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物動詞:所謂“及物”,“及”有“從後頭跟上、達到、關聯”等意,“及物”說明需要帶“物”來完成一個動作,這個動作是有物件的,這個物件就是它後面要加的賓語。後面必須跟賓語,意義才完整的實義動詞,叫做及物動詞(transitive verb)。有的動詞必須接一個賓語,有的必須接兩個賓語。如:He"s reading a magazine. 他正在讀一本雜誌。(read讀,是“及物”的)2.不及物動詞:本身意義完整後面不須跟賓語的實義動詞,叫做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如:It happened in June 1932. 這件事發生於一九三二年六月。(happen發生,是“不及物”的)3.系動詞:系動詞,全稱是 連繫動詞(Linking Verb),系動詞的功能主要是把表語/補足語(名詞、形容詞、某些副詞、非謂詞、介詞短語、從句)和它的主語聯絡在一起,說明主語的性質、特徵、品性或狀態。系動詞一般是具體的“am/is/are”,可以翻譯成“是”的意思。如:I am a teacher.(我是一名老師)
這裡的謂語動詞是 kill,它的動詞屬性是:及物動詞。所以,a rich man 是賓語,該句的意思就是:他殺了一個有錢人。
例3:He died a rich man.他死的時候是個有錢人。
有同學第一眼看到,可能會翻譯成:他死了一位有錢人(什麼鬼!!),或者,他被殺死了,或者,他殺死了一個有錢人。這都是錯誤的。我們說過,分析一句話的意思在於動詞屬性。這裡的謂語動詞 die 是一個不及物動詞,所以,後面不會有賓語,不像 動詞 kill(及物動詞,後面必須加一個“殺”這個動作的承受著,也就是賓語),die 這裡後面不需要有什麼承受者,哪有什麼“死了誰..”的說法。但這裡,die 後面又加了 a rich man,我們說過,謂語動詞後面只有2個成分 - 賓語 或者 補足語,這裡不是 賓語,那就一定是 補足語了。也就是說,“a rich man”是 這句話所表達主題的補語,也就是 He 的補足語,用來補充說明 He 的情況。哦!He 死了,He 死的時候是一個“有錢人”。所以,該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死的時候是個有錢人。相當於:He was rich when he died.
1.一句話出現了2個動詞:went 和 met。這是錯誤的,一句話只能出現一個動詞。若出現2個動詞,會導致句義不明確,“他到底是去北京了,還是去見明星去了?”2.作者可能是想表達“他去北京見明星去了”。恩,如果要表達這句話,就要用到“非謂語”的知識了,該句的met,應該改為 meeting ,就對了。因為,He 去北京看明星是一個主動的動作,應該用 ing 形式。所以該句的正確表達應該是:He went to Beijing meeting the star.他去北京見明星去了。
謂語,其實很好理解。一點都不深奧。千萬不要想多了,不要被“謂語”這個漢語詞彙本身所迷惑,以下:
謂語,就像“謂語”的字面意思一樣,有一種“謂”的意思,什麼是“謂”?“謂”在漢語裡是“告訴、說”的意思,用來陳述主語的內容。僅僅是因為漢語裡的“謂”字最為貼切,所以,我們就把這種句子成分叫做“謂語”。英語裡,對應的單詞是“predicate,斷言敘述的意思”。我們說過,一句話裡一定要有主語,否則就沒有談論或表達的內容,一個句子也就沒有下文了。有了主語,也就有了表達或談論的話題,接下來,就需要有對“該話題(主語)”的陳述內容。也就是,你要想表達一句話,除了要有話題,還要有該話題相關的具體討論或陳述,只有這樣,才能傳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比如:
A:我。這句話沒有謂語(根本就不是一句完整的話),你說出去,別人是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意思的,你什麼你,你說清楚啊。B:我愛你。這樣,別人才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會產生各種誤解(原來你愛我啊,你只說個“我”字,我還以為你恨我呢)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謂語,是由動詞充當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啊,是物質的,然後,它是運動的,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是讓大家不要懼怕“謂語”這個看起來好像很抽象很學術的詞,理解之後,再學習 謂語 相關的語法,就會簡單多了(當我們理解了“一”,後面的二三四五,乃至無限項,都可以輕鬆學會)。
謂語(動詞)一般謂語主語後邊。找到了 謂語,也就找到了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前面是 主語,後邊是 賓語、補語)
動詞有哪些屬性呢?
1.及物動詞:所謂“及物”,“及”有“從後頭跟上、達到、關聯”等意,“及物”說明需要帶“物”來完成一個動作,這個動作是有物件的,這個物件就是它後面要加的賓語。後面必須跟賓語,意義才完整的實義動詞,叫做及物動詞(transitive verb)。有的動詞必須接一個賓語,有的必須接兩個賓語。如:He"s reading a magazine. 他正在讀一本雜誌。(read讀,是“及物”的)2.不及物動詞:本身意義完整後面不須跟賓語的實義動詞,叫做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如:It happened in June 1932. 這件事發生於一九三二年六月。(happen發生,是“不及物”的)3.系動詞:系動詞,全稱是 連繫動詞(Linking Verb),系動詞的功能主要是把表語/補足語(名詞、形容詞、某些副詞、非謂詞、介詞短語、從句)和它的主語聯絡在一起,說明主語的性質、特徵、品性或狀態。系動詞一般是具體的“am/is/are”,可以翻譯成“是”的意思。如:I am a teacher.(我是一名老師)所以謂語後面就接2種成分 - 賓語/補足語(也可理解成 表語,表語其實就是“主語補足語”),所以,大家以後在看句子時,首先找到句子中謂語動詞,根據動詞的不同屬性,最終判斷句子的成分,確定句子的意思,如下圖:
例1:He died.他死了。這裡的謂語動詞是 die,它的動詞屬性是:不及物動詞。所以後面不能加賓語(我們總不能說:他死了誰..吧)。該句的意思就是:他死了。
例2:He killed a rich man.他殺了一個有錢人。這裡的謂語動詞是 kill,它的動詞屬性是:及物動詞。所以,a rich man 是賓語,該句的意思就是:他殺了一個有錢人。
例3:He died a rich man.他死的時候是個有錢人。有同學第一眼看到,可能會翻譯成:他死了一位有錢人(什麼鬼!!),或者,他被殺死了,或者,他殺死了一個有錢人。這都是錯誤的。我們說過,分析一句話的意思在於動詞屬性。這裡的謂語動詞 die 是一個不及物動詞,所以,後面不會有賓語,不像 動詞 kill(及物動詞,後面必須加一個“殺”這個動作的承受著,也就是賓語),die 這裡後面不需要有什麼承受者,哪有什麼“死了誰..”的說法。但這裡,die 後面又加了 a rich man,我們說過,謂語動詞後面只有2個成分 - 賓語 或者 補足語,這裡不是 賓語,那就一定是 補足語了。也就是說,“a rich man”是 這句話所表達主題的補語,也就是 He 的補足語,用來補充說明 He 的情況。哦!He 死了,He 死的時候是一個“有錢人”。所以,該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死的時候是個有錢人。相當於:He was rich when he died.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動詞決定了句子中的賓語和補足語。另外,我們分析句子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看懂句子,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邏輯語義”。比如上面那句話,最終我們還是透過找到符合邏輯的語義,結合動詞的屬性,最終判斷句子的成分(賓語/補語)和句子的完整意思。
一個句子裡,除了有謂語,根據(邏輯)語義表達的需要,也可能出現非謂語。此時,非謂語後面也是可以加 賓語 或 補語的。
例如,本文開頭的另一句話:He went to Beijing met the star.這句話其實是錯誤了,怎麼錯的呢?
1.一句話出現了2個動詞:went 和 met。這是錯誤的,一句話只能出現一個動詞。若出現2個動詞,會導致句義不明確,“他到底是去北京了,還是去見明星去了?”2.作者可能是想表達“他去北京見明星去了”。恩,如果要表達這句話,就要用到“非謂語”的知識了,該句的met,應該改為 meeting ,就對了。因為,He 去北京看明星是一個主動的動作,應該用 ing 形式。所以該句的正確表達應該是:He went to Beijing meeting the star.他去北京見明星去了。這裡的非謂語動詞 (meeting) 後面的成分“the star”就是賓語,是 meeting (見)的賓語(明星)。
所以,非謂語和謂語一樣,也決定其後的賓語和補語成分。
動詞在英語裡特別重要,動詞做句子的謂語。
謂語決定句子的核心意思。
謂語決定句子的賓語和補足語。
英語的很多語法規則變化,都是在動詞上做變化。
所以:以後要特別注意一個句子的動詞,然後分析它的屬性,就可以找到對應的句子成分,準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