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飛寶美媽

    1、月餅

    月餅圓又圓,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

    2、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柚〞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月餅和柚子是中秋佳節必備的食物。

    3、栗子

    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

    4、芋頭

    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有驅鬼辟邪消災之意。〝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在臺灣吃芋頭則寓意找到好工作。

    5、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田螺肉質特別肥美,也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6、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用桂花做桂花糕或釀桂花酒,全家坐在月下喝一杯桂花蜜酒,闔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好享受。

    7、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區貧窮人家流傳的風俗,在中秋節這天,江南家家戶戶會吃老南瓜燒糯米飯。

    傳說很久以前,在南山腳下有一名孝女黃花,因家境窮苦,父母臥病在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草叢中,發現兩個扁圓形野瓜,她的父母吃了之後病體痊癒。黃花將種籽種在地裡,第二年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

    9、藕盒子

    江浙人中秋食藕,有團圓之意。〝藕盒子〞是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面煎至金黃,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菱角。

    10、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傳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11、鴨肉

    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以中秋節吃鴨子做暗語,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鴨子是南京人在中秋節不得不吃的美食。

    12、團圓饃

    團圓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面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是中國陝西西安一帶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

    13、餈粑

    中秋吃餈粑據說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

    14、菜餅

    臺灣宜蘭地區在中秋節還要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 2 # Mswang娟

    中秋節五大美食

      中秋節美食:月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圓圓的,象徵團圓。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具風味。

      據說這個習俗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由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中秋節美食:桂花酒

      秋日桂,十里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雲:“雖無豔態驚群目,卻有清香壓九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飲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

      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仙酒娘子,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發現門外躺著一個快要凍死的漢子,便好心揹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髮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邊。此時,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裝滿許多桂子,附帶一張紙條: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原來,漢子和白髮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桂子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後來人間也就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中秋節美食: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

      民間中秋吃芋頭的習俗多在北方。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一次稻穀,農民們認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才有秋天的好收穫。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於是便好好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芋頭便是其中一款貢品,百姓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復存在了,但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流傳至今。

      在臺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臺灣人民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

      中秋節美食:藕盒子

      中秋時分,正是鮮藕應市之時。和蓮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迥異,蓮藕便是斷開亦是絲連,千纏百結欲離還連,如同少女相思入骨難捨。加上“藕”與“偶”同音,便成了少女中秋時節用來賄賂嫦娥姐姐,祈禱愛情開花結果的供品。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秋節美食:餈粑

      中秋吃餈粑,亦是寓意團圓。餈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餈粑的碓窩,放餈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

      餈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餈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餈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餈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吃著圓圓的餈粑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了。

      中秋吃餈粑,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來。餈粑是一種信物,是聖潔的食品。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餈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餈粑,蘸上炒黃豆麵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壓力鍋原理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