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應該32

    沒有什麼真實性!想吹就吹,一場普通的遭遇戰而已,這種情況身先士卒的孫權不知道遇到多少次了,也就張遼傳有記載,孫權傳裡像這種小規模戰鬥沒造成多大傷亡的基本上都沒有記載,根本沒影響。而且連和張遼一起去的李典傳裡也沒有記載,可以說一場無謂偷襲,雙方都損失不大,沒人在意的小戰鬥。

    唯獨張遼傳裡被無限的放大,完全是因為曹丕這人喜歡吹噓,張遼在三國戰爭里根本沒多少戰績,所以要吹噓一下不然連個名將都不是

  • 2 # 鷹嘯雲間飛

    謝謝你的邀請,但這個問題是絕對不能根據史傳和演義來說事的。我們在看三國演義也好,三國志也好,等等史書都要帶上腦子去看書,演義當中有真的,三國志當中也有假的,只有結合起來去推斷哪裡有可能是真,哪裡是假。比如張遼逍遙津一戰大破東吳十萬這個典故,我們要先學會分析。首先確定這場戰役有沒有,那肯定是有的,憑什麼肯定有這場戰役?因為史書,演義,包括張遼的塑像躍馬挺槍樹立在合肥,呵呵是吧,最起碼這場戰役的可靠性還是很大的。然後我們注意演義畢竟是演義,找出演義的誇張之處是必須的。八百破十萬這個名字怎麼聽得那麼耳熟,想想是不是宋朝時期岳飛對戰金兀朮也是八百破十萬!哦,這樣看來對於演義說書在數字學問裡面是有文章的。八百破十萬用來形象的表達以少勝多,以寡擊眾的戰役!如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一敵百。至於為什麼說書人或寫作者採用八百破十萬這個數字我沒研究過,也許是叫的順口,有氣勢。也許這裡面也有點數字學問,不得而知。但這場戰役可以肯定是一場漂亮的戰役,一場力量懸殊的戰役!至於戰術方針肯定採用了避實就虛,合肥是淮南重城守護著長江口,不可能只有八百人,至少是八百的十倍兵力。現在的合肥蕪湖其時屬於丹陽郡,面對面的結構。在這種地面結構下作戰,東吳渡江後肯定會採用分軍作戰,水陸並進。不要想象成十萬多人集中在一個點,以前打仗區域面積越廣,分兵情況也越多。張遼戰術只有兩種辦法:堅守城池拖延時間等待大軍救援。二,避實就虛,找出東吳弱點,擊其要害,逼其退軍。

  • 3 # 塵子渝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詳細描寫了張遼八百士兵擊敗孫權的過程,而且在曹丕在位的時候張遼病死,其後曹丕想起這件功績,也明確說是“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可見八百破十萬並非虛言。

    但真正讓孫權退兵的是瘟疫和久攻十日不下,撤退的時候又被追擊,差點活捉孫權。

    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徵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張遼威望高,勇不可當,百戰百勝

    實際上這樣的操作已經不是張遼第一次了,《張遼傳》中張遼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說是在證明孫權說的“勇不可當”四個字。

    早在張遼八百將士擊敗孫權十萬大軍之前,張遼勇不可當,百戰百勝的威名已經在曹營非常顯著了。昌豨第一次投降是張遼單騎入營說降,曹操還責怪張遼說這不是大將該乾的事情。攻擊柳城的時候,遇到匈奴,張遼勸告曹操發動攻擊,曹操感念張遼的勇武,將自己的旗幟給他,張遼身先士卒斬殺匈奴單于。軍中有人叛亂,張遼通告全營,不造反的都坐下不準動,果然很快拿下叛亂。陳蘭梅成叛亂,據險而守,將士都說士卒難以攻入,張遼告慰將士說:“這正是春秋時齊國的申鮮虞所說的‘一與一’的形勢,誰勇敢誰就能佔到先機。”簡直就是亮劍裡面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於是又一次平定叛亂,曹操非常讚賞張遼,加封食邑,還持節巡行,有先斬後奏之權。

    正是因為有以上這麼多次勇不可當,百戰百勝的經歷,才讓一向和張遼不合的李典、樂進都贊同張遼的主意,當然也有曹操留下的“錦囊妙計”有一定關係。

    愛護士兵,士兵甘於效死

    合肥一戰,張遼比較兵少,被孫權的軍隊圍住以後,張遼率先帶領數十人衝出重圍,還有很多士兵被圍,餘下士兵們高呼“將軍棄我乎”張遼一聽立馬回頭又衝入重圍,解救其他士兵,可見再如此緊要關頭尚且不輕易放棄士兵,平時自然也是愛兵如子。

    士兵們也非常甘心為張遼效死,非常信賴張遼,所以才有張遼八百擊敗孫權十萬人馬的壯舉,要知道這一戰是從“平旦”(天剛亮)戰到日中的,一直打到“吳人奪氣,還修守備”,張遼這才回軍,也就是說張遼的八百人打的孫權十萬人退回去修正防禦了!!

    戰術高超,斬首行動

    面對孫權是十萬兵馬,張遼選擇先下手為強,“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意思是說要乘著孫權軍隊立足未穩,尚沒有集中兵力的時候,先行出擊,挫敵銳氣,安定軍心,然後就能守住合肥了。

    於是有心算無心,張遼先一步進攻,置之死地而後生直接向孫權的位置衝擊,斬殺兩員將領之後,已經衝到孫權跟前了,孫權不得已“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然後“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

    張遼的斬首行動顯然是非常成功的,逼得孫權都要拿武器自守,然後張遼還喊孫權下來決一死戰,孫權不敢動,這一下敵我士氣可以說是瞬間逆轉。更何況,東吳主公都差點沒了,軍隊指揮肯定亂成一窩粥,這才給了張遼能以八百擊敗孫權十萬軍隊的可乘之機。

    孫權的軍隊雖然十萬,但是尚未集結

    這一點,張遼鼓舞士氣,勸說將士的時候也說的很清楚,“及其未合逆擊之”因此實際上十萬軍隊鋪開,張遼真正面對的應該不會超過萬人,而且孫權的指揮部被張遼突襲,原本就沒集結好,這下還喪失了指揮,張遼衝到孫權麾下的時候,“權大驚,眾不知所為”可見其他軍隊根本都不知道張遼已經打到孫權面前了。

    最為重要的是張遼帶領的還是步卒,曹丕誇讚張遼的時候明確說了是步卒,這是有利有弊的,很容易被包圍,機動力不足,但是和江東士卒混到一起作戰,在指揮不靈,軍隊尚未集結的情況下,很難知道曹魏的軍隊在哪裡,特別是軍隊處於混亂狀態的時候,都在到處跑,根本找不到哪裡出了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曝馬布裡提出辭職!執教成績讓人失望,北控男籃會換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