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使司簡稱通政司,俗稱銀臺。前身為察言司,明洪武三年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始設通政使司,長官為通政使。
建文時,改通政使司為通政寺,通政使為通政卿。
永樂時復舊制,永樂遷都後,南京仍設通政司,稱南通政司。
職能
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徑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機密則不時入奏。
通政使還參與國家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
壅蔽於言者,禍亂之萌。專恣於事者 ,權奸之漸 。
故必有喉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達天下之政昔者。
虞之納言,唐之門下省,皆其職。
也今以是職命卿等,官以通政為名。
政猶水也,欲其長通,無壅遏之患。
卿其審命令以正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
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
當敷陳者無隱蔽,當引見者無留難。
毋巧言以取容,毋苛察以邀功,毋讒間以欺罔。
公清直亮以處厥心,庶不負委任之意。”
人員結構
通政使一人 ( 正三品 )
左,右通政各一人 ,謄黃右通政一人 ( 正四品 ),
左、右參議各一人,正五品(佐通政使,受理四方章奏)
經歷司:經歷,從五品至正八品(掌收發文移及用印)
知事,從七品至正九品(掌收發上下文移)
作用
通政使司更加分工明確,處事有序,不但有利於各地奏本的及時上報,而且使相關部門迅速有效的傳達和辦理批奏之事。
明朝永樂遷京之後,南京作為都城被保留,其政府機構與北京統一設定,但權力和辦事範圍有所變化。南京的通政使司稱為南通政使司 ,只負責收呈狀付刑部審理。
通政使司簡稱通政司,俗稱銀臺。前身為察言司,明洪武三年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始設通政使司,長官為通政使。
建文時,改通政使司為通政寺,通政使為通政卿。
永樂時復舊制,永樂遷都後,南京仍設通政司,稱南通政司。
職能
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徑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機密則不時入奏。
通政使還參與國家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
壅蔽於言者,禍亂之萌。專恣於事者 ,權奸之漸 。
故必有喉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達天下之政昔者。
虞之納言,唐之門下省,皆其職。
也今以是職命卿等,官以通政為名。
政猶水也,欲其長通,無壅遏之患。
卿其審命令以正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
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
當敷陳者無隱蔽,當引見者無留難。
毋巧言以取容,毋苛察以邀功,毋讒間以欺罔。
公清直亮以處厥心,庶不負委任之意。”
人員結構
通政使一人 ( 正三品 )
左,右通政各一人 ,謄黃右通政一人 ( 正四品 ),
左、右參議各一人,正五品(佐通政使,受理四方章奏)
經歷司:經歷,從五品至正八品(掌收發文移及用印)
知事,從七品至正九品(掌收發上下文移)
作用
通政使司更加分工明確,處事有序,不但有利於各地奏本的及時上報,而且使相關部門迅速有效的傳達和辦理批奏之事。
明朝永樂遷京之後,南京作為都城被保留,其政府機構與北京統一設定,但權力和辦事範圍有所變化。南京的通政使司稱為南通政使司 ,只負責收呈狀付刑部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