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土壁邊坡坡度的底寬b與基高h之比,即m=b/h計算
1、在建築中,放坡應該從墊層的上表面開始 ;
2、管線土方工程定額,對計算挖溝槽土方放坡係數規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內,不考慮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於5m,按土體穩定理論計算後的邊坡進行放坡。
注意:
計算工程量時,地槽交接處放坡產生的重複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質不好,基礎處理採用挖土、換土時,其放坡點應從實際挖深開始。
在挖土方、槽、坑時 ,如遇不同土壤類別 ,應根據地質勘測資料分別計算。
邊坡放坡係數可根據各土壤類別及深度加權取定
這張表的資料並不是在每個地方都適用,只是通用規則,根據2009年新規範講義:
土類單一土質時,普通土(一二類)開挖深度大於1.2米開始放坡(K=0.50),堅土(三四類)開挖深度大於1.7米開始放坡(K=0.30)。
土類混合土質時,開挖深度大於1.5米開始放坡,然後按照不同土質加權計算放坡係數K。
建築工程施工手冊中對放坡係數的規定 放坡高度、比例確定表
注:1.溝槽、基坑中土壤類別不同時,分別按其土壤類別、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別計算;
2.計算放坡工程量時交接處的重複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規定時才能放坡,放坡高度應自墊層下表面至設計室外地坪標高計算。
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錐 體: 底面面積×高÷3
臺 體: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體積公式=πh2 (3R-h)÷3
球體積公式:V=4πR3/3
稜柱體積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為側稜長,h為高)
稜臺體積:V=〔S1+S2+開根號(S1*S2)〕/3*h
注:V:體積;S1:上表面積;S2:下表面積;h:高
挖方放坡係數及計算公式
(1)挖方形或長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計算:
計算公式:
V:(B1+2C+KH)×(B2+2C+KH)×H+1/ 3K2H3
式中:
V=挖土方體積(立方米);
H=地坑深虔度米);
B1=基礎長度(米)
B2==基礎寬度(米)
C=工作面寬度(米)
K=坡度係數
1/3K2H3 =角錐體體積。
(2)挖圓形地坑放坡
算式:
V=1/3πH(R12+R22+RlR2)
式中: V一挖土體積(立方米)
H~地坑深度(米)
R1一坑底半徑(米)
R2一坑上口半徑,R2=R1十KH(米)
K一坡度係數
土方放坡計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場地:
S=S底+2*L外+16
二、挖溝槽:
1. 墊層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墊層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
圓形: V=∏/3*h*(R2+Rr+r2)
放坡係數
承臺計算公式
1. 【AB+ab+(A+a)(B+b)】*h2/6+ABh1
1.基坑土方量計算
挖基坑多用於需全部大開挖的滿堂基礎、獨立基礎、裝置基礎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計算
基坑土方量的計算可近似地按稜柱體(即上下底為兩個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頂點都在兩個平行平面上的多面體)體積公式計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體積)(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積(m2);
A0——基坑中截面((1÷2)H處)面積(m2)。
(2)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計算
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計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 V ——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體積)(m3);
R1、R2——圓形基坑上、下底半徑(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計算
多用於建築物的條形基礎、渠道、管溝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計算,可沿其長度方向分段進行計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為總土方量。
如該段內基槽橫截面形狀、尺寸不變時,其土方量即為該段橫截面面積乘以該段基槽長度,一般兩邊放坡按下式計算
V=H(B+mH)L (3)
式中V——兩邊放坡基槽該段土方量(體積)(m3);
H——基槽深度(m);
B——基槽槽底寬度(m);
L——該段基槽長度(m);
m——坡度係數,m= C/H,當m=0,則表示基槽垂直開挖不放坡;
C——基槽一邊坡底寬(m)。
如該段內橫截面的形狀、尺寸有變化時,也可近似地用稜柱體的體積公式按下式計算。
Vi=(1÷6)Li(Ai1+4Aoi+Ai2)(4)
式中Vi——基槽該段土方量(體積)(m3);
Li——該段基槽長度(m);
Ai1、Ai2——該段基槽兩端橫截面面積(m2);
Aoi——該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積(m2)。
指土壁邊坡坡度的底寬b與基高h之比,即m=b/h計算
1、在建築中,放坡應該從墊層的上表面開始 ;
2、管線土方工程定額,對計算挖溝槽土方放坡係數規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內,不考慮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於5m,按土體穩定理論計算後的邊坡進行放坡。
注意:
計算工程量時,地槽交接處放坡產生的重複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質不好,基礎處理採用挖土、換土時,其放坡點應從實際挖深開始。
在挖土方、槽、坑時 ,如遇不同土壤類別 ,應根據地質勘測資料分別計算。
邊坡放坡係數可根據各土壤類別及深度加權取定
這張表的資料並不是在每個地方都適用,只是通用規則,根據2009年新規範講義:
土類單一土質時,普通土(一二類)開挖深度大於1.2米開始放坡(K=0.50),堅土(三四類)開挖深度大於1.7米開始放坡(K=0.30)。
土類混合土質時,開挖深度大於1.5米開始放坡,然後按照不同土質加權計算放坡係數K。
建築工程施工手冊中對放坡係數的規定 放坡高度、比例確定表
注:1.溝槽、基坑中土壤類別不同時,分別按其土壤類別、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別計算;
2.計算放坡工程量時交接處的重複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規定時才能放坡,放坡高度應自墊層下表面至設計室外地坪標高計算。
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錐 體: 底面面積×高÷3
臺 體: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體積公式=πh2 (3R-h)÷3
球體積公式:V=4πR3/3
稜柱體積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為側稜長,h為高)
稜臺體積:V=〔S1+S2+開根號(S1*S2)〕/3*h
注:V:體積;S1:上表面積;S2:下表面積;h:高
挖方放坡係數及計算公式
(1)挖方形或長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計算:
計算公式:
V:(B1+2C+KH)×(B2+2C+KH)×H+1/ 3K2H3
式中:
V=挖土方體積(立方米);
H=地坑深虔度米);
B1=基礎長度(米)
B2==基礎寬度(米)
C=工作面寬度(米)
K=坡度係數
1/3K2H3 =角錐體體積。
(2)挖圓形地坑放坡
算式:
V=1/3πH(R12+R22+RlR2)
式中: V一挖土體積(立方米)
H~地坑深度(米)
R1一坑底半徑(米)
R2一坑上口半徑,R2=R1十KH(米)
K一坡度係數
土方放坡計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場地:
S=S底+2*L外+16
二、挖溝槽:
1. 墊層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墊層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
圓形: V=∏/3*h*(R2+Rr+r2)
放坡係數
承臺計算公式
1. 【AB+ab+(A+a)(B+b)】*h2/6+ABh1
1.基坑土方量計算
挖基坑多用於需全部大開挖的滿堂基礎、獨立基礎、裝置基礎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計算
基坑土方量的計算可近似地按稜柱體(即上下底為兩個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頂點都在兩個平行平面上的多面體)體積公式計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體積)(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積(m2);
A0——基坑中截面((1÷2)H處)面積(m2)。
(2)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計算
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計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 V ——圓形放坡基坑土方量(體積)(m3);
R1、R2——圓形基坑上、下底半徑(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計算
多用於建築物的條形基礎、渠道、管溝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計算,可沿其長度方向分段進行計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為總土方量。
如該段內基槽橫截面形狀、尺寸不變時,其土方量即為該段橫截面面積乘以該段基槽長度,一般兩邊放坡按下式計算
V=H(B+mH)L (3)
式中V——兩邊放坡基槽該段土方量(體積)(m3);
H——基槽深度(m);
B——基槽槽底寬度(m);
L——該段基槽長度(m);
m——坡度係數,m= C/H,當m=0,則表示基槽垂直開挖不放坡;
C——基槽一邊坡底寬(m)。
如該段內橫截面的形狀、尺寸有變化時,也可近似地用稜柱體的體積公式按下式計算。
Vi=(1÷6)Li(Ai1+4Aoi+Ai2)(4)
式中Vi——基槽該段土方量(體積)(m3);
Li——該段基槽長度(m);
Ai1、Ai2——該段基槽兩端橫截面面積(m2);
Aoi——該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積(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