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葛小莫

    司馬錯,同樣戰功顯赫!在張儀的反對下堅持進川滅蜀,不僅僅是為大秦開拓了近一倍的疆土,更重要的是天府之國的納入,使秦國再無後顧之憂,物產極為豐富,在白起的長平之戰中,說沒有川蜀的糧草供應,恐怕贏不了!

    不是司馬錯名聲不顯赫,而是前有商鞅,後有白起王翦父子,而同期又有張儀,他們的事蹟或許讓人更能夠大寫特寫。

    司馬錯的事蹟只是沒人能挖掘,比如宣太后,太后之祖,如果沒人寫一樣大家不熟!

    所以關鍵在於有沒有人宣傳!或者你有沒有關注那一時期。再問一句:秦始皇滅國大戰中你知道是哪位將軍開啟滅國先河?滅的哪國嗎?

    王翦父子滅了幾國?蒙恬是如何死的?

    力排張儀,堅持滅蜀,這種遠見,非一般將軍可為!就光這一點,就得萬古流傳!

  • 2 # 卡夫卡科技觀察

    客觀地說,司馬錯的功績可與白起王剪相比。滅蜀確實為秦國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但戰績與白起王剪有差距,這可能是他名聲不彰的原因。畢竟白起有坑殺趙軍四十萬的戰績,王剪有大敗項燕六十萬軍隊的戰績,司馬錯的戰績相形之下顯得讓人不那麼深刻。

  • 3 # 鷓鴣仔6

    首先回答提問,司馬錯名聲不顯有可能有兩點:一是因為他主持的幾次大戰規模都不算大,沒有大規模的人頭殺傷戰功,早知道秦過一向是以人頭算戰功的,司馬錯平蜀川納蜀地雖功在社稷,但是真正的人頭軍功卻並不顯著,這是軍功評定存在的缺陷;

    二是因為司馬錯沒有遇到真正有分量的對手,白起的對手都很強大,之前的不必說,到了與趙國對決的巔峰之戰,對手老將廉頗早已是天下公認的名將,就算是那個所謂紙上談兵的趙括,如果碰上的不是白起的話,那中國的歷史真的有可能被改寫!

    王翦主持的是滅國之戰,聲勢浩大軍功卓絕,而且還有後期楚國項燕這等名將為對手,想不顯聲名都難!

    平心而論,司馬錯更像是秦國發展道路上的基石,蜀川的富庶給秦國大大地增強了國力,他的功勞在某種意義上不比白起王翦低哦!

    附圖,祝大家新年快樂!!

  • 4 # 俗話曰

    1:基本上參與指揮的只有戰鬥,沒有戰役級別的專案。用現在話講,重要核心專案多數沒參與,分量當然就輕了許多。

    2:喬丹之所以是公認的籃球第一人,是因為他和你絕的時代,有太多的五十大對手,每一個都赫赫有名,頭鐵的厲害。擊敗,交手的對手在什麼層次,你就在什麼樣的層次。這幾乎是許多人的共識。那麼司馬錯沒有太強勁的對手,名聲自然不白起那麼響亮。

    3:衡量一個名將的至高標準之一,對外拓土開疆。最好是能夠有滅國之戰。司馬錯同樣沒有。每個時代,被記住的往往是第一。所以司馬錯名聲不如白起王翦也屬正常

  • 5 # 不書公子

    戰國四大名將中,秦趙兩國各佔其二!秦有白起、王翦;趙有廉頗、李牧。但秦國從崛起到統一,靠得遠遠不止白起和王翦兩位將軍的征伐,戰略目光長遠的司馬錯,功勳同樣卓著!

    司馬錯主要活躍在秦惠文王執政期間。秦惠文王九年,巴蜀兩國發生戰爭,戰事膠著之下,兩國皆遣使來秦國求援。因為這事,司馬錯和時任相國的縱橫家張儀發生了爭執:張儀主張攻韓,藉機大舉東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錯則劍走偏鋒,認為巴蜀兩地乃天府之國,攻佔巴蜀不僅對於拓土強國大有裨益,而且還能為日後攻楚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而攻打南韓東出,則會引起山東列國群毆!

    秦惠文王最終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因為巴蜀兩國富庶,物產豐饒,卻地理偏僻,不惹眼。吞併巴蜀,不僅能為秦國拓展出一個兵源、物資輸出地,還不留惡名——當時秦國並非一家獨大,齊國國力亦如日中天。

    於是,秦惠文王命司馬錯為將,率軍在葭萌關一戰擊潰蜀軍,繼而攻佔了蜀、巴、苴三國,再浮江攻楚,楚國喪師辱國,大片領土易主秦國。秦國自此居高臨下,依仗佔據長江上游的優勢,加快了兼併楚國的程序。

    此外,司馬錯還參與了攻取魏國河內的戰爭,奪取魏國61城,並迫使魏國將舊都安邑割讓給秦。

    遺憾的是,司馬錯一生雖戰功卓著,卻一直沒有機會指揮戰役級別的大戰。而且,他的對手貌似都很平庸,沒有白起和王翦的對手那麼出名。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短壽,秦昭襄王繼位為君,白起等年輕將領受到新任秦王器重,司馬錯此時年事漸高,只好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

  • 6 # 源稚生

    戰國時期,有四位名將非常厲害,他們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歷史上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和王翦是秦國名將,而在他們之前,秦國還有一位名將,那就是滅掉巴蜀司馬錯。

    秦惠文王九年率軍伐蜀,滅亡蜀國;秦昭襄王十八年率軍伐魏,奪取魏國六十一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率軍伐楚,奪取楚國黔中郡。

    那時的蜀國並不是如同後世天府之國一般的富庶之地,蜀國是集閉塞與蠻荒與一身的窮僻之所,但是司馬錯深刻地意識到了蜀國無與倫比的軍事地位,因為一旦秦國坐擁蜀國,就可以直接越過長江天塹,對關東諸國便有了進攻的優勢,讓蜀國成為秦國最大的後方補給站,為秦國後來東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馬,司馬錯的軍事戰略目光可謂長遠。

    那麼同為名將的司馬錯為何聲名不顯呢?

    ‖司馬錯史記無傳

    有沒有傳記可以直接決定一個人名氣大不大,無傳的人基本不可能出名,然後就是傳記寫的精彩不精彩,傳記精彩了才更容易被歷代傳頌。 《史記》沒有《司馬錯列傳》,只有《白起王翦列傳》。這和公孫衍不出名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史記》沒有單獨介紹公孫衍的列傳,卻有《張儀列傳》、《蘇秦列傳》,而公孫衍的事蹟附在了《張儀列傳》裡面。司馬錯雖然厲害,卻沒有在史書中列傳這是他聲名不顯的原因之一。

    ‖司馬錯的戰績不如白起和王翦

    進入戰國以來,秦國名將輩出,但是最厲害的莫過於白起和王翦。白起一生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小共計70餘戰而未嘗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王翦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堪稱完美。司馬錯相比二人的戰績相差太遠,不在同一檔次上。

    ‖司馬錯的功績不如白起和王翦

    司馬錯最大的功績就是攻蜀,蜀之於秦也是戰略上的地位更重一些,主要作為進攻楚國的跳板,所謂【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並以】然而真正依靠這一地打殘、滅楚的正是白起和王翦。

    司馬錯為其先但白起,王翦成其功,從功勞簿上,自然司馬錯無法與白起、王翦相比,何況白起更有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王翦也同樣計殺李牧滅了趙國。 可見在當世以及後世人眼中 ,司馬錯功績上也終究矮了二人一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職離婚律師如何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