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山上看日落

    在東京街頭,常有穿越之感,因為經常看到有人在鞠躬,鞠一次還不夠,一來就是三五個,有時候一方已經走了,另一方還對著那背影,慎獨地一再鞠著。

    很像民國時代,從前慢,人們和和氣氣,還保持著鞠躬的習慣,在民國的小說和散文裡,你能時不時地看見,誰對誰鞠了個躬。

    如今的華人,是不大會鞠躬的,我以前都沒注意到這一點,也是到了東京,才想起來。其實以前在日本的影視劇裡,常常看到日本人互相鞠躬,但是影視劇嘛,本來就隔了一層,不可能那麼較真。

    到了東京,親眼看見真人那樣兢兢業業地鞠躬,他們在超市裡鞠躬,在餐廳裡鞠躬,在路上鞠躬,有一次,在地鐵上,我看到一個男人落座之前,居然先對邊上的人鞠了個大躬。我天,難怪日本人大多苗條,不說鞠躬時消耗的體能,就是時刻留心要給誰鞠個躬的眼力見,也不是容易練成的吧。

    對於這鞠躬,我感覺複雜。作為外華人,面對日本人的鞠躬,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應該投桃報李地鞠上好幾個,那麼著多少有點邯鄲學步的尷尬,但若是淺嘗輒止呢,又擔心失禮——我來日本之前,在心裡一再告誡自己,千萬不能替祖國丟臉。

    於是常常手足無措的,外加許多不安和失悔,難免覺得這是不必要的繁文縟節,但另外一些時候,又覺得,禮儀的確是教化的一種,那種日式的和氣,極有可能就是這愛鞠躬的習慣蓄養出來的。

    來日本之後一個比較明顯的感受,就是不容易受氣了。打交道的那些人,不管是超市收銀員還是宿舍管理人員,乃至陌生路人,都是先鞠躬後說話,說完話再鞠躬。想想看,要是鞠完躬再黑臉或是發飆,是不是太高難度,倒是轉化為一張笑眯眯的臉,更加行雲流水,大家都笑眯眯的,就很容易和諧啊。

    有次去“日本宜家”NITORI買東西,想買的東西在不同樓層,我看到每個樓層都有收銀員,不確定在該樓層買的東西能否在其他樓層統一結算,正拎著東西遠遠地發愣,收銀員大嬸已經對我展開極其燦爛的笑臉,一連串的問候,我動用手語表達了我的意思,她歡快地表示,完全沒問題。

    也並不是一種不走心的溫和,在某個超市,結賬時收銀員拿出拖鞋,指著尺碼標籤疑問地看著我,我知道她是覺得不像我的尺碼,我本來也是打算買給喜歡穿大鞋的我媽的。我含笑拼命點頭表示確定,她才替我裝進袋子裡。

    我的笨拙也不會被人翻白眼,有次逛小店時掏手機,把口袋裡的硬幣撒了一地。售貨員趕緊蹲下來幫我撿,撿完就走開了,根本不用擔心她下一步若是熱情推銷如何拒絕。

    在地鐵站也是這樣,東京地鐵站指示算是清楚的,但有時還是難免迷失,有次,去跟穿制服的大叔問路,離人家還有老遠,那大叔已經從我的眼神裡,識別出他是我的目標所在,連忙朝我鞠了倆躬。

    我比劃半天,還是互相聽不懂,我茫然地抱歉地笑著,準備再想轍了,那大叔卻在一連串的鞠躬之後,把我帶到旁邊視窗,他認為裡面那個年輕人可以幫助我。

    我以前遇到別人給臉色看,也會從對方角度去想,人家每天要見那麼多人,其中不乏奇葩,以冷漠表達戒備,也是在所難免。來到東京之後,我依然改不了越俎代庖的習慣,要思考一下,同樣是要見很多人,人家怎麼還能夠一次次地地鞠躬,笑得這樣燦爛呢?

    也許,主要問題是,為什麼非要不高興呢?

    我們有句話是,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可以高興,幹嘛非要不高興呢?但問題是,讓自己高興起來很難啊,要做很多的心理建設,自我超越,志存高遠,這個過程非常地長也非常繁瑣,可以說相當反人性。

    直接表示不高興,才是更加快捷的發洩。“我都這麼不高興了,乾脆大家一起不高興吧”,情緒垃圾被丟出去,你也丟,我也丟,最後到處都是,一出門就是一大灘戾氣。

    近來這種情況似乎尤為嚴重,出門在外,你會發現太多易燃易爆的人類,而且由於大家都以“不高興”為武器,要想成為王者,就得將自己的火爆程度升級,慫一點的人出門都膽戰心驚的,生怕一不小心惹得對方提刀殺將過來。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視窗工作人員,因佔了天時地利,則以冷暴力制勝。

    強中自有強中手,要想永立不敗之地,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火爆指數,最終的結果是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戾氣指數,保不齊哪天你就落到一個狠角色手裡,那時會想起這是自己種的因果嗎?

    讓別人不高興,真的不是讓自己高興起來的辦法。

    日本人處理情緒垃圾的方式,不是提倡一下精神文明就完了,而是透過禮儀式進行規範。禮儀二字貌似溫和,其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一次次地低頭,彎腰,鞠躬,看上去非常程式化,但總會有一種不自覺的自省,把那個被規定的禮儀流程走完,啥心靈雞湯都不用喝,那股氣自己就順了。

    想想他們處理現實中垃圾的方式,跟這個有點像。

    來日本之後,扔垃圾成了我最大的困擾,廚房的牆壁上就貼著處理垃圾分類的圖示,但是我總是不能確定。

    比如說,圖中將垃圾分為可燃垃圾和資源垃圾兩大類,落葉紙杯紙類屬於可燃垃圾我能理解,但是光碟磁帶為什麼也可燃呢?又比如說,塑膠瓶、便當盒、各種包裝盒屬於資源類垃圾,但弄髒了的可以放入可燃垃圾裡。既然使用,難免弄髒,這個髒,到底髒到什麼程度?當然,我可以清洗一下,但是要洗得很乾淨嗎,需要晾乾嗎?

    一個飲料杯,紙質盒蓋屬於可燃垃圾,塑膠杯體和吸管都屬於資源垃圾,一聽可樂,拉環屬於金屬垃圾,瓶身屬於資源垃圾,如果上面有標籤,則要撕下來,扔到可燃垃圾中。

    作為本來就不容易有確定感的人類,我簡直糾結死了,即使非常非常認真地分了類,扔垃圾時,還是心虛得像扔一個血淋淋的人頭,生怕一不小心弄錯了,替祖國丟了臉——我真是愛國啊!

    聽說因為我們這棟樓住的都是國際友人,要求已經放寬很多,對華人更是複雜得令人髮指,扔錯了還要罰款,全世界就日本最嚴格。這簡直是跟人性過不去,然而,在第一時間裡處理了,消解了,也一勞永逸啊,不然,垃圾永遠在那裡,扔出去,你以為就碰不到了嗎?

    情緒垃圾也是這樣,孔子誇顏回“不遷怒,不貳過”,“怒”即使遷往別處,依然存在,遲早,它會在充分發酵之後,以自己的方式彈回來。

    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都不得不承認,在過日子這件事上,日本人更有心,考慮得更長遠。同時他們更樂於求助自身而不是他人——有句話叫“沒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日本人像是真的相信這點,不管是處理情緒垃圾還是處理生活垃圾,他們都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說,這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大家互相鞠躬的盛景,在我們這裡估計再難重現,但是互相給個好臉色,說話之前斟酌一下措辭,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事,起碼,我覺得我可以做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抖真的可以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