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獨的星星l
-
2 # Taishensi
修了步道,自己走上去的,虔誠敬天。身邊的博士內心瞧不起秦始皇,處處掣肘,不願幫助始皇制訂禮制,沒有上去。始皇下山,遇大雨,溼身回營,博士譏之,始皇怒而坑儒。
-
3 # 劉一千五
秦始皇泰山封禪,陛下是不用爬的。他是座轎車上去的。不是馬拉車,是人拉著轎車上去的,因為山道不似平地上的直道馳道,窄是山道的特點。
一,秦始皇簡化了封禪儀式,把儒生的繁瑣的一套拋棄了封禪是件大事,需要做的事情和禮節特別多而且繁瑣。秦始皇召集了戰國時期著名的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來草擬封禪禮節,但是,人云亦云,各家各派為了把自己的學說提升到統治階級的理論制度之上,都排斥別家觀點,所以,久拖不決,秦始皇在這個問題上,他的剛愎自用救了他,他自己拿主意,要不然,還沒有達到目的地,就被累死了。
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這次把儒家得罪得夠慘。秦始皇不待見儒家的讀書人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在秦朝,儒家不受重用大概就是因為秦始皇封泰山,儒生諷刺秦始皇有關係。
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
二,簡單地說說秦國曆史上的封禪事:功勞和德行秦繆公即位的第九年,齊桓公稱霸,聚會諸侯於葵丘,齊桓公想封禪,這很不明智。
管仲是當時齊國的丞相,他出來阻止齊桓公說:古往今來一共有72帝王封泰山,有文字記錄的只有十二家。這些人都是赫赫有名,赫赫有戰功的帝王。
告天的祭文上說如此如此,究竟說了一些什麼東西,沒有人知道,大家恐怕都糊塗。
齊桓公說寡人有功勞,有成功,齊國大治,為什麼不可以?
“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
管仲阻止不了齊桓公,就說要實現這件事在物質上不容易。
他對君主說的,幾乎都是找不著的,找不著祭祀用品,意思就是要齊桓公放棄。本質上還是齊桓公完全把周天子拋棄了,說譖越,當然不僅不是德行問題了,而且是逆天而行動了。管仲才不想當亂臣賊子。
“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
這些都不可以得到,有的也不願意得到,條件不成熟,封不了禪。管仲強調的是,不僅要功勞,而且必須有德行。主公,你有嗎?
齊桓公沒有封成,泰山就在齊國之內,齊桓公有自知之明,所以,還是沒有幹成。可見難度有點大。
三,秦始皇覺得他可以,他有依據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
秦始皇的大一統,應該有赫赫戰功的,具備一個功勞的條件了。
至於德行,秦國是滅六國而來的,滅亡二週而得天下的,真正地是逆天而取,虎狼而吃掉六國,與儒家的“仁義道德”背道而馳。所以,秦始皇於此有欠。
但是,秦始皇就是要封禪,他認為他符合德行和功勞兩大基本條件。
於是秦始皇開始準備到泰山封禪了。
三,秦始皇: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秦始皇是個土木工程皇帝,他喜歡搞大工程。長城,直道,馳道,阿房宮,靈渠,五尺道咸陽城……這些都是大工程。在秦始皇有生之年,完成了一大半。秦始皇要去封禪,他就要修路。秦始皇天下巡遊六次,每一次上萬人之多。秦始皇封泰山,帶的人就更多了。修更寬的路。然後往山上修。
由於封禪是不能走重複之路的,所以,從泰山北面從山腳往山頂修,再從南方往下修,到了後半山,祭祀土地,然後再下山。
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採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但是,秦始皇在上山的半山腰,碰上下大雨,等了好半天,才又走。心頭不滿秦始皇的儒生就罵秦始皇,說他沒有德行,所以不能夠順利完成封禪大典。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始皇封禪之後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訛曰:“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
由此可見,儒家人說秦始皇在完成封禪大典的過程中有缺陷,是秦始皇沒有德行,是不是不和說,過後炮誰不可以放?
但是,儒家實在不懂得秦始皇要君臨天下,上泰山封禪。
回覆列表
秦始皇應該是人抬上去的
《史記·封禪書》“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秦始皇讓人開闢了車道,所以應該是先坐車到山腳下,然後讓人扛上去的,百官就只有爬的命了。
漢武帝可能是抬上去的,也可能是爬上去的,記載的不清楚。
《漢書》“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漢武帝首次封禪,不帶百官,是跟奉車都尉霍嬗一起上山的,霍嬗當時應該只有十歲,還太小,深受漢武帝喜愛。兩人可能是讓侍從抬上去,也可能是爬上去的。
光武帝劉秀是坐步輦被人抬上去的。
《後漢書·祭祀志》“至食時,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於壇,北面。”
宋真宗是坐步輦登山的,也就是讓人抬上去的。
《宋史.禮志》“庚戌,帝服通天冠、降紗袍,乘金輅,備法駕,至山門幄次,改服袍,乘步輦登山,鹵簿、儀衛列山下,天書仗不上山,與法駕仗間立。······帝每經狹險,必降輦徙步。”
先坐車到泰山腳下,然後坐步輦,由侍從抬著登山,只有經過比較狹窄、危險的地方,才下來走。
總的來說,主要是被人抬上去的,畢竟天子跟底下的臣子待遇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