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盡衛與

    一、社會歷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否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原理

    ①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方法論:既要認識到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又要重視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發揮正確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辨證關係、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基本規律: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3.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階級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方式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透過階級鬥爭實現的。階級鬥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屬於非對抗性的矛盾,只能透過改革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4.人民群眾地位、作用

    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1)群眾觀點及其要求:

    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群眾觀點的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2)群眾路線及其地位: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路線的地位:是無產階級政黨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是我們黨領導華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併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社會歷史觀中的其他知識點:

    ①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

    ②注意區別: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階級鬥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二、人生價值觀

    5.對人的價值評析的原理:

    ①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透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②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析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注意:人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自我價值(社會對個人的滿足,或個人對社會的索取)兩部分。

    6.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原理:(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

    倡導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1)這一價值觀主張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根本統一;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它不排斥個人利益而是重視和發展個人的正當利益。(2)我們要樹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堅持科學發展觀。

    7.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正確的價值觀的標準):

    (1)必須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基本特徵: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具有社會歷史性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特徵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

    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不同,所以因人而異

    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怎樣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①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②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③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④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衝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8、怎樣實現人生價值?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根本途徑。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3)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的主觀條件: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個人與社會是同一的。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元時期經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