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騎士16
-
2 # 棗禰鎂顥卜
看騎兵是在哪裡作戰,如果匈奴人做戰,基本上都是騎兵,因為大漠的地形適合騎兵作戰,如果是大山大川的就是步兵了,在一個騎兵是很寶貴的,有的戰根本不用騎兵都可以的!
-
3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兵者,詭道也!
所以,戰術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式!
具體到如何運用,還要根據戰場上敵我態勢的發展變化……
-
4 # 聽三哥說歷史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概括地說,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兩軍交戰大致經過了車戰到騎戰步戰的演變過程,和當今使用飛機、坦克、大炮、導彈的高科技戰爭完全不同。
我們看《三國演義》時,總是對其中的戰爭描寫饒有興趣。一彪人馬衝出來,為首是一員威風凜凜的大將,騎著高頭大馬,使著重達上百斤的兵器,和敵軍對壘,將對將,廝殺幾百回合,然後大旗一揮,兵對兵,雙方大軍廝殺混戰,直打得天昏地暗、屍橫遍野。
三國時期已經有騎戰、步戰,還有水戰。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最開始出現的是車戰。那時計程車兵都乘在用馬拉著的兵車上,每一輛兵車大概可以容納十幾二十人。一個諸侯國的軍事實力是以兵車數量的多少來衡量的。在春秋時期,最大的晉、楚兩國,兵力不過四千乘左右,而到了戰國時期,七大國都是萬乘之國了。不過,車戰其實是很不方便的,在空闊的平原地區還可以進行,但在山嶺中作戰,完全派不上用場。
到戰國時期,慢慢就出現了騎戰和步戰。以後作戰的武器、方法、戰略、戰術越來越進步,軍隊越來越龐大。兩軍在作戰時,將領與將領的交鋒,士兵和士兵的廝殺,都能決定勝負成敗。一般是雙方將領先交鋒,拼的是體力、武器和武藝,將領較量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兩軍計程車氣和戰爭的勝負;接下來是騎兵的衝殺,衝亂陣形,砍殺敵軍;最後,大批步兵掩殺,混戰在一起。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將領對戰爭的指揮是透過旗、金、鼓來進行的。因為人多距離遠,走馬傳令費時間,士兵的行動看戰旗的揮動,比如大旗揮動表示全軍集合,卷旗銜枚不能出聲,臥旗時要俯伏。帥旗是中軍所在的標識,是全軍指揮中心,帥旗一倒,全軍就失去了指揮。
金和鼓負責指揮軍隊的進退,擊鼓進軍,鳴金收兵。我們經常說的“擊鼓三通”,一通就是330槌(也有說是365槌),三通就是千槌了。遇到緊急情況,擊鼓還能報警,先遣部隊透過擊鼓報警,全軍就進入戰備狀態。
-
5 # 能量叔
這個問題要加一個條件,是攻城戰還是野戰。對於這個問題,我先從野戰的角度來回答。
古代兩軍交戰如果不是遭遇戰、埋伏戰和襲擊戰,一般都是戰陣戰。
古代兩軍戰陣交戰是有一套儀式和流程的,並不是上來就直接開戰的。
首先,兩軍對壘,要先擺好陣型。比如:魚鱗陣、鶴翼陣、長蛇陣、雁行陣、八卦陣等
其次,還會有一個叫陣的過程。即由雙方互派得力戰將比拼戰力,獲勝一方可以大大提高己方計程車氣。有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又雙方的第一勇士比拼,以比拼的結果來決定勝負。比如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中,阿伽門農憑藉勇士阿喀琉斯和對方第一勇士決鬥獲得了勝利。
雙方叫陣對殺以後才是戰鬥真正的開始,春秋戰國時期一般是戰車和重灌步兵衝鋒(魏武卒),在雙方達到一定距離的時候會用弓箭兵有效殺傷對敵人。而早期的騎兵由於戰力有限又由於陣型的剋制作用,所以一般不會一上來就衝鋒,更多的是做為戰略機動部隊,做迂迴包抄或者是追擊敵人。
當遊牧民族發展起來以後,騎兵的戰力和作用越來越大。基本上中原政權以步兵為主的軍隊遇到遊牧騎兵都要吃虧。兩軍交戰更多的是遭遇戰。而且遊牧民族騎兵非常狡猾,他們會接近到步兵弓箭有效射程以往,然後圍著步兵陣型不斷轉圈,利用馬的機動力量和弓箭來不斷蠶食和消耗步兵的戰陣有生力量,直到戰陣崩潰,遊牧騎兵再利用優勢猛烈衝殺,基本上步兵會遭受滅頂之災。
所以,中原政權對於遊牧騎兵多以防守為主。所以城池攻防戰,漸漸成為主要的戰鬥形式。比如蒙古對南宋的戰爭中,大部分都是攻城戰,真正的野戰少之又少。南宋守城軍隊,利用城池建立攻防體系有效遏制蒙古騎兵的優勢。蒙古皇帝蒙哥汗就是在攻打釣魚城的時候被炮石擊中最後傷重而亡。所以起初南宋軍隊堅壁清野,把老百姓遷入城中,以城防為主兼以戰略反攻的策略還是很有效的。
這種狀況一直到蒙古人找到了攻城利器“回回炮”以後才被改觀。著名的襄樊之戰中,元軍首次使用回回炮攻打襄陽和樊城。
回回炮的石彈躍過宋軍精心構築的壕溝與城牆,命中了城門上的一座塔樓。巨大的衝擊力讓這座塔樓瞬間坍塌,看的守軍目瞪口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所能依仗的最大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已經被飢餓折磨許久計程車兵,瞬間士氣大跌。已經堅守6年的襄陽,也在無可奈何中停止了抵抗。
此後的數年裡,回回砲在長江以南的各個戰場裡都有高光表現。在面對宋軍水師的鐵索連環船時,元軍經常以回回砲作為本方進攻時的火力準備。一發巨大的石彈,足以讓一艘樓船或海船立即癱瘓。鐵索連環的狀態,又讓臨近的戰船也跟著遭殃。就這樣,回回砲將一次次集結起來的宋軍水師砸懵。從長江流域的丁家洲到南海邊的崖山,屢試不爽。即便是面對構築野戰工事與三疊陣的宋軍步兵,回回砲也能在元軍部隊攻擊前,狠狠的砸上幾發。毫不誇張的說,回回炮在東亞戰場的戰例,就是一部宋軍抵抗崩潰的完整記錄。
明末,滿清政權獲得紅衣大炮以後,也是到處攻城克地。中原政權的城防優勢蕩然無存。
一旦中原政權的城防優勢並打破以後,遊牧民族開始入主中原。蒙古族建立元政權,女真族(滿族)建立了清政權。
回覆列表
騎兵永遠是最後
騎兵要麼是充當最後一根稻草,要麼是收割
自從馬鐙這個東西出現以後,全世界就知道騎兵很強了,但是總不能認輸不打吧,所以不想死的步兵很快就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步克騎的方案,兩個字,結陣。
一個嚴整的步兵方陣是完全可以抵抗騎兵衝擊的,再配合上弓弩或者火槍,騎兵衝擊步兵真的沒那麼容易。而騎兵又那麼寶貴,培養起來要花費大把的人力物力財力,拿去和民兵以命換命的蠢事誰也不會幹。然後捨不得的騎兵也想出來一個以騎克步的方案,先用步兵去消耗對面的步兵。
所以正常的野戰流程應該是先步兵對沖,有大炮上大炮有弓箭上弓箭,都沒有就直接肉搏。肉搏多了體力也下降了,傷亡也多了,陣型也不整齊了,這個時候騎兵就可以衝最後一陣,用一次衝鋒沖垮步兵方陣,然後開始追擊。或者用步兵就已經把對面沖垮之後,衝鋒收割。
反正不管怎麼看騎兵都應該是最後,除非對面人少的可憐,陣型特別單薄,那倒是可以先騎兵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