布中泡在水中,用來洗頭;如果用豆腐水洗頭時,要提前一晚將做豆腐的水裝入罈子中,第二天將水取出加熱後就可以洗頭了,由此觀之,其實古人們洗頭和我們現在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不過是時代不同,工具不同而已罷了。

    古往今來,青絲盤繞,蜿蜒千年,一根根青絲看似微不足道,可正如那句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一般,無論時空怎樣變化與進步,青絲還是差不多的青絲,白髮也還是白髮,只是連成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人勵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