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376507636

    這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而我與影片中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相同。我偶然的看到了這部影片,戴斯蒙德·道斯則是偶然的參軍,併成為一名軍醫。雖說偶然,但是電影《血戰鋼鋸嶺》卻給我很深的印象。該片講述了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在我看來,一部影片除了鏡頭的創作,在聲音上也必須達到影片想要的效果,尤其這是戰爭片,聲音的好壞決定影片的質量與感覺。毋庸置疑《血戰鋼鋸嶺》在聲音的運用上是成功的。因此能拿下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

    《血戰鋼鋸嶺》用毫無保留的手段,真實還原了沖繩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呼嘯而過的子彈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焦土上橫屍遍野,《血戰鋼鋸嶺》中對於戰爭如何血腥與殘酷的展現,以及戰鬥規模的宏大,都是在同類題材影片中少見的。影片和導演梅爾·吉布森一貫的風格一樣,不僅有宏大的戰爭場面,更有無法割捨的親情、浪漫忠貞的愛情和堅忍篤定的信念。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成功地將優雅與恐怖融合在一起。並且在聲音的創作中,時而輕鬆悠揚,時而緊張的節奏和對白的處理充分說明吉布森對如何調動觀眾情緒瞭如指掌。影片的對白是主旨思想的另一表達形式,其中的表達可謂鬼斧神工,每一句話都值得琢磨。

    按照順序來分析俯視,日本士兵的屍體蒙太奇,日本士兵被炸出碉堡,四名美軍抬擔架從硝煙中浮現,日本兵被火焰噴射器擊中,燃燒,美軍被炸飛,被燒,短兵相接,同歸於盡,地獄般,繼續是四名美軍抬擔架從硝煙中浮現,看到德斯蒙德·道斯的臉,聲音“撐住,德斯蒙德, 我們會帶你離開這裡!”這聲音由迴響變成回聲延伸到下一個鏡頭。

    丹佛那首膾炙人口的《鄉村路帶我回家》,歌曲旋律輕快,歌詞中的家鄉就是這裡。德斯蒙德與哥哥哈爾在山裡玩耍,爬山,注意這裡的山體與後來的鋼鋸嶺一樣險惡,很像後來出現的鋼鋸嶺,鄰居看到這一切,認為道斯家的孩子和老爸道斯一樣瘋。晚上德斯蒙德和哥哥常常聽到父親謾罵母親,父親是恨自己,媽媽告訴他,戰爭之前父親很好!

    這裡暗示曾經參加過一戰的父親,參軍前是很正常的,只是戰後才這樣瘋。父親在烈士墓地,看來父親經常來這裡,父親指著墓碑說:“他們三個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長大一起參軍,他們死了,我不想以後在這裡看到我的兒子。”但此時德斯蒙德回答他已經參軍了,父親表示極為擔憂但這是德斯蒙德告訴父親他也參軍了。父親無能為力無奈。

    但是父親這句話將是鋪墊道斯後來一個一個地救人,這個行為部分撫平了道斯父親未能救出他發小戰友的負罪感。道斯問上帝:“你想讓我怎麼做,我不明白!”道斯在等待上帝的回答,“我聽不到你!”注意這裡幾秒鐘的停頓。道斯似乎聽到了上帝的回答!說:“好吧!”然後道斯轉身跑回到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這時其他戰友已經撤退了

    全連只有32人及時撤退到鋼鋸嶺下,日本的戰術似乎有效。美軍第7次進攻鋼鋸嶺失敗了。道斯的英雄行為其實從這時才開始:道斯檢查每一位沒有及時和沒有能力撤退的受傷戰友,將他們一個一個地扛到鋼鋸嶺的懸崖邊,急中生智地用他原來在訓練時發明的一種繩子捆綁方法,將傷員(包括幾個日本兵)一個接一個地降落到鋼鋸嶺下方的地面。

    道斯也深入到敵人的後方地道里。地道里也救了日本兵,給日本兵包紮。那個瞎了計程車兵,而重見光明,很像耶穌的奇蹟。上帝,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這裡,道斯是上帝力量的體現。道斯用槍當成支撐,或只是一個木棍,支撐一塊擔架布,拖著傷兵。整個過程持續5小時,共救了75人,奇蹟!回到人間,一大桶水傾瀉到道斯頭上,用水的淨化,在這裡有象徵意義。

    這一切又是虛假的和諧,現實與影片的對比,此時我們在影院周圍鴉雀無聲而能聽到炮火連天的戰爭的聲音。我們在無數其他的戰爭電影中都看到過這些殘酷場面,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戰士個人的生活與家庭,他們就是他們,而我們在影院裡,沒有直接感覺到炮火的高溫,耳膜沒有被震破,我們的朋友沒有死在那裡,身體沒被傷害而又能夠感受這災難的創傷,我們從夢中驚醒在存活的僥倖中獲得了快感。

    而影片的前半部分的和諧與後面戰爭的對比,音響由輕快變為沉重變為殘暴,讓觀眾更加向安逸生活的一方傾斜,進而點明主旨,令觀眾深思。在英國《衛報》的評價中,說《血戰鋼鋸嶺》是導演吉布森的一次勝利,主要歸功於影片傑出的後半段,也就是主角戴斯蒙參加的沖繩戰役。吉布森作為導演的才華一直是展現暴力的戰爭場面,並將恐怖片的元素融入傳統嚴肅戰爭片中。戰爭中的音響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聽覺效果與視覺並駕齊驅財貨才會把戰爭的真實感和震撼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對戰爭題材影片《血戰鋼鋸嶺》的肯定,也是為什麼該片於2017年2月27日,獲得奧斯卡“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剪輯”獎的原因。透過該片讓我對戰爭片有了新的認識,也對聲音的運用有了新的認識,影視作品中,聲音包括的對白、音響、環境缺一不可,卻一個都不能完美的展現主題。而最重要的則是對白,這是最值得令人琢磨的關鍵點,這對我在以後的錄音專業中有了更充分的認識與理解。

  • 2 # 星空也有夢想

    他是血戰鋼鋸嶺的歷史原型,沒拿過武器的軍人卻獲得最高榮譽勳章!

    這部電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場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讓人重拾久違的心潮澎湃,尤其是戰爭題材才能帶來的那種感動。寶刀不老的梅爾.吉普森用這份“老派”的紮實再次詮釋了“勇敢的心”:真正的勇敢並非驍勇善戰,而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初心,堅守信仰,並秉持自己始終不會放棄的那份純粹。當他終於從上面下來,雙眼血絲與淚水模糊相融,膽顫地提防著周圍的戰友的時候,真是太讓人心疼了。一個人在戰場上硝煙與屍橫遍野裡尋找一個又一個生存的希望,一個人若是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天下無敵,這就是信仰。

    美國的憲法精神和基督教精神,始終是他們迷茫時可以回溯求解的堅實根基,支撐他們穿過黑夜。然而,有多少人還記得我們的根基,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當我們站在此刻,回溯這個根基時,我們會看到什麼?一種七八十年代熱血戰爭片的通透和敞亮,透過以宗教為名拒絕摸槍計程車兵,建立出固執己見的人物性格。接下來鋼鋸嶺的惡劣環境,關照到戰爭的細節與情緒。我們才能逐漸理解主角的原則和救人,既反映出生殺與和平的二元對立,又令觀者對信仰產生無比敬畏。我以為戰爭會讓所有人失去,至少是暫時地、選擇性地忘掉信仰,而男主角堅持下來了,他某一時刻真的看見了上帝。我由衷佩服那些真正有信仰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耳吃貓鼠的故事文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