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巴金曾這樣說過:“友情從這裡開始,苦難鞏固它,歡樂裝飾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溫暖,在黑夜裡我感到它的光輝。”蹬三輪的老王與作家楊絳的交往,在那個“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年代,使我們感受到他們生活的悽苦與艱辛,也體會到他們人性的真誠與善良。

      作者筆下的老王,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憨厚老實,質樸善良,酷似白居易詩中的賣炭翁,魯迅筆下的閏土以及老舍小說中的駱駝祥子。

      這篇文章的敘述很簡單,概括來說就是“三送”: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雞蛋。在“三送”中,一是老王因為給人家送冰,所以順帶給作者一家送冰,這樣可以“車費減半”;二是在“文革”中,作者一家落難,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老王卻不避嫌疑。很熱心地用三輪車送錢先生上醫院,還堅決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尤其是那句“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的問候,其中蘊含了多少發自內心的人性關愛;三是老王受了人家的好處並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於是臨終前,掙扎著把他的香油和雞蛋送給了作者。這“三送”,可以看出他作為勞動人民熱心助人、忠厚善良的品質。

      作者也特別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香油、雞蛋,不讓他白送,也給了錢;當老王的載客三輪變成平板三輪後,生意不好做,作者就關切地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而且作者的女兒也關心老王,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由此可看出,身為知識分子的作者並沒有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是同樣給老王以尊重、平等與理解,體現了作者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文中有兩個詞特別形象生動,“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這裡的“強笑”、“鑲嵌”不但準確,而且很含蓄,透露出作者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卻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和悲痛。

      這種友好善良的人性品質讓我們感到些許的欣慰,在那個“文革”惡的年代,人們之間還有溫情存在,人性尚存。

      文章結尾寫到:“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麼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呢?楊絳真的很幸運嗎?文章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放心。”由此可見,作者一家人生活的並不好。而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受了許多苦。大多數的知識分子經歷了文革以後,都會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訴,而作者面對老王卻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在千萬個善良的逝去的不幸者中,作者倖存了下來,這裡面體現出一種對待苦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文中最後一句原文是“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麼要說自己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呢?從“三送”中可以得知作者在物質上是沒有讓老王“吃虧”的,不管是附帶送冰、送先生上醫院還是送來香油和雞蛋都是付了錢的,按道理說不上“多吃多佔”,更談不上“愧怍”!但作者卻是“幾年過去了”才“漸漸明白”,看來作者一直在思考自己與老王的交往,這一切是真的讓她“愧怍”不已!

      在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老王不顧自己身體多病,省吃儉用,將省下的香油和雞蛋送給作者,還說“我不吃”,這對作者而言,就是“多吃多佔”,更何況自己因為知識分子的“特殊”身份而曲解了別人真心的幫助。當然有許多東西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但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真摯的感情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因此,作者“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覺得自己是“拿錢去侮辱他”,心中很是“愧怍”。

      作者心中感到“愧怍”,寫了此文來紀念那位曾經丟掉的老朋友,可知作者依舊是心中充滿了慈愛,一顆善良的心永沒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考如何靠邊停車?靠邊停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