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15244095288

    素材一

    拒絕誘惑,成就人生  商業鉅富李嘉誠曾說: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就被決定。一根香噴噴骨頭將黃狗黑狗剛剛建立起的友誼瞬間融化,這不正是因為經不起誘惑的考驗,只顧眼前的食物和利益,輕易地結束友誼的明證嗎?人亦如此,要想成就非凡人生,就要時刻拒絕物慾的誘惑。  拒絕誘惑,需要判斷。人生時時刻刻面臨諸多誘惑,權高位重是誘惑,帶著光環的榮譽是誘惑,豔麗的美眉是誘惑....。.要想抵制誘惑,就要學會判斷分辨,哪些是誘惑,利慾薰心;哪些是羈絆,束縛我們的思想。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時失去了判斷力,被神靈所誘惑,放棄了已有的科研成果。更可怕的是,放棄了追求一輩子的科學和真理,相信了曾經反對的神靈,結果一事無成。假若他能有足夠的判斷力,拒絕神靈的迷惑,篤信真理,一定會探索出更多的科學奧秘,豈不哀哉?!  拒絕誘惑,需要堅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常常容易迷失自我,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不僅僅是熱情、友誼和善良,還有冷酷、醜惡和狡詐,這時候,我們需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守住自己內心的真誠,不被外界所感染。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歷史的天平上曾經稱過,五斗米應該有多重?能夠讓他東籬採菊而不入塵網,南山下種豆而不怕弄溼衣褲,事事艱難而不放棄氣節,恐怕只有那份堅守才能讓他做到吧!偉大的居里夫人,在面對世俗如此眾多的誘惑時,仍然堅守自己最初崗位。美麗、財富、權勢、榮譽等優越的條件,通通被居里夫人抵擋出去,她要的是科學研究的一份寧靜與執著。堅守做人的底線,豈不快哉!  拒絕誘惑,需要自制。自制是一個人內在的強大力量,我們要管住自己,學會調控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諸葛孔明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廉。假若我們不能夠自制,一味地去放縱自己的物慾或情慾,苟且偷生,那麼我們就無法修身養我浩然之氣,人生將會毫無價值與意義。實踐證明,克服慾念,需要勇氣,自覺抵制誘惑。沒有人可以因為不守規矩而走向成功;只有那些堅守做人底線的人,才能把好人生的第一關口。據統計,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犯人因為缺乏自制力而走向了不歸路。原鐵道部長劉志軍、國發委副主任劉鐵男等人,在金錢面前,失去了自制力,成為金錢的俘虜和奴隸,走上了嚴重的犯罪之路,豈不悲哉!  經不起誘惑的人如流星,只在劃過天際的那一剎發出光芒,然後便黯然消失;經得起誘惑的人是恆星,即使光芒微弱也會永遠發亮;我們要做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恆星,在太陽的誘惑面前,永遠不奢望不攀比。

    人物素材

     1、蝴蝶和烏龜比賽。

      賽程是20米鑽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叢。

      比賽開始,蝴蝶早就鑽過了圈,飛過了河,可當來到花叢時,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還見到了美麗的同伴。看看此時烏龜連圈都沒鑽過,蝴蝶放心了,她在花叢裡玩得越來越開心,竟然忘記了比賽的事情。萬萬沒有想到,烏龜已經鑽過了圈,穿過了花叢,悄悄地到達了終點。

      對某些人來說,鑽圈、過河流很難,可對某些人來說,花叢才是最難逾越的。

      2、非洲原野裡有一種花,它色彩斑斕,芳香撲鼻,路過的飛蟲往往經不起這種誘惑,撲上去貪婪地吮吸,誰知這

      種花分泌的是一種粘液,能開能合。這時,它的粘液將貪吃的飛蟲牢牢地粘住後,花瓣又悄悄地合攏,把這些小蟲都關閉起來,變成腹中之物了。

      3、小時候,聽父親講過一個寓言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隻飢餓的狼發現了一隻野兔,便不停地追趕。兔子走投無路,情急之中鑽進了一個樹洞。狼哪肯放過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髮抖,但為了吃到野兔,狼怎麼也不願離開。第二天早上,野兔從樹洞裡探出頭來,發現狼已經凍死了。野兔大搖大擺地走出洞口,踏過狼的屍體揚長而去。那時,我只知為善良的野兔戰勝兇惡的狼而高興。長大後,才漸漸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悟出幾分深刻的道理:守著誘惑,等於守著死亡;離誘惑越近,離危險也越近;在誘惑面前,再強大,也逃不過失敗的結局。

      4、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了回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5、一位年輕人問老者:“我怎樣才能成功地攀登到夢想的山巔?”老者微微一笑,從地上撿起一張紙,疊只小船放在身邊的小河,小船不喧譁,不急躁,藉著水流,一聲不吭地駛向前方。途中,蝴蝶、鮮花向 它騷首弄姿,它不為所動,默默前行……老者說:“人的一生,金錢、美色、地位、名譽、誘惑太多。選定了奮鬥目標,途中因思謀金錢而駐足,因貪戀美色而沉淪,因渴求名譽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難眠,故難以像小船一樣,不為誘惑所動,向著既定目標默然潛行。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廢,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輕人恍然大悟,打點起行囊,迎著風向山頂爬去。

      6、春秋時,宋國的子罕執掌重權,有人獻玉給他,遭其拒絕。獻玉者說,這可是罕見的寶貝啊。子罕回答說,你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兩人豈不都失去了寶?另一則故事是,

      7、明代官員曹鼐一次捕獲一名女盜,二人獨處一室,女盜屢以色相誘之,曹不為所動,書一橫幅"曹鼐不可"貼於牆上。在這裡,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8.屈原

      春秋時期,楚國昏君諂臣,奸邪之人當道,屈原不幸,偏偏遇上這樣一個時代。他品質高潔,卻不為世界人所容納。本來,他可以隨波逐流,迎合世俗的昏聵,那樣他將名利雙收。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拒絕了名利的誘惑,選擇了毅力,他堅持“世人皆醉唯我獨醒”。於是才有了偉大的《離騷》的誕生,才讓他留下了一世的英名。因此要想成大事必須拒絕誘惑。

      9.司馬遷

      司馬遷生於西漢時期,當時漢朝上下都認為李陵投降於敵軍,漢武帝極其憤怒。本來,司馬遷可以迎合皇帝的心意,在朝廷上批評李陵幾句,那樣他就可以加官進爵,仕途高升。但他怎麼忍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呢?拒絕了加官進爵,仕途高升誘惑而遭受宮刑痛苦,而使他在良心上是清白的,使他的人格更加崇高,也孕育了《史記》,讓他流芳百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寇員外齋僧,到唐僧四眾之前就已經有9996人,那麼這9996個僧人之後去哪裡了,他們也是取經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