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風車影視娛樂互

    鄭和: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十一日)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

    ·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至永樂七年(公元1407-1409年)。

    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裡等國

    ·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十月)

    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

    ·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十一月)

    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

    · 第五次下西洋明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六月)

    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

    ·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三月三日)

    往榜葛 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

    ·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一月)

    · 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

    · 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鄭和船隊是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鄭和船隊下西洋顯然是從當時國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國家需要出發。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績概括起來,主要包括4個方面:

    1和平外交: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2國家安全: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3發展傳播: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4開拓海陸: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總結: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是純粹王道的理想色彩濃厚,重義輕利、不計得失。其次,明朝派鄭和七下西洋,耗資巨大,勞民傷財。鄭和下西洋花費多,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來少,並未給明朝帶來足夠實際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資浪費,導致後來國庫空虛。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與四處饋贈,也反映了明成祖的帝王虛榮心態與好大喜功個性。再次,受明朝皇權制度限制,鄭和下西洋沒有也不可能帶來海外貿易與商業的持久發展,更不用說導致明朝的近代化與資本主義發育,因為在"天朝禮治體系"之下,商品交易和國際貿易是不受重視和鼓勵的

     

    哥倫布:

    第一次航行始於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員87人,分乘3艘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出發。10月12日他到達並命名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0月28日到達古巴島,他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隨後他來到西印度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今海地島),在島的北岸進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於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從西班牙加的斯港出發。目的是要到他所謂的亞洲大陸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統治。參加航海的達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員、技師、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糧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隻和人員返回西班牙。他率船3艘在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南水域繼續進行探索"印度大陸"的航行。在這次航行中,他的船隊先後到達了多明尼加島、背風群島的安提瓜島和維爾京群島,以及波多黎各島。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開始的。他率船6艘、船員約200人,由西班牙塞維利亞出發。航行目的是要證實在前兩次航行中發現的諸島之南有一塊大陸(即南美洲大陸)的傳說。7月31日船隊到達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達島以及委內瑞拉的帕里亞灣。這是歐洲人首次發現南美洲。此後,哥倫布由於被控告,於1500年10月被國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後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對,哥倫布不久獲釋。

     

    第四次航行始於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員150人,從加的斯港出發。哥倫布第三次航行的發現已經震動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許多人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歐洲人未曾到過的"新世界"。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后命令哥倫布再次出航查明,並尋找新大陸中間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後,穿過古巴島和牙買加島之間的海域駛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後向南折向東沿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海岸航行了約1500公里,尋找兩大洋之間的通道。他並從印第安人處得知,他正沿著一條隔開兩大洋的地峽行駛。由於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衝突中被毀,另3艘也先後損壞,哥倫布於1503年6月在牙買加棄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總結:哥倫布為了尋找中國和印度,無意中到達了美洲,因而在全世界贏得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榮譽這一發現,導致了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致使西半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這些國家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他們極大地影響著舊大陸的各個國家。他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 2 # 大國史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者航海的目的不同:

    鄭和下西洋的起因眾說紛紜,《明史·鄭和傳》同時提供了尋找建文帝和宣揚大明威德的說法,此外還有防範帖木兒帝國、獲取海外朝貢以及出於宗教目的等說法。——引自百度《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探險的目的是為探尋到東方的海上航線,為西班牙國王尋找黃金等財富。

    目的不同導致對沿途居民的態度迥異:

    鄭和下西洋給途徑地的人們帶去的是明朝皇帝的恩澤,政治上基於傳統的“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觀念,故總體上是非侵略性的;經濟上客觀上開拓了海外貿易;文化上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哥倫布探險本意是為了給西班牙國王尋找黃金等財富,但是客觀上卻發現了美洲大陸。儘管哥倫布探險期間其本人沒有給沿途的居民帶去太大損失,但是卻給後續的殖民者掠奪和種族屠殺打下伏筆。

    一個是代表封建帝王的恩澤四方,一個是代表資本探新求富的掠奪窺探,是福是禍,孰是孰非,也許沿途地受過“待遇”的人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吧!

  • 3 # 大風車影視娛樂互

    鄭和: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十一日)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

    ·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至永樂七年(公元1407-1409年)。

    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裡等國

    ·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十月)

    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

    ·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十一月)

    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

    · 第五次下西洋明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六月)

    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

    ·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三月三日)

    往榜葛 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

    ·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一月)

    · 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

    · 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鄭和船隊是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鄭和船隊下西洋顯然是從當時國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國家需要出發。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績概括起來,主要包括4個方面:

    1和平外交: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2國家安全: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3發展傳播: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4開拓海陸: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總結: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是純粹王道的理想色彩濃厚,重義輕利、不計得失。其次,明朝派鄭和七下西洋,耗資巨大,勞民傷財。鄭和下西洋花費多,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來少,並未給明朝帶來足夠實際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資浪費,導致後來國庫空虛。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與四處饋贈,也反映了明成祖的帝王虛榮心態與好大喜功個性。再次,受明朝皇權制度限制,鄭和下西洋沒有也不可能帶來海外貿易與商業的持久發展,更不用說導致明朝的近代化與資本主義發育,因為在"天朝禮治體系"之下,商品交易和國際貿易是不受重視和鼓勵的

     

    哥倫布:

    第一次航行始於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員87人,分乘3艘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出發。10月12日他到達並命名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0月28日到達古巴島,他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隨後他來到西印度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今海地島),在島的北岸進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於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從西班牙加的斯港出發。目的是要到他所謂的亞洲大陸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統治。參加航海的達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員、技師、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糧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隻和人員返回西班牙。他率船3艘在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南水域繼續進行探索"印度大陸"的航行。在這次航行中,他的船隊先後到達了多明尼加島、背風群島的安提瓜島和維爾京群島,以及波多黎各島。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開始的。他率船6艘、船員約200人,由西班牙塞維利亞出發。航行目的是要證實在前兩次航行中發現的諸島之南有一塊大陸(即南美洲大陸)的傳說。7月31日船隊到達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達島以及委內瑞拉的帕里亞灣。這是歐洲人首次發現南美洲。此後,哥倫布由於被控告,於1500年10月被國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後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對,哥倫布不久獲釋。

     

    第四次航行始於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員150人,從加的斯港出發。哥倫布第三次航行的發現已經震動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許多人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歐洲人未曾到過的"新世界"。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后命令哥倫布再次出航查明,並尋找新大陸中間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後,穿過古巴島和牙買加島之間的海域駛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後向南折向東沿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海岸航行了約1500公里,尋找兩大洋之間的通道。他並從印第安人處得知,他正沿著一條隔開兩大洋的地峽行駛。由於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衝突中被毀,另3艘也先後損壞,哥倫布於1503年6月在牙買加棄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總結:哥倫布為了尋找中國和印度,無意中到達了美洲,因而在全世界贏得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榮譽這一發現,導致了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致使西半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這些國家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他們極大地影響著舊大陸的各個國家。他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 4 # 大國史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者航海的目的不同:

    鄭和下西洋的起因眾說紛紜,《明史·鄭和傳》同時提供了尋找建文帝和宣揚大明威德的說法,此外還有防範帖木兒帝國、獲取海外朝貢以及出於宗教目的等說法。——引自百度《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探險的目的是為探尋到東方的海上航線,為西班牙國王尋找黃金等財富。

    目的不同導致對沿途居民的態度迥異:

    鄭和下西洋給途徑地的人們帶去的是明朝皇帝的恩澤,政治上基於傳統的“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觀念,故總體上是非侵略性的;經濟上客觀上開拓了海外貿易;文化上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哥倫布探險本意是為了給西班牙國王尋找黃金等財富,但是客觀上卻發現了美洲大陸。儘管哥倫布探險期間其本人沒有給沿途的居民帶去太大損失,但是卻給後續的殖民者掠奪和種族屠殺打下伏筆。

    一個是代表封建帝王的恩澤四方,一個是代表資本探新求富的掠奪窺探,是福是禍,孰是孰非,也許沿途地受過“待遇”的人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老公的該怎樣解決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