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慕逸

    在史籍上我沒見著關公的身體和頭顱的相關記錄。僅從《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看到如下記錄: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

    所以我們採用《三國演義》的說法:

    權從其言,隨遣使者以木匣盛關公首級,星夜送與曹操。時操從摩陂班師回洛陽,聞東吳送關公首級至,喜曰:“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階下一人出曰:“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操視之,乃主簿司馬懿也。

    注意看,這裡指出這是東吳計謀的人是誰?就是後來的司馬宣王司馬懿。然後曹操是怎麼處理的呢:

    操愈加恐懼,遂設牲醴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送殯,操自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即遣吳使回江東去訖。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關公是以王侯之禮下葬的。

    這裡面就涉及到兩個問題了。

    第一,關公既以沉香木為驅,以王侯之禮下葬了,有必要再重新開棺後入殮嗎?如果在天下統一之後入殮,以司馬家的身份,將以什麼規格入殮。

    第二,統一天下的是誰?司馬家,司馬家是怎麼統一天下的,靠的是篡取了曹魏的政權後統一天下的。關公是什麼的化身,是忠義的化身。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也要回到主公劉備身邊。這與司馬氏透過陰謀奪取天下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司馬懿在看到關公首級時,第一反應並不是唏噓感嘆,而是立刻想到這是孫吳的陰謀,可以看出,司馬氏根本對於關公的忠義不屑一顧。如果司馬氏再把關公的頭顱和失身重新合併後入殮,不是打自己臉嗎?

    如果真如演義所寫,關公的首級和身體最終沒能合在一起,確實令人惋惜。但是,關公作為忠義的化身,卻永遠活了下來。

  • 2 # 文海沉鉤

    歷史上關羽頭顱和身體為什麼沒有在三國統一後重新收斂安葬在一起?

    這個問題我已經打電話問過他本人了,他說有以下幾個的原因。

    第一,劉禪不同意。

    蜀之滅亡,關羽佔有很大的因素。關羽個人武藝很強,當個保鏢很合適,但帶兵打仗其實是不行的,屬於三流的那種。但關羽此人,剛愎自用,仗著與大哥的關係好,誰都不聽。而劉備呢,是靠義氣起身。本著有福同享,所以把荊州留給關羽,天下還沒穩固呢,就忙著有福同享了。

    而關羽搞管理更不行,把荊州留給他, 這本就是一大錯誤。最後關羽丟了荊州,讓蜀國大傷,再也恢復不起來。所以罪源在關羽,劉禪對關羽心中有恨,所以才不想接回關羽。

    第二,孫權的妹妹不同意。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取了孫尚香,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只是小說家言罷了。孫尚香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的,而且還數次與關羽交手過,對關羽武藝佩服不已。

    有一次,孫尚香與關羽在北鳳坡交戰,關羽不想與她糾纏,便拍馬而走。孫尚香在後面追趕,可她的馬失了蹄,孫向香滾落山下。關羽看見,急忙飛身下馬,抱住孫尚香,兩人一起滾到谷底。英雄救美,美人心動,孫尚香心中暗許與關羽。還曾將劍橫在脖子上,要為關羽自殺。

    但關羽回來後沒有將事說與他人知道,就連他的大哥也沒有說。因為有機會不殺敵國主將,還救對方,這怎麼都說不過去。孫尚香喜歡關羽,甚至死後還要與關羽合葬。

    第三,關羽首級找不到了。

    三國統一那是很多年後的事,關帝廟雖有,但事實上,他的首級已經找不到了。真要合葬的話,首級都找不到怎麼合葬?

    蜀那邊沒有提出要求,吳那邊沒有歸還的意思,魏這邊又找不到了首級。大家最後心照不宣,就再沒有人不識趣地去提這個。而且,如果合葬的話,也就少了傳奇,造不就今天的關羽了。

  • 3 # 誰是誰的菜

    我們先看一下涉及這個問題的幾件大事的年表。

    219年10月 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殺害。

    263年 司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5年 司馬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265年12月 司馬炎廢曹奐為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80年 西晉滅吳,孫皓投降,東吳亡,西晉統一中國。

    孫權殺了關羽,斬下頭顱送給曹操。曹操知道孫權不懷好意,想給自己下套,偏不上他的當。卻以諸侯之禮葬了關羽的頭顱,就是今天洛陽的“關林”。孫權一看曹操不中計,也不敢太過分,萬一劉備聯合曹操死槓上我怎麼辦。於是他也厚葬關羽的屍身,即為今日湖北當陽的“關陵”。民間傳有關羽“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里”之說。

    我認為,關羽頭顱和身體為什麼沒有在三國統一後重新收斂安葬在一起的原因有兩點。

    沒有人重新收斂安葬關羽

    關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時痛快斬了龐德,卻引來了幾十年後的滅族之災。

    263年 司馬昭三路伐蜀,龐德的兒子龐會也隨隊參戰,蜀漢氣數已盡,隨即滅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龐會立馬精神為之一振,心裡說話,父仇不報天誅地滅,關羽老匹夫,你殺我爹一人,今天我要滅你滿門。氣炸連肝肺,搓碎口中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龐會牙一咬,腳一跺狠下心來,一股腦兒把關羽後代全族都給滅了。好嗎!這個龐會可真夠狠的,一個不剩,來了個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此時,距離關羽被殺已有43年時間了。

    待到280年西晉統一中國,關羽已經死了60年了,蜀漢早已成為歷史。

    關羽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忠義的化身,不過他的性格有一點不太討人喜歡就是太高傲,有一些孤芳自賞。對於自己看不順眼的人和事完全就是不屑一顧,所以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特點得罪了不少人。這也一些有能耐人的通病,恃才孤傲,身邊沒有幾個換心的朋友。

    我想在沒有後人和朋友的情況下,又有誰會操心你這“重新收斂安葬”的大事呢?

    2. 縱使有人想“遷葬”,老百姓也不答應

    我們都知道關羽一生忠義,這是他性格的最大特徵,人生的光芒閃亮點。在封建倫理觀中,“忠義”往往成為評價一個人品行形象的標準。無疑,關羽是最符合人們評判標準的,他的一言一行,無一不符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養的最高標準。於是,關羽成了後世人們心目中“忠義”的化身,無論是後世各朝各代的統治者或是廣大老百姓都對他推崇備至。和孔老夫子並稱為“文武聖人”,受後人的萬世敬仰。

    假設有人要把關羽的 頭顱從河南洛陽遷到湖北當陽,或者把屍身從湖北當陽遷到河南洛陽,又或者把頭顱和屍身都遷到關羽的 故里山西解州。我認為被遷出方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是不願意的。理由再簡單不過了,關羽像神一般地存在了一千多年,受萬世萬民祭祀,誰不想讓自己的家鄉擁有一座關羽的墳塋呢?多麼榮耀和自豪的事啊!

    關羽已經從一個人轉變成為了華夏兒女心中無比神聖的神的形象了,萬事都要求他老人家,跟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一般無二。

    “請神容易送神難”又有誰願意把自己擁有的“神”送出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受損,手指會出現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