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丈量看世界
-
2 # 盡色視界
與“冬九九”一樣,“夏九九”也是華人的計日方法,它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
民間有《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田家五行》中也有另一塊《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
這裡面就有很多古人避暑的方法。
-
3 # 李顯紅的綠帽子
謝謝邀請,古代人如何避暑? 中國古代社會,隨著都市的繁華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封建時代的皇家宮廷,其避暑方式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裝置。這種裝置,採用冷水迴圈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據《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由此可見,這種製冷裝置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張仲素《宮中樂》詩云:“甘泉將避暑,臺殿水光凝”,就是對涼殿消暑的讚譽。 在宋代帝王的涼殿中,也有這種裝置,但比起唐朝則更加豪華。《武林舊事》卷三載:“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勤殿及翠寒堂納涼。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地可十畝。池中紅白菡萸萬柄,蓋園丁以瓦盎別種,分列水底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等花數百盆於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聞洪景盧學士嘗賜對於翠寒堂,不可久立,上問故,笑遣中貴人以北綾半臂賜之,則境界可想見矣。”可以看出,宋代涼殿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而且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使冷風帶香,芬芳滿室,其冷風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 除了機械製冷裝置以外,宮廷中還備有大量的藏冰。每當寒冬季節,都有專職官吏負責採集天然冰塊,貯存於冰室之中,炎夏期間取出,以供皇家之用。 唐代的高官顯貴們,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設施,雖然比不上宮廷的規模,但也極盡巧妙之思。其中專供納涼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宮吏設定的一種避暑建築。《唐語林》卷五記載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劉禹錫《劉駙馬水亭避暑》詩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這種水亭,利用機械將冷水輸送到亭頂的水罐中貯存,然後讓水從房簷四周流下,形成雨簾,從而起到避暑降溫的效果。當然,這種半自動的製冷設施,用費頗大,並非一般人所能建造。 唐代顯貴楊國忠還造冰山來避暑,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開元天寶遺事》捲上記載:“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天然藏冰,在唐代屬希有之物,《雲仙雜記》說:“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而楊氏一族,竟能以融化巨大冰塊的方式來降溫避暑,足見其富貴驕奢。 在唐都長安,還出現過一種避暑會。這是富家子弟們避暑消夏的一種臨時組織。這種奢靡的避暑會,在當時曾風流一時,傳為佳話。 宋人則有亭樓納涼,泛湖避暑的習俗。每當炎夏來臨之際,人們划船行舟,蕩於湖中,或尋風亭水榭,柳岸樹蔭之處,嬉耍度時。這種習谷,由東京開封一直流傳到南都杭州。《東京夢華錄》卷八載:“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爾笙歌,通夕而罷。”南宋立都於杭州後,秀美的西湖便成為唯一的避暑勝地。每至盛夏,人們無不攜伴行舟,擁向湖中,“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遊情寓意,不一而足。” 由此可見,宋代都市人對夏季避暑十分注重,而且會伴以豐富的娛樂活動增添情趣。
-
4 # 金金大話生活
古代人是如何來避暑的呢,今天就來講講古時候各種各樣的避暑方法。
1、先秦時候的貴族使用“窟室”這樣的地下室來避暑,地下室冬暖夏涼,先秦貴族還會在這種地下室放置冰塊或者水,利用地下室的恆溫來創造出現代空調的感覺。
2、唐朝時期利用水體給建築降溫,保持在室內涼爽的溫度。唐朝這種自雨亭就存在了,稍微家裡富裕的人家都能製作,原理就是不斷將水提升到屋頂模擬降雨,透過水迴圈帶走熱量,給建築整體降溫,水既能當動力又能當製冷劑。
3、宋朝已經能製作冰飲了,趙家人在冬天將冰塊藏在冰窖,夏天拿出來製作成冰酪,供天子與後宮食用降暑。
到了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來到大元朝,當時蒙古人已經從中原學會了製作冰酪技術,被馬可波羅傳到歐洲,三百年後冰激凌在冰酪的基礎上被製作出來。
4、說完了官家的,來說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來避暑的。
這個最早被用於軍事作戰的車風扇後來被廣泛應用到民間,製作成人工風扇,普通人家都可以製作一把這樣的,給自己吹風納涼,後來又被民間高手改造,利用水車製作成自動風扇,看來電風扇出來之前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自動風扇了。
5、皇家有種將冬藏冰塊夏季拿出來用的裝置,和現代的冰箱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後來這種裝置又流傳到民間。
回覆列表
故宮100紀錄片記載:皇帝享受冬天裡的溫暖時,工部都水司的差役們卻要冒著嚴寒,在護城河的冰面上忙碌。他們已經在位皇帝的夏天生活做準備了。每年立冬後,清理過的護城河蓄入乾淨河水,待深冬結成厚冰,選取明淨堅厚冰面,切割成一尺五寸見方的冰塊運進宮中,以備皇帝來年夏天使用。
在隆宗門外西南處,有四座形制南北走向的半地下建築,這裡就是藏冰的地窖。冰窖地下部分深約一點五米,牆厚達兩米,至今進入窖內,仍感寒氣襲人。窖內寬六點三六米,長十一點零三米,地面鋪大塊條石,四壁自下而上,先砌條石,再砌條磚,然後起條磚形成券頂。採得的冰塊由裡向外由下到上,一直碼放到窖頂,每座冰窖竟可藏冰五千多塊。
藏冰的問題解決了,至於夏天如何用冰,自然還有更高明的法子。清代出現了以天然冰製冷的木質冰箱,稱為冰桶。箱內材質採用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既能較好隔熱,又可避免冰水侵蝕箱體。在箱底一角有圓形小孔,用來排放冰水。夏天,可將瓜果飲料鎮於箱內冰上,供以消暑。冰箱的蓋板一塊固定在箱口,一塊是活版。蓋板上的通氣孔在保鮮食物的同時,釋放箱內排出的冷氣,降低室內溫度,進而起到空調的作用。
皇帝對冬暖夏涼的享受不僅奢華,更是至高皇權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種折射。