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536274345679
-
2 # 狐狸愛吃肯德基
山西大槐樹,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的一處移民基地。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鴰窩。”這首民謠從明朝初年開始在中國的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福建等地區廣為傳頌。
民謠記錄的是從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前後,明政府在山西進行了歷時 50年、人數達到數十萬、遷出面積達到當時中國一半以上國土面積的大規模的強制性移民,這次移民是有史料記載以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意義最深 遠的一次大移民事件。
由於當時明政府把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縣古大槐樹下,進行登 記註冊後強制帶走的,所以絕大部分移民後裔都把前輩出發的最後之地洪洞作為外遷之 前的祖籍,將這棵大槐樹作為祖籍的標誌。
-
3 # 使用者9274615308408
洪洞大槐樹的傳說發生在明成祖朱棣時期。因為當時打仗北京山東的人口損失很多,而山西不怎麼受影響。所以說呃,從山西洪洞遷了一批人口,到了北京和山東。尤其以北京為多。所以說很多的北京人都說祖上 是山西洪洞大槐樹,而且有一個特點,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過來的人,腳的小拇指指甲是裂開的。
-
4 # 使用者7780640277686
洪洞大槐樹的傳說:老人們總是讓孩子們看小腳趾甲,說凡是過去從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遷來的,最小的那個腳趾甲都是兩瓣的。這是對發生在明代驚天動地的“老鸛窩底下”事件的慘痛記憶。
據記載,從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透過這種方式,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達百萬人之多,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
傳說,當時移民中的一些不願意移民的男女老幼被反綁著雙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需要大小便的時候,就衝著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開手,我要方便。”
時間一長,懶得多費口舌,只喊一聲:“解手。”從此,大小便又多了一個代名詞—解手。
回覆列表
“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古老民謠,在年復一年地口耳相傳中保留下來。這些民謠,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從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滄桑的聲音裡流出來,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遙遠而漫長的故事。那麼,洪洞大槐樹的背後,到底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還得從元末明初時期開始說起。
元朝的統治者們雖然善於征戰,卻疏於統治,侵略擴張的過程,消耗了大量民力財力,使得百姓稅負越來越繁重。再加上少數民族統治者入主中原本來就容易引發牴觸和爭議,因此,在元朝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事件絡繹不絕。然後朝廷又會派軍隊去鎮壓起義,如此迴圈往復。而比戰爭更可怕的,則是自然災害。
元朝的自然災害特別多,九十八年內共發生有記錄的大型水災九十二次,旱災八十六次,冰雹災六十九次,蝗災六十一次,歉飢五十九次,地震五十六次,風災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疫災二十次。“連年饑饉,民不聊生”,甚至出現“禾不入土,人相食”的慘狀。以至於《中國救荒史》的作者鄧雲特先生都不得不在文末感嘆:“可知元代之災況,較其前之任何朝代,皆嚴重多矣。”
可以說是連年的自然災害和戰爭共同摧毀了原本驕傲而龐大的元帝國。朱元璋推翻元朝,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而與此同時,一起被毀滅的還有人口和經濟。無數的人死於戰亂、死於飢寒、死於飛來橫禍。不少地區都因為人口太少而不得不降低地區的行政等級。而到了明朝初年,全華人口只剩下不到一千萬。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湖廣等地都變成了人煙稀少、田園荒蕪,一片蕭條景色。
相比之下,山西則非常幸運,沒有遭受過太多的自然災害。而且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山西也沒有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主戰場,而是相對平和地完成了政權交接。所以在全國其他地區民生凋敝的時候,山西依舊是人口稠密,農田肥沃,百姓衣食豐足。
明朝以後,政局逐漸穩定,天災也不再那麼頻繁。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大片本應該長著麥穗和稻穀的土地因為無人耕作而變成了荒地,當然覺得十分可惜。“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於是他下令讓山西地區的人向外遷移到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從洪武六年到永樂十五年,一共有十餘次的移民。六口之家,去其三四,前後人數達一百多萬。數十年後,才使得中原地區逐漸恢復了生機。
古代華人一向安土重遷,如此大規模的遷徙實屬罕見。他們之所以會選擇背井離鄉,首先是由於明朝政府的強制要求。其次因為這些遷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山西的貧民,透過遷徙到中原墾荒,他們可以擁有很多屬於自己的田地,頭幾年不用繳稅賦,還能得到政府的獎勵。這是他們改善生活,乃至改變命運的不二選擇。
但是華人畢竟是戀家的,他們在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期望的同時,也帶走了對故鄉的眷戀。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樹就是最大的一個移民登記點。要移民的人們到這裡集合,報上自己的名字,然後揹著行囊,走上奔向遠方的馬車,一去不回。
洪洞大槐樹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這株大槐樹栽種於漢代,到明代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根深葉茂。古人多不識字,更沒有GPS,跋山涉水之後,他們或許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樹因為本身年代久遠,是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記點,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那批人心目中故鄉的標誌和思親之情的投射。於是這些遷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唱出了“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樣的民謠,並且把它教給了自己的兒孫,引導著他們來到大槐樹下尋根。
現在我們看到的洪洞大槐樹早已不是原來的那棵,而是在原來的槐樹的位置上,用鋼筋水泥重新還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還是成為了國家5A級景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以民間祭祀活動為特色的5A級景區。
曹文軒在散文《前方》裡說“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於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於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這大概就是大槐樹存在的意義,也是為什麼在人口遷徙日益頻繁,鄉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麼多人,對鋼筋水泥築成的大槐樹念念不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