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山新雨

    多謝!老是真的老了,師則不敢當。從整體來看,一年習字到這個水平,天資挺高,尤其在字型結構的把握上,比較不錯,但是有很多字的結構分配不合理,出現了變形問題,你可以單字與原碑帖對照,很容易找出問題。

    這篇習作當中極為普遍的問題是用筆不過關,導致筆畫形不到位,多看帖,耐心學,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 2 # 範琛

    楷書臨習指南

    習書有法,不可不知。元趙孟頫雲:“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又云:“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趙孟頫認為筆法與結構是學習書法的基礎與關鍵,而學習筆法與結構,必以認真臨習古人經典碑帖為正道。唐孫過庭《書譜》雲:“察之者尚精, 擬之者貴似”,認為臨帖時務必仔細觀察法書細節,再運用各種筆法模擬出其形、神,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如能“心不厭精,手不厭熟”,待諳熟法度,運用自如後,自然會有所成就。以下對楷書的講解均以古人書論為本而參以個人體會來稍加闡發,千慮一得,希望對學習歐楷的朋友能有所啟發。

    筆畫與筆法

    前賢有“永字八法”傳世,以“永”字為代表講解楷書筆法與筆畫。唐張懷瓘《玉堂禁經》雲:“大凡筆畫,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意指楷書筆法與基本筆畫大都包含在“永”字之中。永字八法,即永字所包含的八種基本筆畫,分別為側、勒、弩(即努)、趯(ti)、策、掠、啄、磔等八種。基本筆畫都以動詞來命名,用來說明筆勢,即筆畫的運動方向和用力方式。基本筆法有頓筆、挫筆、馭鋒、蹲鋒、【存】鋒、衄鋒、趯(yue)鋒、按鋒、揭筆等九種,我們在書寫不同筆畫及每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時需要靈活運用。《玉堂禁經》特意指出這些筆法是“腕下起伏之法,用則有勢”,強調了書寫中用腕的重要性。我們把筆畫與筆法結合起來講解。(圖:永字八法)

    一、側

    側即點的寫法。《玉堂禁經》雲:“側不得平其筆。”寫點時取傾斜之勢,不可平臥或正立。點包含的重要筆法有頓筆和蹲鋒。頓筆,指向下按壓筆毫。蹲鋒,即立鋒,指筆鋒彈起,在紙上由臥轉立。此處蹲鋒的作用是使之順勢指向下一筆。頓筆的力度大於蹲鋒和後面所講到的駐筆。(圖:永,公)

    二、勒

    勒即橫畫的寫法。《玉堂禁經》雲:“勒不得臥其筆。”寫橫時取斜勢,如勒馬之韁繩。行筆有推與拖兩種狀態。從筆管角度來看,筆管垂直紙面或稍向左傾為推,筆管稍向右傾為拖。“臥其筆”即指拖行。在實際書寫的連貫動作中,拖行其實是自然存在的,如隸書中之“波法”,就有拖的動作。我們要理解,行筆並非一推到底或一拖到底,而是在行進中會有轉換,所以在書寫中不可拘泥於一種筆法,而應靈活處理,以自然得勢為宜。

    橫畫方起用挫筆,圓起用頓筆。短橫或被其他筆畫擋住之短橫起筆用馭鋒。馭鋒指筆鋒直撞紙面,直接落筆。橫畫行筆用挫筆或趯鋒。行筆用挫筆,指側鋒行筆,短橫多用之。行筆用趯鋒,也可理解為中鋒行筆。趯,即躍,表示橫畫行筆不可浮滑,而應澀行,隱隱有起伏之意。橫畫收筆用挫筆、衄鋒或用頓筆。收筆用挫筆,指突然停頓以改變方向,衄鋒指筆鋒逆轉,挫、衄常常連用於收筆和轉折處,合稱為衄挫。收筆用衄挫之法,筆鋒原地返折,收筆處較方。收筆用頓筆,筆鋒迴轉,收筆處較圓。

    橫畫有俯、仰、平三勢,字中橫畫重出時尤其要有變化。(圖:書——三勢、頓收,其——衄收)

    三、努

    努即弩,本意為突出,這裡指豎畫的寫法。《玉堂禁經》雲:“努不得直,直則無力。”豎畫須直中帶曲,過直則僵。依據手腕的生理結構來書寫豎畫,可自然分為三段,上段左凸,中段挺直,下段右凸,分別放大為豎畫主要特徵,即為努、縱、裹三種筆勢。字中豎畫重出時尤其要有筆勢變化。豎畫起筆、行筆、收筆之法可視作豎寫之橫畫。(圖:井,州——三勢)

    四、趯

    趯,意為跳躍的樣子,這裡指鉤的寫法。鉤為附屬筆畫,須附於橫、豎等筆畫之末,不能獨立存在。《玉堂禁經》雲:“趯須【存】其鋒,得勢而出。”【存】鋒指絞鋒反扭,為出鉤調鋒,其勢在努。以豎鉤為例,起筆可用挫、頓。皆須駐筆,駐即住指筆鋒稍加停留,不另加力。行筆至接近出鉤處,靠手腕向右側,使筆鋒絞鋒反扭時開啟筆鋒,再順勢出鉤。依據筆法的不同,歐楷中的鉤可分為兩類。彎鉤、豎彎鉤的鉤是轉鋒而出,沿襲隸書寫法,可稱為鉤;而豎鉤、橫鉤用【存】鋒,可稱為“趯”。“趯”之筆勢存於豎、橫之中,一氣呵成方為得法。(圖:身,子)

    五、策

    策,取其以鞭打馬之意,這裡指提畫的寫法。以鞭打馬,力在鞭梢吐出;寫提畫同樣要力達畫末。《玉堂禁經》雲:“策須背筆,仰而策之。”背筆,指拖行。仰,指行筆上揚。提畫起筆可用頓筆轉鋒,也可用駐筆蹲鋒。行筆角度較平時可以用側鋒拖筆,角度較陡時需推筆而行。收筆時提筆收尖,稱為揭筆。(圖:清——頓筆轉鋒,致——駐筆蹲鋒)

    六、掠、啄

    掠即長撇的寫法。《玉堂禁經》雲:“掠須筆鋒,左出而利。”寫長撇要把筆力送到畫末,以便筆勢與下一筆相銜接。啄即短撇的寫法。《玉堂禁經》雲:“啄須臥筆疾罨。”寫短撇要迅疾而簡潔。長撇與短撇的起筆相同,依其勢可以用頓筆、挫筆蹲鋒或馭鋒;長撇行筆須由中鋒轉側鋒,短撇多用側鋒;撇畫收筆都為揭筆。掠與啄的區別不僅是長短不同,還在於長撇較彎而短撇較直。(圖:代,麗)

    七、磔、反捺

    磔即捺畫的寫法。《玉堂禁經》雲:“磔須䟐筆,戰行右出。”䟐,是行走的樣子,這裡指寫捺畫要有提有按,如人行走時抬腳、落腳轉換自然。䟐筆與戰行其實是一個意思,指寫捺畫不可像寫撇畫那樣一掠而過,要運腕調鋒,沉著澀行,一波三折。捺畫起筆依其勢可藏可露。行筆儘量保持中鋒,先輕後重。收筆出鋒前可以用頓筆,也可以用按鋒。按鋒指垂直下筆的動作類似於蹲鋒,使之覆筆鋪開。多見於章草。最後筆鋒收尖,要運腕緩出。

    反捺形如長點。在歐楷中,反捺在字上部時,以衄挫收筆;在字下部時,可頓筆收筆。(圖:人,邇,食,安)

    八、轉與折

    轉折在任何書體的運用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上來說,楷書中,折指突然改變方向,其形為方;轉指逐漸改變方向,其質為圓。寫好歐楷轉、折要充分利用筆毫自身彈力使用挫筆、蹲鋒(衄鋒)、頓筆等用筆完成。轉折通則趯法通,趯法通則楷書用筆皆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機小型化是由誰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