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寇員外的死(一)
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幾個疑點,我再強調一下:
寇員外說要齋夠一萬名僧人,怎麼就這麼巧,正好缺唐僧師徒四人,而且前面的9996名僧人都不是好人;
寇員外是地主,平時還放貸收貸,這跟大善人實在不沾邊;
寇員外的姓就是“寇”,其實就是“扣”的意思,他的妻子叫“穿針兒”,張旺之女,還旺夫,其實就是形容她精打細算,會過日子;
寇員外的家奴出門買菜,帶著一杆秤,一個人精明到這種程度,怎麼也不像大善人之家。
當然,類似的證據還有很多,我們接下來還會繼續提供證據。接上一期的話題,我們繼續劇情,話說唐僧師徒執意要西去,寇員外的妻子也感覺不好意思了,也出來勸:
老嫗道:“這半月算我員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針線錢兒,也願齋老師父半月。”
唐僧師徒感覺受到了怠慢,所以推辭要走,既然就齋僧,那就是全家之力,這裡怎麼又蹦出了老嫗呢?明明門口的賣豆腐的說,他家有十萬傢俬,怎麼老嫗說要用自己微薄的針線錢呢?緊接著她的兒子說出了真相:
寇棟兄弟又出來道:“四位老爺……我家父,家母,各欲獻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何必推辭?”
原來,寇員外夫婦齋僧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得些因果,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善行能得到好報,看來,他們一家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得到因果!
2、寇員外的死(二)
等唐僧又辭了以後,那個老嫗和兩個兒子生氣了:
那老嫗與二子見他執一不住,便生起惱來道:“好意留他,他這等固執要去,要去便就去罷,只管嘮叨甚麼!”母子遂抽身而去。
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們真不知道好歹,你以為我們願意白白給你飯吃啊?要滾就快點,老孃不伺候了!
這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齋了9996名僧人的大善人一家該說的話。
見唐僧執意要走,寇員外也就沒有多留,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為了繼續宣傳自己已經齋夠了一萬名僧人,他是下了老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幾個和尚化緣到你家,你管了幾頓飯,然後大張旗鼓的全鎮宣傳,我是大善人,我齋僧啦!還請這麼多和尚和道士過來送那幾個和尚,搞得眾人皆知,如果這家人的智商沒有問題,那麼就只有一個原因了,那就是故意而為之,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理由!
最後送走了唐僧師徒,那寇員外的表現更是讓人摸不到頭腦:
長老懇切拜辭,那員外又放聲大哭而轉。這正是:“有願齋僧歸妙覺,無緣得見佛如來。”
又大哭,證明哭過不止一次,寇員外這表演真是過頭了,如果每齋一個僧人都這樣的待遇,別說十萬傢俬了,就是百萬,千萬也架不住這樣花啊?寇員外別說是老人了,就是年輕力壯,這麼哭,身體也得哭垮了……
有人說,這不同啊,唐僧是聖僧,其餘的和尚是野和尚,待遇不能一樣!佛說,眾生平等,區別對待,還是大善嗎?
3、寇員外的死(三)
想唐僧師徒當晚入住的是落破的華光行院中,華光菩薩的寺院哦,可惜這個菩薩被降了職,原因是剿除了毒火鬼王,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楊角風還沒有想通,想通了以番外篇的形式發出!
再看寇員外的死因,竟然是送唐僧師徒以後露了富,才導致的強盜上門,但是這夥強盜是這樣說的:
“也不用緝訪,也不須算計,只有今日送那唐朝和尚的寇員外家,十分富厚……”
這夥人是哪的人呢?
就是銅臺府地靈縣本地人,作為本地人,難道這麼多年不知道寇員外家非常有錢?為什麼偏偏在寇員外送唐僧走了以後,才發現他家這麼富裕?
再看寇員外是怎麼死的:
那員外割捨不得,拼了命,走出門來……道:“列為大王,夠你用的便罷,還留幾件衣物與我老漢送終。”那眾強人那容分說,趕上前,把寇員外撩陰一腳,踢翻在地……
可以說,寇員外是因財而死,這麼一個要財不要命的主,你還會信他是齋僧二十多年的大善人嗎?他花錢齋僧的目的是為了得些因果,也就是求好命,可是這裡又完全相反了,本來是花錢求好命的,結果為了錢,命都不要了,這真是捨本求末啊!
想想當年如來佛祖尚有割肉喂鷹的舉動,所以人家才成了佛,為了行善,連生命都可以放棄,在這方面寇員外差的不是一點啊!
4、寇員外的死(四)
寇員外死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讓寇員外的老婆“穿針兒”懷恨在心!
她可是親眼看到的是誰殺了寇員外,但是她不把怨恨放到強盜身上,反而放到唐僧師徒身上,為何?
就是因為他們幾個吃了她家半個月的飯,臨走了,還花了那麼多銀子,最後竟然沒有獲得因果,這讓她惱羞成怒,如果真是一個大善人之家,怎麼可能會這樣做?她的理由是唐僧等人不受她齋供,這是什麼邏輯?
真正的原因在於,她以為遇到了大唐的聖僧,還是以後會面見如來的人,只要巴結好了他們,就能修成正果,但是即使下了老本了,也是哆哆嗦嗦,小裡小氣的,最後讓唐僧多次不滿離去,因為唐僧的離去,讓她感覺花了冤枉錢。
就跟花錢買某個東西,花了一半錢,東西也沒到,錢也沒了……
而地府裡面的地藏王菩薩是這樣說的:
“寇洪陽壽,止該卦數,命終不染床蓆,棄世而來。”
原來,他的壽命早就註定的了,即使沒有這夥強盜,即使他不齋僧,他也會在這個時候死去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個寇員外很可能在二十年前算卦得知了自己的命運,要改變這個命運,就得積善。向世人大肆宣傳自己的善德,想盡一切辦法少花錢,多宣傳,跟我們國家傳統的“做好事不留名”正好相反,他不光留名,還把自己的善德貼在自己門口牌子上,甚至掏出一本小賬本,裡面密密麻麻記載了曾經齋僧的名錄:
員外面生喜色,笑吟吟的道:“弟子……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薄齋僧的賬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
就跟一個人公交車上給老人讓了個座,然後掏出個小本本,你是我讓座的第9996個老人,給我籤個名吧?我叫大善人!
而強盜的一個撩陰之腿,踢中的正是寇員外的命根子,而他的命根子就是財
但是又不得不說寇員外的聰明之處,不管怎麼說,他的齋僧名氣是打出來了,又在功德圓滿的時候死去,這狠狠的將瞭如來佛祖一軍,這可咋辦?任由他死的話,那麼以後,誰還敢行善?佛家還怎麼推廣因果報應,好人有好報之說?
所以,雖然大家都知道寇員外是炒作高手,可是又沒有辦法,因為他成功的綁架了如來佛祖,最後只得再次添壽12年!高!實在是高!
1、寇員外的死(一)
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幾個疑點,我再強調一下:
寇員外說要齋夠一萬名僧人,怎麼就這麼巧,正好缺唐僧師徒四人,而且前面的9996名僧人都不是好人;
寇員外是地主,平時還放貸收貸,這跟大善人實在不沾邊;
寇員外的姓就是“寇”,其實就是“扣”的意思,他的妻子叫“穿針兒”,張旺之女,還旺夫,其實就是形容她精打細算,會過日子;
寇員外的家奴出門買菜,帶著一杆秤,一個人精明到這種程度,怎麼也不像大善人之家。
當然,類似的證據還有很多,我們接下來還會繼續提供證據。接上一期的話題,我們繼續劇情,話說唐僧師徒執意要西去,寇員外的妻子也感覺不好意思了,也出來勸:
老嫗道:“這半月算我員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針線錢兒,也願齋老師父半月。”
唐僧師徒感覺受到了怠慢,所以推辭要走,既然就齋僧,那就是全家之力,這裡怎麼又蹦出了老嫗呢?明明門口的賣豆腐的說,他家有十萬傢俬,怎麼老嫗說要用自己微薄的針線錢呢?緊接著她的兒子說出了真相:
寇棟兄弟又出來道:“四位老爺……我家父,家母,各欲獻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何必推辭?”
原來,寇員外夫婦齋僧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得些因果,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善行能得到好報,看來,他們一家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得到因果!
2、寇員外的死(二)
等唐僧又辭了以後,那個老嫗和兩個兒子生氣了:
那老嫗與二子見他執一不住,便生起惱來道:“好意留他,他這等固執要去,要去便就去罷,只管嘮叨甚麼!”母子遂抽身而去。
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們真不知道好歹,你以為我們願意白白給你飯吃啊?要滾就快點,老孃不伺候了!
這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齋了9996名僧人的大善人一家該說的話。
見唐僧執意要走,寇員外也就沒有多留,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為了繼續宣傳自己已經齋夠了一萬名僧人,他是下了老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幾個和尚化緣到你家,你管了幾頓飯,然後大張旗鼓的全鎮宣傳,我是大善人,我齋僧啦!還請這麼多和尚和道士過來送那幾個和尚,搞得眾人皆知,如果這家人的智商沒有問題,那麼就只有一個原因了,那就是故意而為之,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理由!
最後送走了唐僧師徒,那寇員外的表現更是讓人摸不到頭腦:
長老懇切拜辭,那員外又放聲大哭而轉。這正是:“有願齋僧歸妙覺,無緣得見佛如來。”
又大哭,證明哭過不止一次,寇員外這表演真是過頭了,如果每齋一個僧人都這樣的待遇,別說十萬傢俬了,就是百萬,千萬也架不住這樣花啊?寇員外別說是老人了,就是年輕力壯,這麼哭,身體也得哭垮了……
有人說,這不同啊,唐僧是聖僧,其餘的和尚是野和尚,待遇不能一樣!佛說,眾生平等,區別對待,還是大善嗎?
3、寇員外的死(三)
想唐僧師徒當晚入住的是落破的華光行院中,華光菩薩的寺院哦,可惜這個菩薩被降了職,原因是剿除了毒火鬼王,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楊角風還沒有想通,想通了以番外篇的形式發出!
再看寇員外的死因,竟然是送唐僧師徒以後露了富,才導致的強盜上門,但是這夥強盜是這樣說的:
“也不用緝訪,也不須算計,只有今日送那唐朝和尚的寇員外家,十分富厚……”
這夥人是哪的人呢?
就是銅臺府地靈縣本地人,作為本地人,難道這麼多年不知道寇員外家非常有錢?為什麼偏偏在寇員外送唐僧走了以後,才發現他家這麼富裕?
再看寇員外是怎麼死的:
那員外割捨不得,拼了命,走出門來……道:“列為大王,夠你用的便罷,還留幾件衣物與我老漢送終。”那眾強人那容分說,趕上前,把寇員外撩陰一腳,踢翻在地……
可以說,寇員外是因財而死,這麼一個要財不要命的主,你還會信他是齋僧二十多年的大善人嗎?他花錢齋僧的目的是為了得些因果,也就是求好命,可是這裡又完全相反了,本來是花錢求好命的,結果為了錢,命都不要了,這真是捨本求末啊!
想想當年如來佛祖尚有割肉喂鷹的舉動,所以人家才成了佛,為了行善,連生命都可以放棄,在這方面寇員外差的不是一點啊!
4、寇員外的死(四)
寇員外死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讓寇員外的老婆“穿針兒”懷恨在心!
她可是親眼看到的是誰殺了寇員外,但是她不把怨恨放到強盜身上,反而放到唐僧師徒身上,為何?
就是因為他們幾個吃了她家半個月的飯,臨走了,還花了那麼多銀子,最後竟然沒有獲得因果,這讓她惱羞成怒,如果真是一個大善人之家,怎麼可能會這樣做?她的理由是唐僧等人不受她齋供,這是什麼邏輯?
真正的原因在於,她以為遇到了大唐的聖僧,還是以後會面見如來的人,只要巴結好了他們,就能修成正果,但是即使下了老本了,也是哆哆嗦嗦,小裡小氣的,最後讓唐僧多次不滿離去,因為唐僧的離去,讓她感覺花了冤枉錢。
就跟花錢買某個東西,花了一半錢,東西也沒到,錢也沒了……
而地府裡面的地藏王菩薩是這樣說的:
“寇洪陽壽,止該卦數,命終不染床蓆,棄世而來。”
原來,他的壽命早就註定的了,即使沒有這夥強盜,即使他不齋僧,他也會在這個時候死去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個寇員外很可能在二十年前算卦得知了自己的命運,要改變這個命運,就得積善。向世人大肆宣傳自己的善德,想盡一切辦法少花錢,多宣傳,跟我們國家傳統的“做好事不留名”正好相反,他不光留名,還把自己的善德貼在自己門口牌子上,甚至掏出一本小賬本,裡面密密麻麻記載了曾經齋僧的名錄:
員外面生喜色,笑吟吟的道:“弟子……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薄齋僧的賬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
就跟一個人公交車上給老人讓了個座,然後掏出個小本本,你是我讓座的第9996個老人,給我籤個名吧?我叫大善人!
而強盜的一個撩陰之腿,踢中的正是寇員外的命根子,而他的命根子就是財
但是又不得不說寇員外的聰明之處,不管怎麼說,他的齋僧名氣是打出來了,又在功德圓滿的時候死去,這狠狠的將瞭如來佛祖一軍,這可咋辦?任由他死的話,那麼以後,誰還敢行善?佛家還怎麼推廣因果報應,好人有好報之說?
所以,雖然大家都知道寇員外是炒作高手,可是又沒有辦法,因為他成功的綁架了如來佛祖,最後只得再次添壽12年!高!實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