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晚報

    馬踏匈奴的磐石之志 ——霍去病墓石刻  霍去病墓古拙石虎  躍馬

      少年英雄留下千古豪言: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公元前206年,西漢立國,至漢武帝即位,歷60餘年。

      漢武帝之前,文帝、景帝兩朝推行修生養息政策,開創了“文景之治”,但漢朝自開國以來,便經常受到草原匈奴的劫掠,為了穩定朝局,“文景”年間一直實行與匈奴和親等政策勉強維持和平。

      漢武帝即位後,深刻意識到若匈奴不除、北方不定,漢朝就無法真正走向強盛,而要除匈奴,必須主動出擊。

      由此,漢朝誕生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幾位統軍將領,除了李廣和衛青,最富傳奇色彩的,便是少年英雄將軍霍去病了。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17歲就初次出征,率領八百鐵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殺得四散逃竄。20歲時武帝封他為驃騎將軍,帶領萬人大軍,在河西走廊、祁連山一帶縱橫馳騁,打敗敵軍。他凱旋後武帝要為他建立府邸,他堅決推辭,留下千古豪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隨後他又四次深入匈奴腹地,22歲時追擊敵軍直至今貝加爾湖畔,消滅了大量敵人,打通了通向西域的道路,建立不朽的功勳。

      然而天妒英才,漢武帝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死後陪葬茂陵。對於霍去病的死,漢武帝非常傷心,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以彰顯霍去病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墓形似祁連山

      馬踏匈奴主像:形神兼備 直抒胸懷

      茂陵在今天陝西省咸陽興平市境內,東西為橫亙百里的“五陵原”。武帝墓再往東大約一公里,就是霍去病的墓。霍去病墓形狀像匈奴居地祁連山,冢上有堅石,冢前有石人、石馬,至今尚存有馬踏匈奴、躍馬、臥馬、臥虎、野人食熊、異獸食羊、臥豬、臥牛、石魚等十數件石雕,是中國現存早期石雕群中體積最大的圓雕作品。

      霍去病墓石刻,系元狩六年少府屬官“左司空”署內的石匠所雕造。石匠藝術家運用循石造型方法,將圓雕、浮雕、線刻等技法融於一體,使作品兼有寫實與寫意的風格。石雕原先皆散置於墓冢周圍,現在集中陳列在墓前東西兩廊內。

      石雕的主像是馬踏匈奴。這匹駿馬筋骨強健,四足如柱,高168釐米,昂首屹立,象徵霍將軍的威猛,也隱喻著漢朝強勁的軍事力量。在藝術上,匠師們以洗練的雕功,大刀闊斧地雕刻出馬匹的強壯之形,形神兼備。戰馬的腿下,死死壓著一個匈奴侵略者將領,象徵著勝利。匈奴將領蓬髮,滿臉留長鬍子,仰面朝天,左手握弓,右手持箭,仍企圖做垂死掙扎,但是,駿馬已經把侵略者踏在足下,永世不得翻身了!駿馬的巨大體量和這將領的卑小也形成了強有力的對比,突出了勝利的主題。侵略者被填充在馬的四肢之下,既顯示出他的狼狽,又使馬的四肢穩固。

      關於這件雕塑的具體技法,梁思成先生曾說:“馬頗宏大,其形極馴,腿部未雕空,故上部為整雕,而下部為浮雕,後腿之一微提,做休息狀。馬下有匈奴仰臥,面目猙獰,須長耳大,手持長弓,欲起不能。在雕刻藝術上似為不甚發達,筋肉有凹凸處,尚有用深刻線紋以表示之者。”今天的雕塑家吳為山先生則說:“線、面、體相融的造型,增加了寫的意趣、情韻,直抒胸懷。”

      一股沛然的陽剛之氣

      洋溢在墓前所有的石雕上

      陵墓前的石雕臥馬,表現的是駿馬臥地休憩的神態。藝術家巧妙地把馬匹分成幾個大塊面,顯示出駿馬強健的身軀、圓碩的肌肉,為了表現這些,雕刻時使用了比較圓潤的刀法。尤其奇特的是,馬的前肢被作了誇張,更為粗壯,雖說不合比例,卻不會有人提出批評,因為這樣的誇張更顯得駿馬的力量不凡。

      而石雕躍馬,高150釐米,是表現一匹正在躍起的臥馬的姿態。它是否是在休息的時候,忽然聽見了出征的號角?它的後肢仍然蜷曲,但已經屈起前肢,馬頭高昂,頸部前伸,就要一躍而起,飛奔於戰場。它的眼睛炯炯,鼻孔似在咻咻地噴氣,嘴唇也張開,發出嘶鳴。由於前肢的昂起,它的全身肌肉也都隨著突起。它的腦袋運用的是圓雕,四肢則是在一塊大石頭上浮雕出來的,並不鑿空,避免了繁瑣的雕刻,但是在它身上沒有一處不是活生生的,就如一個精彩的固定的立體速寫一般,體現了藝術家對馬匹精熟的觀察。這是一匹烈馬、戰馬、千里馬!

      同樣的,霍去病墓前的這件石臥虎,藝術家巧妙地選取一塊長條石,略加鑿整,就雕成了臥虎飽滿的身軀,又凹刻出一條條曲折的粗線條,就表現出了虎斑紋。老虎緊閉的嘴巴、圓睜的雙目也加以強調。虎的四肢粗壯屈曲,虎爪緊貼於地,尾巴緊繞在身上,既是展示雕塑的穩固,也突出了虎的威猛和狡黠。它是伏虎,但也虎虎生威。它伏在草叢中窺伺著獵物,一旦看見獵物經過,就會驟然躍起。

      著名雕刻家、書法家錢紹武先生曾這樣評價霍去病墓的石雕風格:霍去病墓的石雕動物和人物,都是因材施雕,充分利用石材體積龐大,石頭高都約兩米上下、能儲存久遠的物質,和它們的紀念碑性質符合,形狀的表達使用了嫻熟的圓雕手法,匠師們不作精雕細刻,而是依據石材的天然形狀,巧妙加工出大形,略加誇大,也略有細巧的線條、浮雕等裝飾,使表現物件的骨肉等某些細部顯出,粗細互為對比,仍使人感到逼真。一旦形狀凸現,便不需要太多的起伏塊面或線條等細節了。如有的石馬,前肢和脖頸間的天然石塊也不鑿去,增強了馬的力度。臥馬,整體上可見到巨大的三角形,愈加顯得莊重雄偉。即使馬耳等細部已經殘缺風化,也無損其整體風韻。

      一股沛然的陽剛之氣,洋溢在所有的石雕上,和石雕內涵契合,和漢代雄視八方、氣吞萬里的社會精神契合,並繼承了戰國秦、楚的雄風。像這樣自然,這樣如天生一樣的石雕,世界上沒有,只有中國有。

      漢代是中國雕塑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代,漢代雕塑不同於秦的細膩和寫實,而是表現出一種無限的包容力和寫意風格,霍去病墓的石雕就代表了典型的漢代石刻藝術。

      霍去病墓石雕形象記錄著漢王朝曾經的輝煌鼎盛,在茂陵這塊土地上,它們一站就是兩千多年。而霍去病,那個在大漠戈壁中拉弓射箭的少年英雄,他的絕世風采,他保家衛國的人生理想,也在這些石雕石刻上得以顯現。

      □王文

  • 2 # 遠見卓識山雀G9

    衛青霍去病是戰將,是計劃實行者,故漢武帝應好好招待他們。沒有兩位將軍實力行動就不能顯示漢武帝偉大豐功,就沒有以後疆域!現在不用了,前幾十年前個個叫蘇聯老大哥,中國疆土太大了,應送出去一點,不然太難管理!故所以它們的墓也應該剷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決北梁兮永辭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