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的出品質量,是整個餐廳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菜品質量就是餐飲企業的生命線。但菜品質量的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先從菜品質量為何會不穩定給大家分析出原因,然後再進行歸納總結。
菜品質量不穩定的原因:
一、選材很重要。
不管你廚藝多高,面對粗糙的大米、快變味的肉、快枯黃的蔬菜、品質低劣的油,恐怕也無能為力。當然,這樣容易產生的誤區是,材料是採購的事情,我只負責生產,所以對材料不用負責。但對於大廚來說,對經手的原材料還是要仔細看看的,如果材料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退回給採購。
二、不依照標準生產,不良出品就會多
如果不按一定的標準放鹽,菜味會怎樣?誰都知道,如果炒菜不按標準時間,要麼會夾生,要麼會糊掉;若是燉湯,更要按不同時間標準來進行火力的調整,否則無法保證菜品質量。雖然廚藝熟練後,這些標準已經爛熟於心,不需要將標準書掛在牆上,但對於新手,就有必要認真學習生產標準,嚴格按流程作業,養成“嚴格依照標準作業”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三、工作場所不講究,會造成更多不良出品
一個環境惡劣、東西亂擺亂放、鹽和味精混放的廚房做出來的飯菜會是什麼質量?漏氣的高壓鍋、沾滿油汙的炒鍋、不再鋒利的刀具、火力微弱的灶具,從這裡出來的菜品,會好嗎?
四、環節出錯、經常返工,出品就有問題
比如洗菜沒洗乾淨、切菜厚薄不均、炒菜放少了鹽、燉老湯時忘記加蓋,那菜的質量肯定難以保障。
所謂質量,就是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保證質量,並最終保證成品的質量。產品一旦需要返修,就像菜放少了鹽需要回鍋,口味一定會受影響。
五、追求質量不是唱高調,而是滿足顧客的要求
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不瞭解顧客的需求,是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的出品的。
六、除了減少錯誤之外,還要持續改進
菜做出來了,廚師應該要先品嚐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下次作出適當的改進。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是持續改進過程。菜只有更好吃,沒有最好吃;質量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一如果人員缺乏訓練、技能上存在不足,或工作態度不良、或當時的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那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想象一下廚房裡那些技藝生疏、睡眼惺忪的人,你能指望那裡能生產出好出品嗎?
菜品質量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選材—食材品質最重要
沒有好的食材就不可能做出精緻的菜品,所以,要把原料視為烹調中的頭等大事來對待。對於驗收的標準,對每種食材的產地、生長環境、生長時間等都要有要求,而新鮮只是眾多要求中最基本的一條。
二、新鮮—18小時是極限
關於新鮮度的管理,這裡特別要強調6個小環節:
1、所有的鮮活海鮮都不能過夜,必須當天採買,當天使用。
2、冷盤當天製作當天銷售,禁止第二天繼續售賣。
3、自制的醬料保鮮存放不允許超過兩天。
4、蔥、姜等小料要現用現切,不得大批次切配後存放使用。
5、蔬菜原料現用現切,防止水份和營養素的流失。
6、提前加工的半成品食材保鮮存放不能超過2天。
對待新鮮度的要求就是保質期不超過18小時。原則是當天買的當天賣,當餐做的當餐賣,儘量做到冰箱零庫存。
三、火候—讓食材口感最佳
火候在烹調中是最難掌控的一個環節,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夠實現火候控制的標準化,但是一直在不懈的努力中。那如何指導所有的廚師把好火候關呢?
1、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技能培訓和技能比武,達到讓每一位廚師對火候的大小都有統一和明確的認識。
2、對菜品的製作流程進行更細化的規範,比如強調在某個火候控制下,菜餚的烹調時間。
3、對某種火候狀態下,菜餚烹調的溫度進行標註,並透過測溫儀等現代化的裝置,監控菜餚烹調的火候。
四、色澤—強調食慾色
食客對於菜餚的第一印象來自於色澤,所以要非常注重菜餚呈現出來的效果。而對於色澤,有三個方面的標準:
1、一菜少於三色
要求一款菜餚最多隻能體現三種顏色,如果顏色太多,菜餚就會顯得非常零亂,檔次自然也不高。
2、強調菜餚本色
有些廚師為了讓菜餚更加鮮豔,往往會採用一些不健康的方法進行調色,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比如芋頭,它本身就是白中透著淡淡的紫色,如果制好的菜餚紫色偏重,反而讓菜餚減分。
3、提倡食慾色
食慾色即能夠吊起食客品嚐慾望的色彩。在湖南菜中,烹調很多菜餚都會用到醬油,所以醬色是湖南菜中比較常見的顏色。但是隻有那種帶有淺淺醬色和亮度的菜餚才容易吊起食客,那些黑褐色的或者紅褐色的色澤只會引起食客的反感。
五、搭配—突出本味是原則
菜餚的搭配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一款菜餚主、配、調料的搭配,另一個則是整桌筵席菜品組合的搭配,這裡主要說第一個方面。
對於菜品主、配、調料的搭配,強調在“本味”的原則基礎上,透過配料的使用,達到提升營養價值和檔次的目的。
六、溫度—從菜餚到餐具都有標準
溫度是決定菜餚品嚐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菜餚做得再好,但溫度掌握不好,那麼菜品的口味就會大打折扣。
為了保證菜餚的溫度,知名的大廚們對很多菜餚的品嚐溫度都進行過反覆試驗,從而得出了下面這些標準:
湯——控制在95℃以上
米飯——不低於70℃
小炒菜——60℃
蒸菜——75℃左右
煲、燒、燉菜——85℃左右
清爽型冷菜——12℃-16℃
熱製冷吃菜——26℃
為了更好地控制菜品的溫度,對餐具的溫度也是有要求的。比如盛裝湯羹的碗、盛裝小炒菜的盤子,都要經過開水浸燙,或者用蒸箱加熱,以保證拿到盤子時是燙手的,才能用來盛裝菜餚。同樣道理,如果銷售的是清爽的冷菜或者冰鎮菜,盤子則要提前冰鎮。
中餐的烹飪法是多樣化的,出品與廚師有莫大的關係。但是顧客並不會體諒餐廳的不容易,他們只認味道。因此,為了減少或者避免因菜品質量不穩定造成客源流失,最好還是防範於未然。
廚房的出品質量,是整個餐廳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菜品質量就是餐飲企業的生命線。但菜品質量的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先從菜品質量為何會不穩定給大家分析出原因,然後再進行歸納總結。
菜品質量不穩定的原因:
一、選材很重要。
不管你廚藝多高,面對粗糙的大米、快變味的肉、快枯黃的蔬菜、品質低劣的油,恐怕也無能為力。當然,這樣容易產生的誤區是,材料是採購的事情,我只負責生產,所以對材料不用負責。但對於大廚來說,對經手的原材料還是要仔細看看的,如果材料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退回給採購。
二、不依照標準生產,不良出品就會多
如果不按一定的標準放鹽,菜味會怎樣?誰都知道,如果炒菜不按標準時間,要麼會夾生,要麼會糊掉;若是燉湯,更要按不同時間標準來進行火力的調整,否則無法保證菜品質量。雖然廚藝熟練後,這些標準已經爛熟於心,不需要將標準書掛在牆上,但對於新手,就有必要認真學習生產標準,嚴格按流程作業,養成“嚴格依照標準作業”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三、工作場所不講究,會造成更多不良出品
一個環境惡劣、東西亂擺亂放、鹽和味精混放的廚房做出來的飯菜會是什麼質量?漏氣的高壓鍋、沾滿油汙的炒鍋、不再鋒利的刀具、火力微弱的灶具,從這裡出來的菜品,會好嗎?
四、環節出錯、經常返工,出品就有問題
比如洗菜沒洗乾淨、切菜厚薄不均、炒菜放少了鹽、燉老湯時忘記加蓋,那菜的質量肯定難以保障。
所謂質量,就是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保證質量,並最終保證成品的質量。產品一旦需要返修,就像菜放少了鹽需要回鍋,口味一定會受影響。
五、追求質量不是唱高調,而是滿足顧客的要求
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不瞭解顧客的需求,是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的出品的。
六、除了減少錯誤之外,還要持續改進
菜做出來了,廚師應該要先品嚐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下次作出適當的改進。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是持續改進過程。菜只有更好吃,沒有最好吃;質量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一如果人員缺乏訓練、技能上存在不足,或工作態度不良、或當時的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那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想象一下廚房裡那些技藝生疏、睡眼惺忪的人,你能指望那裡能生產出好出品嗎?
菜品質量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選材—食材品質最重要
沒有好的食材就不可能做出精緻的菜品,所以,要把原料視為烹調中的頭等大事來對待。對於驗收的標準,對每種食材的產地、生長環境、生長時間等都要有要求,而新鮮只是眾多要求中最基本的一條。
二、新鮮—18小時是極限
關於新鮮度的管理,這裡特別要強調6個小環節:
1、所有的鮮活海鮮都不能過夜,必須當天採買,當天使用。
2、冷盤當天製作當天銷售,禁止第二天繼續售賣。
3、自制的醬料保鮮存放不允許超過兩天。
4、蔥、姜等小料要現用現切,不得大批次切配後存放使用。
5、蔬菜原料現用現切,防止水份和營養素的流失。
6、提前加工的半成品食材保鮮存放不能超過2天。
對待新鮮度的要求就是保質期不超過18小時。原則是當天買的當天賣,當餐做的當餐賣,儘量做到冰箱零庫存。
三、火候—讓食材口感最佳
火候在烹調中是最難掌控的一個環節,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夠實現火候控制的標準化,但是一直在不懈的努力中。那如何指導所有的廚師把好火候關呢?
1、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技能培訓和技能比武,達到讓每一位廚師對火候的大小都有統一和明確的認識。
2、對菜品的製作流程進行更細化的規範,比如強調在某個火候控制下,菜餚的烹調時間。
3、對某種火候狀態下,菜餚烹調的溫度進行標註,並透過測溫儀等現代化的裝置,監控菜餚烹調的火候。
四、色澤—強調食慾色
食客對於菜餚的第一印象來自於色澤,所以要非常注重菜餚呈現出來的效果。而對於色澤,有三個方面的標準:
1、一菜少於三色
要求一款菜餚最多隻能體現三種顏色,如果顏色太多,菜餚就會顯得非常零亂,檔次自然也不高。
2、強調菜餚本色
有些廚師為了讓菜餚更加鮮豔,往往會採用一些不健康的方法進行調色,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比如芋頭,它本身就是白中透著淡淡的紫色,如果制好的菜餚紫色偏重,反而讓菜餚減分。
3、提倡食慾色
食慾色即能夠吊起食客品嚐慾望的色彩。在湖南菜中,烹調很多菜餚都會用到醬油,所以醬色是湖南菜中比較常見的顏色。但是隻有那種帶有淺淺醬色和亮度的菜餚才容易吊起食客,那些黑褐色的或者紅褐色的色澤只會引起食客的反感。
五、搭配—突出本味是原則
菜餚的搭配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一款菜餚主、配、調料的搭配,另一個則是整桌筵席菜品組合的搭配,這裡主要說第一個方面。
對於菜品主、配、調料的搭配,強調在“本味”的原則基礎上,透過配料的使用,達到提升營養價值和檔次的目的。
六、溫度—從菜餚到餐具都有標準
溫度是決定菜餚品嚐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菜餚做得再好,但溫度掌握不好,那麼菜品的口味就會大打折扣。
為了保證菜餚的溫度,知名的大廚們對很多菜餚的品嚐溫度都進行過反覆試驗,從而得出了下面這些標準:
湯——控制在95℃以上
米飯——不低於70℃
小炒菜——60℃
蒸菜——75℃左右
煲、燒、燉菜——85℃左右
清爽型冷菜——12℃-16℃
熱製冷吃菜——26℃
為了更好地控制菜品的溫度,對餐具的溫度也是有要求的。比如盛裝湯羹的碗、盛裝小炒菜的盤子,都要經過開水浸燙,或者用蒸箱加熱,以保證拿到盤子時是燙手的,才能用來盛裝菜餚。同樣道理,如果銷售的是清爽的冷菜或者冰鎮菜,盤子則要提前冰鎮。
中餐的烹飪法是多樣化的,出品與廚師有莫大的關係。但是顧客並不會體諒餐廳的不容易,他們只認味道。因此,為了減少或者避免因菜品質量不穩定造成客源流失,最好還是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