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航智遠

    與植物將二氧化碳儲存在體內不同的是,荒漠中的灌木叢將大量二氧化碳儲存在富含微生物的根部土壤中。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內華達州的莫哈韋沙漠中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就沙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行了長期觀察。他們在莫哈韋沙漠內建立了幾個獨立的研究區域,分別在各區域施加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並對其進行測量。結果表明,沙漠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 2 # 科學驛站

    眾所周知,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植樹造林被人們認為是減少二氧化碳含量、減緩溫室效應的最有力武器,人們妄想著把所有沙漠都改造成農田。可是你知道嗎?漫天黃沙、荒無人煙的沙漠同樣也具備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荒漠對於如今的生態系統來說同樣不可或缺。

    沙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容小覷

    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的一項研究顯示,乾旱氣候環境下的沙漠、灌木叢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出人意料。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內華達州的莫哈韋沙漠中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就沙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行了長期觀察。他們在莫哈韋沙漠內建立了幾個獨立的研究區域,分別在各區域施加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並對其進行測量。結果表明,沙漠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根據研究人員的預測,預計到2050年,全球荒漠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將佔陸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總量的15%至28%。

    那麼,沙漠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的呢?

    原來,與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機理不同,沙漠是透過灌木叢將大量的二氧化碳儲存在富含微生物的根部土壤中,當土壤微生物死亡時,鎖在細胞內的碳以及微生物生命的副產品會在泥土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叫做土壤碳封存。

    儲存在沙漠泥土中的碳封存是碳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料顯示,土壤中儲存的有機碳比大氣和植物中有機碳的總和還要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農田一直是土壤碳封存的重要來源,可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農業的過度發展,以及農藥、化肥等化合物的使用使得農田中的微生物越來越單一,土壤碳封存能力大大減弱,而久無人煙的沙漠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碳封存能力。

    所以,沙漠環境對如今的生態系統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沙漠生態系統是維持自然生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學家已經證實,如今“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的形成和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竟然密不可分。

    正是由於撒哈拉沙漠中的灰塵,磷和其他營養物質被熱風帶走,擴散到了南美叢林中,為那裡的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各種各樣的自然植物才得以生長並形成了如今的茂密森林。

    如今,大約每年仍有22000噸的磷伴隨著洋流從撒哈拉沙漠降落到亞馬遜雨林,這些磷的數量大致相當於亞馬遜地區因為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肥料量。

    站長認為,存在即是合理。地球的生態鏈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沙漠這一環節缺失的話,那麼必然會引起生態鏈的異常,屆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 3 # 百科千尋君

    這個題目很容易誤導人,並不是沙漠裡的沙子直接吸收二氧化碳,而是沙漠裡的植被和固碳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沙漠裡的地下水也能儲存二氧化碳

    沙漠,又稱為沙質荒漠,屬於荒漠的一種型別,其餘的型別還有巖漠、礫漠、冰漠、寒漠等。荒漠年降水量小於250毫米,動物稀少,植被稀疏。

    2009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可以長期安全地被儲存在古老的油氣田裡,二氧化碳已經在某些氣田的地下水裡安全且自然地儲存了數百萬年的時間。

    2014年,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論文稱,沙漠灌木叢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驚人,荒漠中的灌木叢能將大量二氧化碳儲存在富含微生物的根部土壤中。預計到2050年,全球荒漠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將佔陸地表面吸收總量的15%-28%。(荒漠生態系統是指荒漠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相互作用構成的功能單元,沒有生物的荒漠不能稱之為生態系統)。

    2014年中科院官網釋出文章《土壤固碳——拯救全球變暖》: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糖和其他碳分子,透過根系和枯枝落葉等方式將碳傳遞給土壤。

    2014年《荒漠地區土壤表層固碳作用研究進展》表明:藻類和苔蘚是荒漠地區地表普遍存在的固碳生物,是荒漠地區土壤表層固碳的主要貢獻者,這些固碳生物能夠透過光合作用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016年《荒漠生態系統功能及服務的評估體系與方法》:固碳是荒漠生態系統提供的一種重要的氣體調節功能,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動態平衡、減緩溫室效應,不僅包括植被固碳,還包括土壤固碳。

    2016年《毛烏素沙地沙漠化逆轉過程土壤顆粒固碳效應》:沙區種植人工林可以顯著增加土壤有機碳儲量,在流動沙地上種植人工林後,不同植被型別下土壤有機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沙漠化逆轉到55和50年生灌木和喬木固沙林時0-20cm土壤總有機碳分別比流沙地增加6.8和7.6倍,說明喬木固沙林比灌木林固沙林有更好的固碳效應。

    沙漠通常在我們的印象裡都是鳥不拉死的不毛之地,只有漫天黃沙,但是實際上沙漠的生物多樣性是比較高。沙漠的植物主要包括各種灌木、仙人掌屬、濱藜、駱駝刺和沙漠毒菊等,大多數是旱生植物。沙漠裡還有多種綠藻和藍藻,比如長得像頭髮絲的髮菜就是生長在荒漠地區的藍藻。許多荒漠物種使用C4類二氧化碳固定或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進行固碳。

    全球沙漠的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球陸地總面積的21%,比整個非洲的面積都大。而包括沙漠在內的荒漠更是佔據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陸地,南極大陸、北極苔原、澳洲內陸、西北戈壁都屬於荒漠。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荒漠才是最好的改造方式。

  • 4 # 追趕光速

    眾所周知,沙漠、海洋、草原和森林,都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森林、海洋、溼地被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而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我們不應該忽視沙漠,沙漠也應是“地球之肺”,預計到2050年,全球荒漠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將佔陸地表面吸收總量的15~28%。

    那麼,沙漠為什麼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其一,沙漠幾乎不產生二氧化碳,而沙漠地帶人類活動較少,沙子吸附或地下水儲存的二氧化碳量大且安全,固碳能力強,只進不出。

    其二,沙漠植物的根系較長,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驚人,能將大量二氧化碳儲存在富含微生物的根部土壤中,且不會能人類“開發”出來,固碳能力較強;尤其是荒漠地帶的灌木叢,更是二氧化碳的天敵。

    其三,沙塵暴將沙漠的大量礦物質和有機物帶入海洋,這會讓真菌、藻類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中,浮游生物可以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緩解溫室效應的危害。

    其四,沙塵暴是地球礦物質迴圈的重要環節,沙塵暴除了將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大量礦物質和有機物帶入海洋,還將灰塵、磷和其他營養物質帶走,擴散到南美叢林中,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叢林一一亞馬孫熱帶雨林(地球的綠肺),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沙漠是地球生態系統中不能缺少的一員,還是有些積極作用的,也是人類待開發的處女地,而沙塵暴就像地球為了應付環境變遷而進行的自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生皮蟲用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