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53542658217

    丈夫南征北戰,保家衛國,她守在家中,事無鉅細,默默支援;丈夫工作調動,輾轉幾地,她收拾行囊,懷抱兒女,戎馬相隨;丈夫因傷病倒,臥床不起,她日夜陪護,精心照料。直至時間寫完所有的愛。她用真心書寫一位當代軍嫂的平凡讚歌,她更用真情鐫刻著伉儷夫妻的一生誓言,她就是已故“全國戰鬥英雄”華玉傑的妻子——劉金蘭。

    劉金蘭,市七○四臺退休職工。丈夫華玉傑,曾參加珍寶島戰役,獲得“全國戰鬥英雄”“全國勞模”等榮譽稱號。1969年3月15日15時,前蘇聯邊防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向珍寶島發動了第三次猛烈進攻。蘇聯邊防軍登島後,以部分坦克、裝甲車以及步兵分成兩個梯隊,對島上中國邊防分隊的防禦正面實施輪番衝擊,企圖以優勢兵力將中國邊防分隊趕出珍寶島。中國邊防分隊抓住蘇聯邊防軍害怕步兵與坦克、裝甲車分割的弱點,發揚敢於近戰的光榮傳統,採取幾個戰鬥小組同時圍打一輛坦克或裝甲車的戰法,予以各個擊破。火箭筒手華玉傑甩掉棉衣和絨衣,扛著火箭筒,打一發換一個地方,先後擊毀擊傷蘇軍裝甲車4輛,為勝利抗拒擊退前蘇聯軍隊入侵作出了重要貢獻。

    戰後華玉傑被破格提幹,從副連長到某部的第一副參謀長。1979年因組建武警部隊需要,調到安徽省武警部隊籌建班子,本來調動手續已辦好,也到合肥報了道,巧的是正趕上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打,華玉傑連夜打報告提出仍回原部隊準備參戰,當時華玉傑作為一個有實戰經驗的中級指揮員被編為後續部隊待命,未等上戰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就勝利結束了,華玉傑同志仍然留在了原部隊。1985年,華玉傑在100萬大裁軍時主動向組織提出轉業到地方工作的申請,為部隊現代化建設作貢獻。此後他服從組織分配任淮北市直屬機關工會主席,直到退休。

    戰場上的奮不顧身,面對危險時的勇往直前,英雄華玉傑的事蹟人們耳熟能詳,讓人們無不為之感嘆。然後,在英雄的背後,人們卻不知,他的愛人劉金蘭,這位普普通通的軍嫂,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甘做“英雄背後的女人”,在點滴的日常生活中演繹出平凡中的偉大。

    當年,在部隊服役期間,華玉傑南征北戰,不僅在北國邊疆保家衛國,而且還在南部邊陲枕戈待旦。而在家中,劉金蘭挑起了生活的大梁,事無鉅細,都是她一個人操持,默默地在後方支援著自己的丈夫。

    劉金蘭常說:“選擇了做軍嫂,就是選擇了責任和光榮,自己只有盡最大的努力為老人和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而快樂的家庭,才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

    時間撥回到1970年,當時在阜陽地委工作的劉金蘭因為華玉傑的一場宣講而與他相識。一位是戰鬥英雄,一位是地方“佳人”。在組織的安排下,兩人相識相知,也從此攜手人生,相濡以沫。華玉傑當時在東北某部隊任職,一到兩年才能回來探親一次。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陪伴最多的不是家人,戰友的父母卻是他時常看望的物件。而這段時間,拉扯三個子女,照顧雙方老人,從走到一起的那日起,劉金蘭便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

    1980年,劉金蘭為了更好地照顧華玉傑,又服從組織安排,捨棄了自己在當時阜陽地區亳縣的工作,隨軍到了齊齊哈爾一個鐵路職工教育部門工作。1985年,劉金蘭又隨華玉傑轉業來到淮北,分配在廣播電臺工作。“回想起來,自己並沒有刻意去做什麼,只是覺得做為妻子,要理解丈夫,支援丈夫的事業。”正是這種理解和支援,讓她離開家鄉遠赴冰天雪地的東北,又離開東北輾轉到陌生的城市。

    回到淮北一切都是從新開始。作為一名妻子,劉金蘭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還要孝敬雙方父母。孩子半夜生病了,她一個人揹著就往醫院趕;老人住院了,她夜夜陪伴在左右……劉金蘭一個人在家中忙前忙後,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華玉傑在珍寶島戰役中受了重傷,而且落下了病根。在1996年的一天,華玉傑頭部眩暈,一下栽倒在地,導致腦部出血,從此需要臥床休息,生活也近乎無法自理。老伴臥床不起,大兒子在合肥求學,二兒子在淮北寄宿,小女兒才讀初中……一瞬間,生活發生了斷崖式的改變。不論是經濟拮据,物質匱乏,還是愛人重病,子女求學,這每一件事情都足以擊垮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當時咬牙也要堅持下來,老華是戰鬥英雄,他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場戰鬥,要打好仗,打勝仗。”劉金蘭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在隨後的幾年,華玉傑的身體情況更加不好,“如果說黨和政府給了我父親第二次生命的話,那我的母親就給了我父親第三次生命!”劉金蘭的兒子說道。

    劉金蘭介紹:“那幾年,老華的身體大不如前,當年那場戰鬥中他的耳膜和大腦都受到損傷,隨著年紀漸老,聽力越發不行了,記憶力也一年不如一年,甚至交談都成了問題。”

    丈夫出行不便,劉金蘭就每天揹著他進進出出,推著輪椅帶他外出呼吸新鮮空氣;丈夫臥病在床,她就每兩個小時為他翻一次身,防止生出褥瘡;丈夫吃飯不方便,她就跑到木匠那裡自制一個類似嬰兒使用的小飯桌;為了防止丈夫下肢肌肉萎縮,劉金蘭還經常為華玉傑按摩……“不髒,我和老華就像一個人。”“不重,老華可是我的‘大孩子’。”“不累,這些都已經習慣了。”無論是炎炎盛夏,還是冰雪嚴冬,劉金蘭沒有一天不悉心照料自己的丈夫華玉傑。

    除了照顧好華玉傑外,劉金蘭還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雙擁”工作中。“各級政府、社會人士都關心愛護著我們,我也要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憑著對軍人的特殊感情,劉金蘭把一片愛心奉獻給了“雙擁”物件。無論是退伍戰士,還是傷殘軍人,她都努力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

    每年的建軍節,劉金蘭都會和社群工作人員一起看望慰問退休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她還經常在居民中宣傳雙擁工作,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援國防的濃厚輿論氛圍。

    劉金蘭為人做事非常低調,社群和居民都被她的事蹟所感動,也多次想給她申報榮譽,但都被她婉言謝絕。“這是我作為一名軍人妻子應該做的事,我沒覺得有什麼特別。支援國防事業是我應盡的責任,服務軍人是我永遠的義務。”劉金蘭如是說。

    時光荏苒,歲月更迭。2017年2月22日,戰鬥英雄華玉傑因病辭世,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他所灑下的熱血,滿目青山也巍巍矗立向他在致敬。

    英雄不畏犧牲,英雄背後的女人更是勇於奉獻。華玉傑的英勇壯舉鑄就了軍人的楷模,劉金蘭的默默奉獻凝結成世間最美的真情。透過她看他,看到的是偉大中的平凡;透過他尋找她,找到的是一位軍屬的點滴平常,更找到的是人間大愛、無悔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老劑RD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