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老師微課

    這裡指的讀書是哪一種型別的書。狹隘的指9年義務教育的書籍嗎?其他型別的書就不算是書了嗎?

    目前只是處於爆炸的階段,讀書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僅限於讀書。

    其實,義務教育當中的知識體量還是很小的。如果想在某一門學科內學好,就要吸收更多的知識,從網路等渠道。

    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基本的階段。就是讓學生有一個謀生的能力。讀書好或者不好和謀生能力不一定保持一致。

    誰也不敢說,把一本語文書讀好,就能做文學家。把一本物理書讀好就能成物理學家。把一本美術教材讀好,就能成藝術家。

    各種事情,都是需要能力和知識進行解決的,所以才說事理通達皆學問。

    真正好的學生,不一定,讀書就一定好。首先保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卓越的情商,有良好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產生,不是靠讀一些書就能夠完成的。

    所以說,讀書好和壞,不能成為判定學生的標準。特別是作為教師行業,不能用有色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更不可能給每個學生貼上標籤。

    這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時刻提醒自己。

  • 2 # 滅世丶坤少

    本來就是啊,人各有志,能成為某個領域的最頂尖的人也只有寥寥幾個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位置,沒有必要非得爭取一個最厲害的。當你做好自己的時候,對於你自己來說就是最厲害的。

    學習成績很重要嗎?人的選擇更重要!

    由於國家的競爭需要培養各領域的人材,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所以推出教育政策,鼓勵教育的發展,而現在的社會也形成一個以教育為中心的發展環境。

    現在找工作以及評判一個人的能力的側重點都在於學歷與成績,給人一種錯覺就是成績差的人以後肯定沒有什麼發展的高度,而學歷又決定了你的工作一定不會很好。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成績只是表現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罷了,而現在的成績更是隻表現了對一些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力而已,社會里並不只有科學知識而已,還有生活知識,生存知識,交際知識等等很多方面的東西,即使一個人的成績差,學歷低,那也只是他的發展基礎比較低罷了,如果他真的有能力,綜合能力比較高,再加上一定的勤奮何嘗沒有可能反超那些學歷高的人呢?或許更多的人只是不適合學校的環境罷了,而社會才是那些人發展的真正舞臺!

    無論現在所處環境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顯得更加重要,現在所處的環境還可以的話說不定再次發展過後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環境了,而現在所處的環境不理想的,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那你一定會比現在過的更加理想的。

    看清事物的本質,做好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很多需求,但是沒有一個人說自己沒有一點慾望,所以其實在人的諸多需求中一般絕大部分都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那些自己真正需求的也只有少部分。雖然真正需求的只佔少部分,但是人們往往最看不真切的就是這少部分。所以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至關重要,認清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才能做好自己最正確的選擇!想要做好自己的選擇那就先認清自己吧,想要看清事物的本質那就先看清楚自己的本質,當你真正的瞭解自己之後,你才會知道怎樣發展自己!

  • 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在這個國家提倡人人讀書的時代,為什麼會有“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這樣的言論呢?

    或許有人會辯稱,道:“你讓一個撿垃圾的去讀書,合適嗎?他願意去讀嗎?”

    穆老師想反問你,你怎麼知道人家就不願意讀書呢?

    最近比較火的沈大師,他憑藉著蘇乞兒版的髮型、陶淵明般的心境、孔子般的儒雅,嵇康般的口才以及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穿著,瞬間成為網紅。

    試想一下,倘若他在撿垃圾期間,放棄讀書,放棄人生理想,現在又怎能做到妙語連珠呢?估計最多算另一個犀利哥吧?

    他曾是北京大學的一名保安,但他並不甘於此,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後,順利通過了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專科)。

    他就是張俊成,一個不屈服命運的普通人,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在社會上處於什麼地位,不是別人給的,決定權在於自己。只要你努力,不安於現狀,自己的人生就有另外一種可能!”

    ✨我們再來看另一句話:“有些學生只要能達到最基本的學習要求就可以了”。

    穆老師同樣不認同這句話,穆老師認為,這句話是部分人的偏見看法。

    許多人走上社會以後,因為工作原因,或外在的誘惑,內心開始浮躁,很難靜下心來讀書,這個時候,他就會有錯覺,他覺得不讀書也可以過的很快樂嘛?殊不知,如果他讀了書,又是另一番天地!

    學生,正值青春年少,是刻苦讀書的大好時光,古有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匡衡鑿壁借光,這樣的事例,難道還不能激發起我們學習的鬥志嗎?

    當然,讀書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不能死讀書,讀死書。既要詳細閱讀,又要觀其大略;既要讀有字之書,又要讀無字之書。

    講到這,穆老師不由得想到2017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人生三本書。

    穆老師作文試題整理如下: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穆老師認為:

    學生時代,我們要拼命讀有字之書;

    步入大學,讀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

    參加工作後,再讀這三本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4 # 張藝黃岡

    老穆老師並各位劇友: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謝各位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討論。其次我想就問題本身及各位的見解談一點自己的想法。第一,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如果否認這個差異,那就意味著每個人都適合當運動員、飛行員、藝人、教師、律師、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其他各種職業的勞動者。但現實情況是這樣的嗎?請大家思考。第二,當一個學生只能達到學習的基本要求時,我們不應再過高地要求於他。有的學生只能唸完初中,難道我們不惜逼死他,也要讓他繼續讀高中,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嗎?現實情況是,這樣真的能做到嗎?請大家思考。第三、問題中的讀書是指接受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如果硬要扯進讀無字之書,讀心靈之書的話,的確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不只如此,根據這樣的說法,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說,讀書不一定非要進學校,因為可以讀無字之書、心靈之書。要是這樣的話,現在的學校是不是都可以不辦了呢?請大家思考。第四、關於“沈大師”這個人,我的看法是,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那是他的自由,但社會完全沒必要把他的人生追求都當做正能量加以傳播。在過去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沈大師”的確飽讀詩書,可是在此之前,他又以自己的所學為社會貢獻了什麼呢?這個問題也請大家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幾個月可以識別人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